摘 要 本文從農村中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探討了當前農村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角度討論了如何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農村中學英語課堂中,以期在英語教師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也能夠得到加強。
關鍵詞 農村 中學英語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4.050
How to Integrate Patriotic Education into Rural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SHEN Jing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By exploring the status quo and main problem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how to integrate patriotism education into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in terms of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as well as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rural area, middle school English, patriotism education
1 農村中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向來重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稅蹏髁x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廣大青少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要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觀?!贝送?,《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中也提出:“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積極倡導一切有利于民族和祖國人心凝聚、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和精神。”可見,對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點,尤其在當今信息瞬息萬變,全球化時代背景的影響下,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極易對中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這和中學生特殊的成長期有著密切關系。這一時期,他們活潑好動,極易接受新鮮事物,而且其人生觀和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如何抓住并利用好這一關鍵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促進其個性品質的健全、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由于城鄉(xiāng)教育的不均衡發(fā)展,農村的德育教育,尤其是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培養(yǎng)十分滯后。
2 農村中學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
2.1 愛國主義教育多流于形式,走馬觀花
由于相關主管部門的不重視,校園里的愛國主義教育頂多就是在學校宣傳欄里寫一下愛國事跡,喊一些空洞的愛國口號,學生很少有駐足認真閱讀,思考愛國對自己意味著什么。教室環(huán)境的設計和文化熏陶較為蒼白,要么黑板上方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要么墻壁上幾句名人名言,要么就是什么都沒有。再者,和農村地區(qū)的經濟條件、資金投入有很大關系,本來資金投入就不足,大都將有限的資金用在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方面了。
2.2 農村中學里分數至上的理念
不僅城市里的中學把分數看得至關重要,農村中學尤其如此,相關管理部門對學校的評價,農村中學的聲譽,學校和家長對教師的評價,甚至學生本人對自己的評價均為學習分數和排名。評價體系中只關注結果,也就是分數。分數高,成績排名靠前,家長就會繼續(xù)鼓勵其努力學習,將來考取好的大學。如果分數差,排名較落后,多半初中畢業(yè)就跟隨父母外出打工了。
2.3 教學內容單一,教學形式呆板
由于教學評價體系中分數至上的看法,多數教師只看重課本知識和考點的講解及練習的鞏固,再加上經濟條件的制約,學生很少有豐富的課外讀物或者第二課堂活動去拓寬他們的視野,連體育課、音樂課的課時都常被語、數、外等核心課程擠占。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基本上是在政治課上當成一個知識點被老師一點而過。更別提在其他課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教學形式基本上是填鴨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學生間的互動和課堂討論較少,認為學生的討論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3 改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的措施
3.1 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師教育理念
我國目前實行的師范類大學的頂崗支教工程,對于農村地區(qū)的中學教師來說就是提升自己的很好機會。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去師范類大學進行培訓學習,更新其教育理念,提升教學技能。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讓廣大山區(qū)、農村地區(qū)的教師認識到,要立足課堂,充分挖掘農村地區(qū)的資源,做到“以人為本”,不能只看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人的發(fā)展,要以學生各方面的均衡發(fā)展為重,尤其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其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的培養(yǎng)不可或缺。
3.2 結合英語課程特點和知識結構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2011版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學生學習英語,不僅是通過學習詞匯、語法掌握一種外語交際工具,更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地使用英語,搭起有效跨文化交際的橋梁。因此,英語課程還承載者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要注重開闊學生視野,豐富生活閱歷,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此外,《新課標》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要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總目標,可見總目標中既重視了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培養(yǎng),又體現了英語課程人文性的重要,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健全其人格和品格的發(fā)展。下文將從課程設計的角度討論如何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3.3 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入英語教學設計及過程中
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課上不敢開口講英文,生怕犯錯,結合學生的特點,上課要在相對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設計情景教學,英語游戲或者歌曲,努力降低學生英語學習的焦慮情緒,激發(fā)其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其建立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以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學期教材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為教學案例。首先,教學目標的設計。知識目標: 學會序數詞、英語月份的表達。能力目標:掌握句型結構 When is… (birthday)? It is… 情感態(tài)度目標:(1)增進同學情;(2)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識,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其次,教學活動設計。本課重點是學習序數詞的構成和日期的表達法。教學難點為when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的構成和使用。為了使課堂教學寓教于樂,調動學生充分地參入課堂學習,采取了任務型教學,特設計了以下活動。
課堂活動一:1-31的數字卡片游戲。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同學從老師事先準備好的阿拉伯數字卡片中抽取一張并展示出給另一組同學,另一組同學看到數字后于5秒內說出該基數詞的英文表述及序數詞形式。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熟悉數字1-31的序數詞表述,為下一個活動做好準備。
課堂活動二:小組活動,詢問組內同學生日;操練句型When is your/our motherland’s/your mother’s/your father’s/brother’s/sister’s birthday? It’s…通過同學間,師生間的互動,重溫祖國母親的生日,讓學生意識到繁榮穩(wěn)定、團結統(tǒng)一、和諧向上的社會生活來之不易,同學們也要努力學習,爭取做到全面發(fā)展,為祖國更加燦爛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激發(fā)其愛國之情。同時,老師可以“就地取材,充分使用當地資源”,向學生展示2005年以來我國新農村建設給農村換上新貌的圖片, 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萬象更新、欣欣向榮的面貌,激發(fā)農村學生心中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并使其將熱愛之情轉化為具體的行動,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掌握現代化技術,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添磚加瓦。通過詢問彼此的生日,老師要努力讓同學們明白生日的意義,不僅僅是蛋糕、蠟燭、許愿,更是一種對愛你的家人一年來無私的付出所要表達的深情的感恩,感恩平日生活中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個幸福瞬間,感恩全家為了和諧美滿的大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要讓孩子們懂得感恩,珍惜自己的生命,做到自尊自愛。
課堂活動三:看圖說節(jié)日,練習序數詞的使用。老師課前要準備體現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圖片。如:一年中的重要節(jié)日:新年、春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母親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父親節(jié)、中秋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重陽節(jié)、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等。這個活動可以設計為全班性活動。老師出示一張節(jié)日圖片,問:When is…?學生們給予正確回答。同時老師可以利用這些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向同學們滲透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課后活動:制作個人日歷,鞏固日期的表達和序數詞的使用,讓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珍惜時間。老師設計的這些活動和任務,不僅操練了英語句型、練習了序數詞的表達,還將愛家、愛國、和諧、團結、勤勞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培育滲透到活動中,不僅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情感認識也得到了升華。
4 小結
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積極踐行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也是當代青少年正確的價值取向。尤其是處于正確價值觀正在養(yǎng)成的中學階段,除英語課外語文、歷史、政治等課程均扮演著重要角色,所有學校工作者都要積極向青年學生傳遞正能量,愛國就要從自身做起,做到發(fā)奮讀書、勤奮工作、熱愛家鄉(xiāng)。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英文電影《音樂之聲》文化價值觀的現代重構及對農村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影響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4JYQ11)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課程教材研究所.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學期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中共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Z].1994-8-23.
[4] 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Z].200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