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建筑工程現場施工中的砼定義及其發(fā)展歷程的概述,結合筆者本人在建筑工程現場施工中的經驗,對砼控制技術的總結,為現場施工砼控制技術提供經驗。
關鍵詞: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砼;控制技術
1 概述
1.1砼定義
混凝土,簡稱為“砼(tóng)”:是指由膠結料(有機的、無機的或有機無機復合的)、顆粒狀集料、水以及需要加入的化學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按適當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或經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結構的復合材料(普通是以膠凝材料、水、細骨料、粗骨料),需要時摻入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按適當比例配合。
1.2發(fā)展歷程
砼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膠凝材料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紀20 年代出現了波特蘭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砼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強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價較低,特別是能耗較低,因而用途極為廣泛。
20世紀初,有人發(fā)表了水灰比等學說,初步奠定了砼強度的理論基礎。以后,相繼出現了輕集料砼、加氣砼及其他砼,各種砼外加劑也開始使用。6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減水劑,并出現了高效減水劑和相應的流態(tài)砼;高分子材料進入砼材料領域,出現了聚合物砼;多種纖維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纖維砼?,F代測試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砼材料科學的研究。
2 控制技術要點
2.1加強原材料質量控制
2.1.1水泥
(1)目前大廠水泥質量基本沒有問題。施工使用常溫水泥,主要是控制水泥出廠時間和使用時間,就是要等水泥溫度降至常溫才使用,熱水泥容易出現“假凝”現象。一般在廠存放時間不少于7天,存放時間不長,安定性還不好。
(2)防止水泥受潮,工地水泥庫防潮措施要進一步加強,目前地面和墻都有一些問題。
2.1.2外加劑。
外加劑需試驗室認定合格才能使用。好的外加劑,減水效果好,含堿量低,拌制的砼和易性好,在一定時間內塌落度損失小,早期強度高(1-3d)。如果拌的砼泌水、流漿、粘稠度差、塌落度損失快,不要使用。試驗選定時,常為小樣,成批到貨后,一定要驗證其與小樣品質量是否一致。因此,試驗室一定要與廠方共同封樣,以備樣貨不符時再檢使用。
2.1.3粗骨料。
(1)針、片狀顆粒要少,顆粒形狀要好。
(2)石粉與泥污含量低。石粉含量要加強控制。
(3)級配要佳,粒徑要合適。最大粗徑一般不宜超過31.5mm。
2.2加強外加劑和水的計量控制
(1)外加劑用量控制。
先用秤分盤稱好,裝入小塑料袋中,使用時每盤加一袋。不能用容器量即按體積計量。
(2)水的計量控制
目前的攪拌機用水量大多是水泵按時間計量,特別需要引起重視。攪拌機出料口要有專人測定坍落度,每30min就要測定一次,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用水量。用水量按流量控制的攪拌機,加強材料含水量的測定,及時調整用水量。
2.3攪拌時間控制
2.3.1攪拌時間不夠的后果
(1)攪拌時間少于60s,材料還未攪拌均勻;
(2)攪拌時間少于90s,往往外加劑尚未與水泥及粉煤灰產生物理化學作用,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水也未與水泥產生應有的作用。
(3)由于攪拌時間不夠,要達到預期的坍落度,往往就盲目增加用水量,致使強度降低。砼進入運輸車后,運輸途中卷筒轉動攪拌,往往坍落度比要求值(預期值)大多了。結果使砼產生泌水,水沿模板流出,在砼表面形成“砂紋”。泌出的水,往往帶有水泥或粉煤灰中尚未攪拌濕化的黑色細末,其與水沿模板下滲后,在砼表面又形成“黑斑”。流出的水,在砼表面形成小空洞-麻面。
2.3.2建議最短攪拌時間
摻用外加劑的砼最短攪拌時間不得少于110s;未摻用外加劑的砼,攪拌時間也不宜少于90秒。
2.4預防麻面、砂紋、泌水等的幾點措施
(1)在一定范圍內,較小的含砂率、小坍落度和較好和易性,是避免砼表面缺陷主要措施之一。
(2)采用級配良好的粗骨料和細骨料,是避免砼外觀缺陷的措施之二.粗骨料宜用三級配的級配碎石,且泥污與石粉含量應符合要求。采用以水中撈采的砂和機制砂,往往細顆粒少,級配有時欠佳。采用山砂、粗砂、人工砂也常常存在細顆粒不足的現象,解決方法是摻用粉煤灰。級配差的集料,特別是粗骨料級配差,往往引起泌水、砂紋。外觀要求高的砼,也不宜使用粗砂、人工砂和山砂。
(3)地上工程應采用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不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也不采用粉煤灰硅酸鹽水泥,是避免砼外觀缺陷措施之三。因為后兩種水泥盡管具有水化熱低、價格較低,環(huán)保等優(yōu)點。但是其泌水率往往比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泌水大多了,泌出的水總要有出路,最后導致麻面、砂紋、黑斑。同時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砼的和易性較使用礦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泌水要少多了。
(4)合理的施工工藝也是避免砼外觀缺陷的措施。砼要有足夠的攪拌時間;砼振搗間距應為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應插入下層深度8cm左右,距模板也為8cm左右。每一振點一般振55s左右,以砼上表面不沉降,不再振出氣泡,表面呈現出漿液為止;大體積砼加強內部降溫工作,主要作法:適當加大粉煤灰使用量、少用水泥,加放雙層蛇形冷凝管并在澆筑完畢2h左右開始進排水;砼要及時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一般不少于7d。
2.5設計最佳的配合比并正確應用于工程中
2.5.1設計最佳的配合比
最佳配合比的條件:早期強度高,后期強度滿足要求;滿足抗腐蝕、抗?jié)B等耐久性要求;滿足工程工藝要求;經濟上合理。
配合比應由直線控制,不能從孤點中選用。即每一種配合比設計4-6個水灰比,2-3種含砂率,然后對結果分別回歸成2-3個方程,由回歸方程來確定配合比,也就是用2-3條直線確定一個配合比,這就是一個必然事件,其保證率也就較孤點選用高多了。
2.5.2健全值班制度
(1)試驗人員拌和站值班制度。即每次砼施工,試驗人員全過程值班。主要工作是:測定集料含水量,及時校正施工配合比;測定坍落度;控制用水量;控制材料準確配料,特別是準確使用外加劑;監(jiān)督攪拌機司機攪拌時間合適程度等。
(2)施工技術人員前倉值班制度。砼施工時,技術人員及施工隊長值班。主要工作是:組織指導按規(guī)定厚度澆筑,正確振搗;對突發(fā)設備故障及時組織修復或更換補充設備;疏導交通,確保照明;合理調度,連續(xù)灌注;監(jiān)督指導攪拌站工作人員認真按配料通知單對材料進行準確計量,并保證攪拌時間滿足要求。
(3)強度檢查試件應在澆筑地制作,試件制作時,不能有意剔除石子,認真插邊,及時二次收光。試件養(yǎng)護規(guī)范,每個構件評定最少不得少于2組。
2.5.3配合比準確使用
試驗室設計的配合比,在施工中一定要準確實施,從材料品種、質量、計量、攪拌、振搗、到養(yǎng)護都要認真按配合比和施工要求進行。這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試驗室可能前功盡棄。最嚴重時,可能導致工程報廢,返工重來。
3 結語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對建筑工程質量期望的提高,建筑工程現場砼控制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怎樣加強砼的控制技術成為每一位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人員應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實踐,對建筑工程的砼現場施工中的砼控制技術,以此促進建筑工程行業(yè)現場施工砼的控制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馮乃謙.普通混凝土、高強混凝土與高性能混凝土[J].建筑技術,NO.01 2004:P20-23
[2]汪惠軍,駱勇忠,王鐵林.試論建筑工程施工中現場混凝土的控制技術[J].經營管理者,NO.08 2011:357
[3]耿標.探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質量控制[J].江西建筑,NO.03 2014:102-103
[4]吳培生.房屋建筑施工現場混凝土技術控制[J].中外企業(yè)家,NO.03 2014:153
[5]胡家文.建筑施工現場混凝土技術控制探討[J].江西建筑,NO.09 20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