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打造高效課堂是當今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每一名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都在認真研究初中數(shù)學的各種規(guī)律,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效課堂 數(shù)學教學
打造高效課堂是當今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每一名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進入初中以后,學習科目的增多、難度的加大都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如果課堂45分鐘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課后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復習,這不僅會給學生帶來負擔,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對教師來說,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在知識與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下完成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師生關系和諧,教師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不但教師樂意“教”,學生也樂意“學”,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就本人而言,本人今年是第一年教數(shù)學,經驗的缺乏給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我不想把學生當作我的試驗品,更不愿意讓自己成為一名誤人子弟的老師,于是,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對我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本人的做法是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既“怕”我、又“不怕”我,“怕”主要體現(xiàn)在當學生犯錯誤時或者沒完成任務時;“不怕”主要體現(xiàn)在當學生和你談心或者爭論問題時。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自然就提高學生對本科目的學習興趣,學生上課自然也就認真多了,從而也就提高了課堂效果。
二、認真?zhèn)湔n,注重實效
教案不是名師編寫的就是好的,課件也不是特等獎的就是適合我們的。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水平等都存在著差異。一方面我們的學生基礎知識不是很好,另一方面我們的課堂模式是先學后教,學生通過自學已經掌握了一部分內容,特別是簡單的知識學生一看就懂了,這樣的內容只需要鞏固、檢測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我們再花時間去講解、展示課件了。因此,再好的課件我們也必須進行修改才能為我們所用,而且數(shù)學課的課件一般不需要很多的幻燈片,只要能為我們突破難點就可以了。所以,幻燈片的制作要精簡、實用,特別要與教學案結合起來。我們也不要一味地追求深度、廣度,這樣一部分學生跟不上來,勢必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好比營養(yǎng)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學生卻不能消化又有何用呢?
三、及時總結、及時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講完一節(jié)課后,要認真批改作業(yè),反思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及不足;講完一個章節(jié)后,要進行測驗,分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每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也很重要,能讓我們及時改正教學中的不足,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效果。
四、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五、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任何人在聽課、開會的過程中很容易走神、發(fā)呆。人不是機器,只要是人,他就會有自己的想法,他會在聽課、開會的過程中忽然偏離主題,想入非非。問題不在于如何控制孩子上課時發(fā)呆、開小差,問題在于:孩子發(fā)呆、開小差之后,如何讓孩子跟上教學進度。教師可以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在課后為那些跟不上的孩子輔導,但是如果掉隊的學生太多,即使教師愿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那教師個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我們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學,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每一次在為學生講解一道題目時,我會更注重分析解題的方法,并作相應的變式來了解學生對方法的掌握情況。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題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shù)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啟發(fā),促使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彌補自己先前閱讀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本文僅是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就教于廣大教師,以便在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改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