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索外源NO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用10%聚乙二醇(PEG) 6 000模擬干旱脅迫,測定不同濃度的外源NO供體硝普鈉(SNP)處理后板藍根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指標的變化。結果表明,干旱脅迫顯著抑制板藍根的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0.01~0.50 mmol/L SNP處理后,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指標均有升高,其中以0.10 mmol/L SNP處理時各項指標最高;1.00 mmol/L SNP處理的各項指標無顯著變化或顯著降低。與干旱處理相比,0.10 mmol/L SNP處理時板藍根種子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分別提高22.94%和80.00%,發(fā)芽指數(shù)和活力指數(shù)分別提高31.81%和82.03%,發(fā)芽速率指數(shù)提高31.77%,平均發(fā)芽時間縮短0.26 d;幼苗苗高、主根長、苗質量和根質量分別提高39.27%、30.97%、58.06%和91.86%;葉片MDA含量降低32.37%,SOD和POD活性分別增加44.36%和44.02%。0.10 mmol/L SNP可顯著減緩干旱脅迫對板藍根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抑制作用,增強葉片抗氧化能力,提高種子及幼苗的抗旱能力;高濃度(1.00 mmol/L)SNP處理加劇了干旱脅迫對板藍根幼苗的傷害。
關鍵詞:板藍根;NO;干旱脅迫;種子萌發(fā);生理特性
中圖分類號:S567.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7-1636-05
板藍根為十字花科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為二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和涼血利咽的作用[1]。由于板藍根藥用價值非常大,在中醫(yī)藥中使用量也很大,是目前已實現(xiàn)規(guī)?;耘嗪蜕a的重要中藥材[2]。尤其是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流感、2013年禽流感大范圍流行,板藍根需求量更是劇增[3]。干早脅迫常常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由水分虧缺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失在所有的非生物脅迫中占首位[4]。在中國板藍根產區(qū),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影響板藍根高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5],板藍根栽培環(huán)境受到嚴重威脅,提高板藍根的抗旱能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NO是生物體中一種重要的氧化還原信號分子和毒性分子,也是一種活性氮,在植物體內主要通過NO合酶和硝酸還原酶催化形成。NO作為植物生長發(fā)育的一個關鍵調節(jié)因子,能夠對植物的生物和非生物逆境作出反應,對植物具有保護和毒害的雙重效應,具體表現(xiàn)與NO濃度和植物細胞的生理條件等有關[6]。種子萌發(fā)是植物生命歷程的起點,研究發(fā)現(xiàn)外源NO對干旱脅迫下水稻[7]、黃瓜[8]、苜蓿[9]、高羊茅[10]和白花蛇舌草[11]種子萌發(fā)具有促進作用,也可以提高小麥[12]、黃瓜[8]、高羊茅[10]幼苗葉片的抗氧化酶活性,緩解干旱脅迫對幼苗氧化損傷的影響。關于外源NO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鮮有報道。本研究以板藍根種子為材料,通過聚乙二醇(PEG)6 000模擬干旱環(huán)境,研究不同濃度的外源NO供體硝普鈉(SNP)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的影響,為解決板藍根在栽培生產中遇到的干旱問題提供理論依據(jù),對板藍根的大面積推廣及規(guī)范種植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的板藍根種子由山東省長清馬山中藥材特色品牌基地提供,經山東農業(yè)大學農學院王漢平教授鑒定為北板藍根的干燥成熟種子。
1.2 試驗設計
選取健壯、飽滿、大小一致的板藍根種子,先后用75%乙醇和5% NaClO分別消毒5 min,去離子水沖洗5~6次,直至無NaClO味道。20 ℃下去離子水浸種12 h,將板藍根種子用無菌濾紙瀝干水,備用。試驗采用10% PEG 6 000模擬干旱脅迫,在Hoagland營養(yǎng)液基礎上進行如下處理:CK1(0%PEG 6 000+0 mmol/L SNP)、CK2(10% PEG 6 000+0 mmol/L SNP)、T1(10%PEG 6 000+0.01 mmol/L SNP)、T2(10%PEG6 000+0.10 mmol/L SNP)、T3(10%PEG 6 000+0.50 mmol/L SNP)、T4(10%PEG 6 000+1.00 mmol/L SNP)。
1.3 發(fā)芽試驗
按照賈海鳳等[3]的方法進行發(fā)芽試驗。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50粒種子。在光照培養(yǎng)箱中進行15 ℃/25 ℃的變溫培養(yǎng),高溫時段采用8 h光照,低溫時段采用16 h黑暗。每隔3~5 d更換1次處理液。
1.4 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和生理指標
突破種皮的胚軸長度達到種子自身長度時視為種子發(fā)芽。每天統(tǒng)計種子發(fā)芽數(shù),計算種子萌發(fā)指標,包括發(fā)芽率、發(fā)芽勢、發(fā)芽指數(shù)、活力指數(shù)、發(fā)芽速率指數(shù)和平均發(fā)芽時間[3]。第14天時,每個重復隨機選取20株幼苗,測量苗高、主根長、苗質量和根質量(鮮重),取平均值,并測定生理指標。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氮藍四唑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比色法測定過氧化物酶(POD)活性。
1.5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繪圖,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濃度的SNP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2.1.1 對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與CK1相比,CK2處理的板藍根種子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均顯著降低,分別比CK1降低17.74%和41.18%,說明干旱處理顯著抑制了板藍根種子的萌發(fā)。當用不同濃度的SNP處理后,處理T1、T2、T3的發(fā)芽率分別比CK2上升16.51%、22.94%和13.76%,發(fā)芽勢分別比CK2上升33.33%、80.00%和68.33%;T4處理的發(fā)芽率變化不顯著,發(fā)芽勢比CK2顯著降低,降低達20.00%??梢?,T2處理時板藍根種子的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最高,即0.10 mmol/L SNP最能有效緩解干旱脅迫對種子萌發(fā)的抑制作用,而高濃度(1.00 mmol/L)SNP則加重干旱脅迫對發(fā)芽勢的抑制作用。
2.1.2 對發(fā)芽指數(shù)和活力指數(shù)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與CK1相比,CK2處理的板藍根種子發(fā)芽指數(shù)和活力指數(shù)分別降低13.78%和40.22%,說明干旱處理顯著抑制板藍根種子的活力。隨著SNP濃度的升高,板藍根種子的發(fā)芽指數(shù)和活力指數(shù)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0.10 mmol/L SNP處理時達到峰值。與CK2相比,T1、T2、T3處理的發(fā)芽指數(shù)分別增加19.16%、31.81%和22.23%,活力指數(shù)分別增加55.15%、82.03%和13.09%;T4處理的發(fā)芽指數(shù)變化不顯著,活力指數(shù)顯著降低,降低達19.78%。因此,適宜濃度的SNP能減輕干旱脅迫對發(fā)芽指數(shù)和活力指數(shù)的抑制作用,以0.10 mmol/L濃度時效果最佳,高濃度(1.00 mmol/L)SNP能加重干旱脅迫對活力指數(shù)的抑制作用。
2.1.3 對發(fā)芽速率指數(shù)和平均發(fā)芽時間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干旱脅迫下,CK2與CK1相比,板藍根種子的發(fā)芽速率指數(shù)顯著降低,平均發(fā)芽時間顯著延長。隨著SNP濃度的升高,發(fā)芽速率指數(shù)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0.10 mmol/L SNP處理時達到最大值,為0.28;平均發(fā)芽時間呈先縮短后延長的變化趨勢,0.10和0.50 mmol/L SNP處理時達到較小值,為3.19 d。
2.2 不同濃度SNP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幼苗生長的影響
2.2.1 對苗高和主根長的影響 由圖4可以看出,與CK1相比,CK2處理的苗高、主根長分別降低了38.12%和50.82%,說明干旱處理顯著抑制了板藍根幼苗苗高和主根的生長。不同濃度的SNP處理后,與CK2相比,處理T1、T2、T3的苗高分別增加14.79%、39.27%和16.90%,處理T4減少15.61%;處理T1和T3的主根長度變化不顯著,T2處理顯著增加,增加達30.97%,處理T4顯著降低,降低達25.83%。說明,0.10 mmol/L SNP能有效減輕干旱脅迫對板藍根幼苗生長的傷害,高濃度(1.00 mmol/L)的SNP處理則加劇了干旱脅迫的傷害。
2.2.2 對苗質量和根質量的影響 由圖5可以看出,CK2處理下,苗質量和根質量分別比CK1降低了44.64%和66.01%。隨著SNP濃度的升高,苗質量和根質量均呈單峰曲線變化,0.10 mmol/L SNP處理時表現(xiàn)最高,分別為0.16 g/株和0.02 g/株;1.00 mmol/L處理時表現(xiàn)最低,分別為0.09 g/株和0.01 g/株。表明干旱脅迫顯著抑制了板藍根幼苗的物質積累,0.10 mmol/L SNP能有效減輕干旱脅迫的抑制作用,高濃度SNP(1.00 mmol/L)則加劇了干旱脅迫的抑制作用。
2.3 不同濃度的SNP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
2.3.1 MDA含量 由圖6可以看出,干旱處理后,CK2與CK1相比,板藍根幼苗葉片MDA含量顯著升高。與CK2相比,不同濃度SNP處理的MDA含量均顯著降低,且隨SNP濃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變化趨勢,在0.10 mmol/L SNP處理時表現(xiàn)為最低。說明SNP能夠抑制干旱脅迫下MDA含量的升高,且0.10 mmol/L SNP的抑制效果最好。
2.3.2 SOD和POD活性 由圖7可以看出,與CK1相比,CK2的板藍根幼苗葉片SOD和POD活性顯著升高,分別升高38.89%和13.06%。與CK2相比,隨著SNP處理濃度的增加,SOD和POD活性呈單峰曲線變化,且在0.10 mmol/L SNP處理時達到峰值。說明板藍根幼苗對干旱脅迫具有一定的適應調節(jié)能力,適宜濃度的SNP能緩解干旱脅迫對板藍根幼苗產生的活性氧傷害。
3 小結與討論
3.1 外源NO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聚乙二醇(PEG)是一種高分子滲透劑,其本身不能穿越細胞壁進入細胞質,因而不會引起質壁分離,使植物組織和細胞處于類似于干旱的水分脅迫之中。宋軍生等[13]的研究表明,PEG脅迫下板藍根種子的發(fā)芽率、發(fā)芽勢、發(fā)芽指數(shù)和胚芽鮮重均顯著下降。本研究中,在PEG模擬干旱脅迫下,板藍根種子的萌發(fā)和幼苗生長指標降低,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干旱脅迫下,添加適宜濃度的外源NO緩解了干旱脅迫對板藍根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抑制作用,高濃度的SNP則加劇了干旱脅迫的抑制作用。這可能是因為NO通過質外體直接作用于細胞壁組分,使細胞壁松弛,以及NO作用于膜的磷脂雙分子層,增強膜的流動性,從而促進細胞擴展、植物生長[14];NO濃度過高時,NO與超氧陰離子和過氧亞硝酸鹽作用導致膜滲漏,甚至擴散進入胞質溶膠,攻擊相關的酶類,產生破壞性影響[15]。
除了調控根系伸長和生長,NO還參與側根、不定根和根毛的發(fā)生[16],且能增加根系中果膠、纖維素、半纖維素等物質的含量[17]。試驗中,0.10 mmol/L SNP對苗高的促進作用大于根長,而對苗質量的促進作用小于根質量。究其原因,SNP可能影響了板藍根幼苗的根系結構或成分,這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3.2 外源NO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
植物受到逆境脅迫時,體內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ROS),而超氧陰離子是活性氧中最豐富的一種,活性氧若不能及時被清除,會導致氧化傷害[18]。MDA是膜脂過氧化產物,通常用來表示細胞膜脂過氧化程度和植物對逆境條件反應的強弱。SOD可以將超氧陰離子歧化為H2O2,而POD可以清除植物體內的多余的H2O2。本研究中,干旱脅迫下板藍根幼苗葉片MDA含量升高,說明干旱脅迫對板藍根幼苗造成了傷害,加速了板藍根幼苗細胞的膜脂過氧化作用,這與宋軍生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干旱脅迫下幼苗葉片SOD和POD活性升高,這是植物自身的一種應激反應。
NO具有信號分子的作用,可作為抗氧化劑直接清除逆境脅迫誘導產生的ROS,或激活一系列逆境抗性基因的表達和調控,以緩解各種脅迫造成的氧化損傷,從而增強植物的適應能力[19]。本研究中,0.10 mmol/L SNP處理時,板藍根幼苗葉片MDA含量最低,SOD和POD活性最高。因此,適宜濃度的外源NO能有效緩解干旱脅迫下板藍根幼苗葉片的膜脂過氧化作用,誘導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提高清除自由基防御系統(tǒng)的防御能力,緩解干旱脅迫對板藍根幼苗生長的抑制作用。關于外源NO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幼苗ROS代謝的調控過程、機制及有關的信號轉導,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崔樹玉,薛 原,楊建莉,等.板藍根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1,32(7):670-671.
[2] 吾拉爾古麗,王建華,李先恩.板藍根種子發(fā)芽試驗標準化研究[J].種子,2005,24(6):34-36.
[3] 賈海鳳,張海艷.外源NO對NaCl脅迫下板藍根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J].中草藥,2014,45(1):118-124.
[4] 彭立新,李德全,束懷瑞.園藝植物水分脅迫生理及耐旱機制研究進展[J].西北植物學報,2002,22(5):1275-1281.
[5] 毛亞斌,魏小紅.外源NO對干旱脅迫下板藍根葉片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草業(yè)科學,2010,27(6):97-101.
[6] BELIGNI M V,LAMATTINA L. Is nitric oxide toxic or protective?[J]. Trends Plant Sci,1999,4:299-300.
[7] 王光輝,李 江,鄭 巖,等.外源CO及NO對干旱脅迫下水稻糊粉層細胞死亡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4,34(1):13-20.
[8] 湯紹虎,周啟貴,孫 敏,等. 外源NO對滲透脅迫下黃瓜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7,40(2):419-425.
[9] 蔡卓山,師尚禮,謝森林,等.外源NO對水分脅迫下苜蓿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3,27(11):1777-1782.
[10] 回振龍,李自龍,李朝周,等.外源NO供體SNP對PEG模擬干旱脅迫下高羊茅種子萌發(fā)及幼苗抗性生理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3,28(4):86-92.
[11] 朱再標,寧梓君,郭巧生,等.外源一氧化氮對干旱脅迫下白花蛇舌草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中草藥,2014,45(6):840-843.
[12] 王憲葉,沈文灘,徐朗萊.外源一氧化氮對滲透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膜脂過氧化的緩解作用[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4,30(2):195-200.
[13] 宋軍生,王 芳,魚小軍.PEG脅迫對板藍根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 種子,2011,30(11):11-14.
[14] LESHEM Y Y,HARAMATY E.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rasting effects of the nitric oxide free radical in vegetative stress and senescence of Pisum sativum Linn. foliage[J]. J Plant Physiol,1996,148(3-4):258-263.
[15] 張少穎,任小林,程順昌,等.外源一氧化氮供體浸種對玉米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3):309-310.
[16] CORREA-ARAGUNDE N,GRAZIANO M,LAMATTINA L. Nitric oxid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determining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in tomato[J].Planta,2004,218:900-905.
[17] XIONG J,AN L,LU H,et al. Exogenous nitric oxide enhances cadmium tolerance of rice by increasing pection and hemicellulose contents in root cell wall[J].Planta,2009,230:755-765.
[18] 劉建新,胡浩斌,王 鑫.外源NO對鹽脅迫下黑麥草幼苗根生長抑制和氧化損傷的緩解效應[J].植物研究,2008,28(1):7-13.
[19] 張緒成,上官周平,高世銘.NO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控機制[J].西北植物學報,2005,25(4):81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