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克誠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9次被錯誤批判、降職,險些被殺頭。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1962年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黃克誠中途被剝奪了參加中央全會的資格。試想,這對一位時年60歲、功勛卓著的老黨員,精神上是多么大的打擊?
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九上九下,九下九上者,唯黃克誠也。
敢于直言堅持真理
黃克誠敢于直言,但這有時是要冒風險的,特別是同上級領導意見不一致的時候。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黃克誠身為一名師政治委員,直接給毛主席發(fā)電報,闡明自己的立場;國共合作抗戰(zhàn)后,在對第115師平型關大捷后出現(xiàn)一些問題的調研中,提出要恢復八路軍政治機關和政治委員制度;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面對蔣介石發(fā)動內戰(zhàn)的陰謀,他又一次給黨中央發(fā)電報,建議派10萬大軍進軍東北,并親率新四軍三師三萬多人北上;在東北戰(zhàn)場,又一次給毛主席發(fā)電報,提出建設鞏固東北根據(jù)地的建議;新中國成立后,在軍隊革命化、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中,他對軍隊中黨的建設提出了“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等等。
黃克誠堅持真理,實事求是還突出表現(xiàn)在遇事敢講真話,敢于直言,不盲從,不茍同,不迎合。毛主席對他的評價是:黃克誠這個人愛提意見,從支部到中央他都提。他的許多意見是正確的。1959年在廬山同毛澤東當面談話時,認為四平保衛(wèi)戰(zhàn)是個消耗戰(zhàn),毛澤東說是由他決定的,黃老直率地說,“即使是你的決定,我認為那場消耗戰(zhàn)是不該打的?!?/p>
1959年廬山會議,黃克誠本來在北京留守,后來,會議開得緊張,毛澤東為“救兵”叫他上山。上山后,黃克誠感覺到風聲鶴唳,他本可以緘口不言,但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頂住壓力,挺身直言,“救兵”成了“反兵”,結果成為右傾反黨集團的二號頭目被批判。
黃克誠也有過兩次“違心”的檢討,但在“文革”中,面對非人道的審訊,聲明:“以前凡是逼他寫的檢查材料、交代,一律無效?!?/p>
廬山會議時形勢十分緊張,黃克誠“違心檢討”既是一種無奈、也是維護黨內大局的需要,他仍不失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政治品德和人格個性。這與那種不講原則,看領導眼色辦事,討領導喜歡說話,溜須拍馬,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的做法,形成鮮明的對比。
1980年,國內出現(xiàn)一股否定毛主席的歷史功績,否定毛澤東思想的潮流,人們的思想一度出現(xiàn)混亂。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黨中央醞釀討論要為新中國成立后這一段歷史作出一個決議。
黃克誠非常贊成鄧小平“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的講話,覺得這是個關乎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但還有許多人聽不進去,彎子轉不過來。
黃克誠那時已完全失明,全憑腦子記憶,在中紀委會上講了兩個多小時。他以一個深受“左”傾其害者的身份,用實事求是、唯物史觀和自己的親身經歷,正確評價了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大多數(shù)與會者被黃克誠坦蕩的胸懷所折服。他的講話正式發(fā)表后,對糾正當時少數(shù)持“非毛反毛”錯誤觀點,對穩(wěn)定民心、推動改革開放沿正確方向前進,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更顯現(xiàn)黃老實事求是、不計個人恩怨、大氣磅礴、堅持真理的政治品德和開闊胸襟。
光明磊落秉公辦事
在廬山會議批判黃克誠時,有人提到黃克誠所謂“貪污黃金案”,使與會者十分驚訝,這使一向給人以“正直、廉潔”形象的黃克誠蒙上了不白之冤。
經立案調查,所謂黃金問題,那是指1945年黃克誠奉命率新四軍第三師從蘇北進軍東北時所帶的經費。大軍千里挺進東北,經費靠自己解決。
這筆經費經東北局批準,存入東北銀行保管,用于建立根據(jù)地、部隊整編、救助傷病員等。黃老有經費審批權,但個人不直接經手,由專人管理,亦不是他的“小金庫”,開支很節(jié)省,且有詳細開支賬目可查。審查后還了他一個清白。
黃克誠出任中央紀委書記后,不顧年邁多病,不遺余力地抓黨風黨紀建設。
1980年,針對當時部分領導干部存在的貪腐問題和特殊化等不正之風,他主持制定了《黨內生活的若干準則》和《高級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規(guī)定》。文件下發(fā)后,他堅決貫徹執(zhí)行,絕不遷就包庇。
黃克誠抓黨風“不怕撕破臉皮”,其中有幾件事令人印象深刻。一次,總參領導楊勇同志在京西賓館花400元公款,歡迎歡送干部,黃克誠知道后,對他進行了嚴肅批評,楊勇作了檢查,用工資補上了飯費。
一位廚師揭發(fā)商業(yè)部部長王磊公款請客吃飯少付錢的事,中紀委查實后發(fā)通報進行批評,《人民日報》作了報道,在高級干部中影響很大。
群眾來信反映時任黨政軍最高領導人華國鋒的3件事:到江蘇考察沿途提前交通管制,山西有人反映要給華在交城老家修故居、建紀念館等事。黃克誠不因問題涉及領導而回避,一面通報給華國鋒本人,一面組織人員調查。華國鋒制止了這些做法,還給中紀委回了信,說明涉及他的幾件事他已分別處理了。中央還作出了“少宣傳個人”的決定。
廉潔自律克己奉公
黃克誠在吃、穿、住等方面向來標準很低。他的節(jié)儉在我軍高級干部中少有。戰(zhàn)爭年代,他身上穿的是統(tǒng)一制發(fā)的軍裝,洗得發(fā)白了依然舍不得換新的。1945年從蘇北向東北進軍時,當?shù)厥考潪樗隽艘患{呢子大衣,他從未穿過,現(xiàn)在成了第39集團軍軍史館的展品。新中國成立后,條件好了,他也從未置辦過一件高檔服裝。
黃克誠下部隊視察、調研、從來都是輕車簡從,只帶一兩名工作人員,從不住地方賓館,不允許下面高標準接待,并囑咐隨行人員按規(guī)定交納食宿費。在住房、用車等方面,更是嚴格執(zhí)行規(guī)定,有時近于苛刻。1952年進京時,他住在萬壽路一棟普通平房里,后來因工作需要搬到北海旁的一個小院,房少屋舊,冬漏風,夏漏雨,房管部門要大修,他說,那要花很多錢,簡單維修一下即可,而且一住就是4年,直到1957年才搬到一個條件比較好的院子。
1977年黃克誠擔任軍委顧問后,被安排到市里一個小院,樓房是幾十年前蓋的,年久失修。簡單整理了一下他就住了進去。房子漏雨,夏天他的臥室里要放幾個臉盆接水,墻壁潮濕。營房部門造了個三萬多元的預算給他翻修,他一看花錢太多,堅決不同意,要求只把漏雨的地方修補好就行。他的房子臨街、噪聲大,休息不好。營房部門已安排加高圍墻,修一下大門,材料都準備了,他還是未同意。
公家給他配的專車,他規(guī)定子女一律不準使用。小兒子黃晴結婚,就是用自行車把新娘接回家的。黃克誠夫婦非常疼愛他們的小孫子,一次下雨,司機怕耽誤孩子上學,想用車送他,卻被黃克誠夫婦拒絕了。
黃克誠參加過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身經百戰(zhàn)但不居功;在軍隊工作,司令、政委、后勤部長、秘書長、總參謀長都任過,還當過衛(wèi)生部長,身兼數(shù)職是常事,任勞任怨不說累;在地方,書記、主任、省長都任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中唯獨沒有自己。
(據(jù)《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