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尊重是幼兒教師與祖輩家長溝通時的第一策略。教師應該理解、體諒祖輩家長的難處,學會換位思考,真誠地、實事求是地告知他們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祖輩家長的存在,尊重他們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教師;祖輩溝通;尊重;策略
家園合作良好局面的形成基于家園雙方成功的溝通。目前,相當一部分祖輩家長擔負起了接送甚至撫育孫輩的責任。相應地,他們與幼兒教師接觸的頻率也在逐漸提高。每當幼兒園舉行家園活動的時候,總會有祖輩家長的身影,而每天在幼兒園接送幼兒的人流中,祖輩家長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因此,如何做好與祖輩家長的溝通工作是幼兒園需要重視與思考的問題。尊重是幼兒教師與祖輩家長溝通的第一策略。
一、理解、體諒與換位思考
1.理解、體諒祖輩家長的辛苦
中國人有濃厚的家庭情結,對于老年人來說,晚年能享受到兒孫繞膝的快樂是極大的幸福。同時,對于子女既忙于工作又忙于照顧孩子的情況,多數(shù)老年人都無法視而不見。在教師看來,祖輩家長已經步入晚年,應該享一些清福。然而,由于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子女過于勞累,他們便不辭勞苦地代替子女承擔起了接送甚至撫育孫子女的任務。對此,教師應該理解和體諒他們的辛苦。
2.理解、體諒祖輩家長對孫子女的“隔代親”
相關研究表明,祖輩家長對孫子女的“隔代親”這一現(xiàn)象存在與否,與祖輩家長的文化水平無關,不管文化水平高還是低,祖輩家長對孫子女都有隔代親現(xiàn)象存在,只不過在程度和表現(xiàn)形式上有所差異。由于對孫子女傾注了“雙倍的愛”(對子女的愛和對孫子女的愛),祖輩家長在撫育孫子女的過程中往往感性大于理性,無法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有時候,即使知道做某件事對孩子不好,祖輩家長仍然無法不去做。除此之外,在祖輩家長的眼中,自己的孫子女是“最棒最優(yōu)秀的”。因此,當教師向其反映幼兒的不足時,祖輩家長較父輩家長更難以接受。對此,幼兒教師應該予以理解和體諒,因為“現(xiàn)在很多家庭里面只有一個孩子”。
二、真誠與實事求是
1.真誠地為了幼兒好
真誠地為了幼兒好表現(xiàn)在,對于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不管是優(yōu)秀的方面還是不足的方面,教師都要告訴祖輩家長,而不是只說幼兒的好,只表揚幼兒,而回避談及幼兒的不足。當然,考慮到祖輩家長“隔代親”現(xiàn)象的客觀存在,在向祖輩家長談及其孫子女的不足時,教師要盡量委婉一些,要“先揚后抑”,先談一談幼兒的優(yōu)點,在此基礎上再提一些有可行性的建議。
2.真誠地回答祖輩家長的詢問
真誠還包括當祖輩家長問及幼兒情況,而教師確實沒有關注到時,誠實地告訴他們實際情況,而不是用諸如“不錯”“還行”等含糊其辭的言語加以應付?!把圆恍耪咝胁还?,誠信在中國人的交往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對于祖輩家長來說,教師與自己真誠的溝通,不僅意味著其獲得了真實的信息,更意味著獲得了教師的尊重和重視。
三、重視祖輩家長,情感上不忽略
尊重祖輩家長,不止是平時見面的時候微笑熱情地打招呼,這只是初期的淺層次的尊重。而更深層次的尊重則意味著教師對祖輩家長的話要關注,尤其要把他們的交代“放在心上”。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更深層次尊重所需要的這種耐心和細致,教師與祖輩家長的溝通只能浮于表面,是不太可能深入進行后續(xù)工作的。
1.對祖輩家長的交代要記得
由于幼兒的生活照料多由祖輩家長打理,因此,祖輩家長對于幼兒在幼兒園受到教師生活照料的細致程度很是關注,對一些事情難免反復叮囑。如果教師不在意祖輩家長的反復叮囑,那么這種尊重是不夠徹底的,它容易使祖輩家長對教師產生不信任感,對于后續(xù)溝通的順利進行會產生很大影響。
2.傾聽祖輩家長的心聲
與老年人相處,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學會傾聽。祖輩家長也會有一般老年人具有的特點,如愛嘮叨、害怕孤獨、容易失落等。然而,工作繁忙的子女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陪他們交流談心。在與祖輩家長接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抽出一些時間滿足一下祖輩家長的這種需要。另外,傾聽還包括教師能夠傾聽領悟到祖輩家長的“弦外之音”。不同的祖輩家長表達意見的方式也不太一樣,有些祖輩家長比較喜歡直言,有的祖輩家長則比較傾向于旁敲側擊。教師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當祖輩家長表現(xiàn)出某種特殊行為時,教師要思考一下祖輩家長的行為是否暗含著特別的意義。
四、尊重祖輩家長的建議,肯定他們的價值
祖輩家長中不乏高知識者,因為有著多年的人生經驗和智慧,他們往往對自己的見解較為自信,比較喜歡給教師的工作提建議,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積極給予反饋,對建議中比較中肯的部分及時采納。及時地反饋對于一個成功的溝通行為來說非常重要,它可以讓溝通雙方及時根據對方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言行,以保證溝通的順利進行。事實上,我們在前文中談到的“對祖輩家長的交代要記得”“傾聽祖輩家長的心聲”等亦是教師對祖輩家長的一種積極反饋。尊重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雙方在平等基礎上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幫助。在與祖輩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對祖輩家長進行指導,同樣地,祖輩家長也可以對教師進行指導。對于祖輩家長的教育智慧,教師應該汲取過來積極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