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陶瓷粉彩花鳥繪畫藝術構圖,與他類繪畫藝術一樣,是作者通過對客觀對象的感受,通過主觀的構思,再在陶瓷載體上處理畫面,把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受表達出來,是一種體現(xiàn)各個物體的相互關系的手法。
一、基礎布局
粉彩花鳥構圖在傳統(tǒng)繪畫中又叫“置陳布勢”、“經營位置”、布局等,是陶瓷繪畫之基礎。晉代顧愷之在畫論中對構圖就稱其為“置陳布勢”,在南齊謝赫《古畫品錄》六法中又被稱之為“經營位置”。清代王昱在《東莊論畫》中對此論述的更為詳細:“作畫先定位置。何為位置?陰陽、相背、縱橫、起伏、開合、回抱、勾托、過接、映帶,須跌宕欹側,舒卷自如?!睒媹D,可見構圖不僅僅是在畫面上妥當地安排繪畫形象,一方面它關系著主題展現(xiàn)、意境創(chuàng)造、趣味構成等因素,另一方面它是繪畫創(chuàng)造成敗的關鍵之一;是構成繪畫藝術作品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的基礎條件;因此作為粉彩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者,其作品構圖的成敗是體現(xiàn)學養(yǎng)和藝術造詣的深度;當然也是評判作者藝術風格形成的與否。
二、分析“形式美”法則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我們可以說粉彩花鳥藝術的形式美來源于生活,藝術創(chuàng)造的實踐活動是創(chuàng)造形式美的本源。在一幅優(yōu)秀的粉彩工筆花鳥畫作品中,與表現(xiàn)內容相對應的精神內涵和意境創(chuàng)造是作品的靈魂,而體現(xiàn)表現(xiàn)意圖的外在形式則是作品的生命。工筆花鳥畫的形式美的創(chuàng)造,是一個將意象思維轉化為形式圖像的營造過程,點、線、面的繪畫形式要素,是繪畫形式美最基本的構成單位。面對或簡約概括、或繁復多變的構成圖式,都可以通過點、線、面的歸納,將具體的物象轉換成抽象的符號。在這里,我想介紹的是最常見的構圖S型律動。S型律動既是中國畫構圖藝術動態(tài)的呈現(xiàn),又包含著樸素的辯證觀念,對其最典型的體現(xiàn)則是中國道家的太極圖。太極圖亦稱之為“太極陰陽圖”。S型給人一種流動的感覺,它可以在畫面的藝術構成中自由上下伸縮和左右調節(jié),可以互變,可以延伸,也可以互相制約。S型律動不僅在視覺心理上給觀眾一種柔和迂回、婉轉起伏、柔中有剛、剛柔并濟、流暢優(yōu)雅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而且可以通過宏觀的序列分布,使其在構成能虛善藏,虛中見實,實中有虛,貫通得勢,渾然一體。如“珠山八友”劉雨岑以工筆手法繪出的《雄雞》花鳥草蟲類瓷板畫,畫工精美,栩栩如生。是典型的s型構圖,在構成中利用S型的形式美規(guī)律,將客觀物象有序地貫穿在一起,畫面融洽自然,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畫構成中造物在我的主動性。又如程意亭的《荷塘情趣》也是s型構圖,畫面當中小鳥動態(tài)與視線巧妙地串聯(lián)著,使畫面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趣味性。
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chuàng)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guī)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與均衡、齊一與參差、調和與對比、比例與尺度、節(jié)奏與韻律、變化與統(tǒng)一”六大法則。對于許多藝術作品來說,怎樣區(qū)分美與不美?想必絕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會有兩個字“感覺”,也許并不是絕對的,但的確是有道理的。舉例法則之一的“變化與統(tǒng)一”,從字面的理解來說,這是一對矛盾的兩個側面,只有多樣化,沒有整齊統(tǒng)一,就會顯得雜亂無章,如果只要求整齊統(tǒng)一,沒有多樣變化,就會顯得呆板、單調。前者讓人迷失,甚至是讓人從心理上感覺不安定;后者則毫無生氣,讓人從心理上感覺不到愉悅;只有多樣化和統(tǒng)一相互融合在一起,形式美才能展現(xiàn)出來。
三、解讀“計會多黑”
“計白當黑”本來是書法術語。字的結構和通篇的布局必須有疏密虛實,才能破平板、劃一,有起伏、對比,既矛盾、又和諧,從而獲得良好的藝術情趣。清代鄧石如稱:“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中國畫的一大特點是很好地運用了書法原理“計白當黑”,利用空與白來構成畫面的完整性,對于陶瓷粉彩工筆花鳥繪畫藝術來說亦是如此,尤其是青花繪畫藝術更是如此,它己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千錘百煉的“計白當黑”的結晶,粉彩花鳥本來就是結晶的繼承者,也是歷代陶瓷藝術家創(chuàng)作經驗成功的總結?;氐絼⒂赆缎垭u》畫作來說吧,空白處用悠揚的S型律動書法點綴了畫面,使畫面栩栩如生堪稱杰作。
基于中國哲學陰陽辯證的原理,白是黑的對立,是黑的憑借形式,因此離開了白,黑就無法依存。在畫面中,空白時形象的組合部分,也是形象的延續(xù)和衍生。中國畫構圖的空間感,是憑借一陰一陽(一虛一實)的流動來表達的,是中國畫特有的空間境界表現(xiàn)法。空白來自于取舍,而“計白當黑”則更重于布置,所以“計白當黑”就是布白,也是對物象的精心概括。黃賓虹先生曾對布白的運用就說過:“一燭之光,通室皆靈”,空白的作用,確實像暗室中的燭光,可以起到點醒畫面的妙用。在工筆花鳥畫中,一般表現(xiàn)天空、水面、霧氣等都是用留白表現(xiàn)的。再例舉程意亭的《荷塘情趣》花鳥作品,畫面當中就運用了大量的留白,水面和遠處的天空都是利用留白來表現(xiàn)的,畫面變化豐富,給人無限的想象。
四、運用好“折枝構圖”
折枝構圖法普遍應用在傳統(tǒng)的粉彩花鳥畫中,“心竅玲瓏貌亦奇,榮枯只在手中移。今朝故向霜天里,點破繁花四五枝?!边@是唐代詩人施肩吾在欣賞葉生花鳥畫作時留下的詩句,詩中贊美葉生畫技高超,花的枯榮信手揮來,隨意點染,只描繪四五枝也可將濃濃的秋韻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里道出的就是以少見多、以小見大的折枝構圖法。工筆花鳥畫經歷了由全景式構圖到折枝構圖的轉變過程。所以在今天我們看到的宋代花鳥畫多是以折枝為主,折枝構圖運用靈活,結構組合變化豐富,內涵深遠且法度嚴謹,畫面簡練含蓄,寧靜優(yōu)美,意境深遠,給觀畫者很強的可觀可感性。折枝構圖往往以花舟一枝,以一枝聯(lián)想全株,再配以禽鳥、草蟲,精心捕捉近景中所蘊含的美。細致生動地表現(xiàn)物象,畫幅雖小,但精微別致,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折枝構圖一般都是以表現(xiàn)近景為主,不能有太大的動勢變化,所以就更注重在小小的構圖中巧妙地布置畫面的均衡得勢,以平穩(wěn)為主,穩(wěn)中求勢。樹干之勢一般有三種:上插、下垂、橫倚。古代的花鳥畫和傳統(tǒng)的粉彩花鳥畫中,在折枝上有共同之處,如一波三折式、三線相輔式、式、對角式、四周凌空式等圖式。如許多傳統(tǒng)的陶瓷粉彩花鳥畫,在描繪花卉、樹枝或翠竹時,往往一枝花從畫面的側面入畫,以一波三折之勢向下橫倚出枝,欲上行先下垂,末梢處又自然地分出上下兩小枝,如增加鳥禽,鳥禽安排在一枝上行的枝頭上梳羽,幾朵花卉點綴著下行枝頭,畫面?zhèn)让嫔斐鰩灼袢~,與禽鳥、花卉遙相呼應。突出物象富有生機的生長之勢,畫面的均衡之勢,取勢傳情,生動自然,這些經典而又簡練的形式語言,是宋代折枝畫中的經典圖式,而折枝構圖更多地是對于物象的合理取舍,難怪說陶瓷繪畫是瓷上國畫,畫好瓷畫必要修養(yǎng)好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