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矮矮的嬸母慈眉善目,一世共生了六個兒女,得三個兒子,三女夭折,如今也早已是子孫滿堂了。七十歲時,老伴離她而去,十年來,只將她孤零零留在世上。東鄉(xiāng)俗話說: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現(xiàn)在她人老了,不能勞作,全仗三個兒子養(yǎng)活:一個兒子家過一個月,老人就像陀螺,三家輪流轉(zhuǎn)。
老人生性軟弱,與世無爭,可兒媳婦,一個比一個強悍,連兒子都懼內(nèi),更不用說她:河?xùn)|獅吼、潑婦罵街,罵她就像罵孫女,老人全無招架之功,默默忍受著。在老年協(xié)會,老人每與人談起老伴、家事,就淚眼婆娑。
老年協(xié)會里的老人們都不服氣,紛紛替她出主意:“你不要和他們過,自己一個人單獨過,叫他們出口糧、出零花錢。”“一家一年120斤大米,360斤足夠你吃的了?!薄傲慊ㄥX一家一年出500塊……”
可主意歸主意,沒人出面交涉,等于白說。人怕兇,鬼怕惡,老年協(xié)會幾個負責人也覺棘手,但推諉不了,經(jīng)反復(fù)商量后,決定去找她三個兒子、兒媳調(diào)解。
小兒子、兒媳二人都上班,責任田已給別人種了。正看電視的小兒子給老人們讓了坐,小兒媳還算客氣,想了半天,才說:“大米我們也是買的,孩子正讀書,花大錢呢,工資也要年底才發(fā)全,平時只能借支部分零用……我們披星戴月從年頭苦到年梢,十個手指頭都磨爛了,才掙幾個錢?……”想了想,才說,“一年最多只能給500塊錢?!?/p>
幾個老人在心里盤算著:只有錢,還不行,大米呢?
小媳婦說完,就站起身,板著臉,意思是下逐客令,送他們出門。老人們無奈,只得出了小兒子家的門,再去老二家。
老二的小兒子正忙著結(jié)婚,女方要求男方在城里買商品房,否則不結(jié)婚。老二聞言就紅了臉,嘴唇動了動,吶吶欲語,卻又不作聲。二兒媳卻大聲叫起來,嚷道:“我們還要救濟呢!哪來的錢?真是大白天做夢——想好事!……要說大米嘛,我們倒可以出的?!闭f完就板起臉,像街上賣黃豆種的,距人千里,眼睛望著屋頂,再也不肯多發(fā)一言,就這樣把幾個老人晾在一邊,干坐著……
幾個老人干坐了十幾分鐘,夫妻倆約好似的再未置一言。最后連老人們都覺無趣了,只得悻悻起身,會長走時忍不住高聲對夫妻倆了嚷了句:“能出大米也好!”
待出了門,老人們相互咧咧嘴、點點頭:“真是對好角色喔!”
幾個老人再去老大家,老大和媳婦正吃晚飯,老大手里端著酒杯,正與媳婦拌嘴,滿面通紅,已是半酣。聞言就跳起來:“大米有,可哪來的錢!我還要零花錢呢!”說著,將酒杯在桌上一杵,惡聲惡氣說:“我喝點酒還要受氣,要錢,找她孫子要去,我可是一個子兒也沒有……”大兒媳推開晚飯碗,拍案蹦起,唾沫橫飛,吼道:“關(guān)你們什么事,管好你們自己家的事吧!……”
幾個老人火起,紛起喝斥,調(diào)解遂成了吵架。
事后,老人們連連搖頭,感慨道:“多少兒子都能養(yǎng)大,可兒子再多卻養(yǎng)不活一個老人!”
兩年后,政府為老年人發(fā)放津貼:八十歲以上老人,每月100元,重陽節(jié)、春節(jié)各加600元,端午、中秋另發(fā)……
老人們領(lǐng)到錢,手摸張張新括括、紅彤彤的“毛主席”,紛紛感慨道:還是共產(chǎn)黨好?。∵€養(yǎng)什么兒子?……共產(chǎn)黨比親兒子親?。○B(yǎng)兒不防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