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質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對質量通病的防治,同樣要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其原因方通達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的目的。以下就幾種常見質量通病,舉便闡明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1.1混凝土裂縫
混凝土結構及構件產(chǎn)品裂縫是一種常見的質量通病,裂縫的原因也極其錯綜復雜。究竟是由哪一類中的何種原因所引起的裂縫,則應針對質量問題的特征作具體分析?,F(xiàn)略舉一例說明之。
1.2混凝土干縮縮裂縫
1.2.1裂縫特征
混凝土干縮裂縫特征具有表面性,縫寬較細多在0.05—0.2之間,其走向縱橫交錯,沒有規(guī)律性。較薄的粱、板類構件(或桁架桿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體性結構,多發(fā)生在結構變截面處;平面裂縫多延伸到變截面部位或塊體邊緣,大體積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較為多見,但側面也出現(xiàn);預制構件多產(chǎn)生在箍筋位置。
1.2.2原因分析
干縮裂縫產(chǎn)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成型后,養(yǎng)護不良,受到風吹日曬,表面水分蒸發(fā)快,體積收縮大;而內部濕度變化小,收縮也不大,因而表面收縮變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出現(xiàn)拉應力,引起混凝土表面開裂;或者構件水份蒸發(fā),產(chǎn)生的體積收縮受到地基或墊層的約束,而出現(xiàn)干縮裂縫。
(2)混凝土構件長期露天堆放,表面濕度經(jīng)常發(fā)生劇烈變化。
(3)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
(4)混凝土受過度振搗,表面形面水泥含量較多的砂漿層。
1.3預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的砂率不能過大;嚴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過量粉砂,振摘要密實,并應對板面進行二次抹壓,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減少收縮量。
(2)加強硬派混凝土早期養(yǎng)護,并適當延長養(yǎng)護時間;長期堆放的預制構件宜覆蓋,避免曝曬,并定期適當灑水,保持濕潤。
(3)澆筑混凝土前,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濕潤。
(4)凝土澆筑后,應及早進行灑水養(yǎng)護:大面積混凝土宜澆完一段,養(yǎng)護一段。
1.4處理方法
此類裂縫對結構強度影響不大,但會使鋼筋銹蝕,有損美觀,故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層薄砂漿進行處理。對于預制構件,也可在裂縫表面涂環(huán)養(yǎng)膠泥或粘貼環(huán)氧玻璃布進行封閉處理。
2.屋面滲漏
屋面滲水、漏水是較為普遍的質量通病,不論卷材或混凝土剛性防水屋面,都有類似的情況。
卷材屋面滲漏的主要原因是:結構變形,基層處理不干凈;找平層不平、不干燥;油層太厚、涂刷不均勻;局部構造(如女兒墻、山墻、天溝、伸縮縫等部位)不合理,施工處理不當;卷材鋪貼不實,接頭、壓邊不嚴密;綠豆砂帶有尖銳棱角、拋撤不均、未嵌入油層內、溫差過大等原因,致使瀝青膠老化、流淌,卷材錯動、開裂;形成氣囊、水囊、泛水等現(xiàn)象而產(chǎn)生滲水、漏水。
混凝土剛性屋面滲漏的原因有:結構變形,板面清掃不干凈、灌縫不實,分格縫設置不合理,油膏嵌縫不嚴密;防水層較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當,施工振搗不密實,收光、壓光不好,早期干燥脫水,后期養(yǎng)護不良,山墻、女兒墻等局部構造不合理、施工處理不妥以及溫度應力作用等,致使屋面開裂滲水、漏水。
防治屋面滲漏,應從材料、屋面設計構造、施工技術措施等方面,針對其不同原因,采取有效的對策,進行綜合治理。
3.地面起砂、起殼
地面起砂、起殼質量通病常見的原因是:配合比不當,水灰比過大;砂的粒徑過細,含泥量過大;水泥標號低,或使用過期、受潮結塊的水泥,沒有按規(guī)定通數(shù)成活,在初凝前又沒有適時壓光;基層表面未清理干凈或澆水不足,或殘留有積水;未按規(guī)定留施工縫,爐渣墊層質量不好水泥漿結合層粘結力差;地面施工中受凍,或未達到足夠的強度就在地面上走動,灑水養(yǎng)護的過早或過遲,或養(yǎng)護天數(shù)不夠等。
4.抹灰空鼓、裂縫
抹灰空鼓、裂縫和起麻點的原因是:基層未清理干凈,抹灰前未澆水濕潤;底灰未干到一定程度就抹面層;一次抹灰層過厚,干縮率較大窗框兩邊不嚴,固定不牢;配制砂漿和原材料質量不好,石灰膏未充分熟化等。
5.衛(wèi)生間積水、漏水管道堵塞
衛(wèi)生間積水、漏水、管道堵塞是最常見的質量通病。
積水的原因是,地漏安裝高度偏差較大,地面施工無法彌補;地面在地漏四周形成倒坡;地面的平整度及坡向地漏的坡度不符合要求。
漏水的原因是:排水管甩口高度不夠,大便器出口人排水管的深度不夠;蹲坑出口與排水管連接處沒有填抹嚴實;廁所地面防水處理不好,上層滲漏水順管道四周和墻縫流到下層房間。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