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裂縫要重在預防,設計與施工相互結合,既要加強設計方面的監(jiān)督與管理,也要加強施工方面的管理,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加大監(jiān)督與檢查力度,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的減少裂縫發(fā)生,給用戶一個滿意的建筑產品。
【關鍵詞】建筑施工;裂縫;控制措施;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混凝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由于這些因素而導致了施工裂縫的產生,因此,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要從建筑結構的設計和施工這兩個方面對混凝土進行控制,同時還要注意工程施工的質量,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每一個步驟都要謹慎仔細的對待,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提升工程質量的同時避免工程施工裂縫的出現。
1.產生裂縫的原因分析
1.1建筑結構設計的原因
建筑設計不合理會導致混凝土結構中出現裂縫,主要表現在:結構中的斷面突變而產生的應力集中所產生的構件裂縫;對構件施加預應力不當,造成構件的裂縫;構造鋼筋配置過少或過粗等引起構件裂縫;未充分考慮混凝土構件的收縮變形;采用的混凝土等級過高,造成用灰量過大,對收縮不利。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由于水分蒸發(fā)、體積逐漸縮小,產生收縮,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約束,不能自由伸展,當混凝土的收縮所引起板的約束應力超過一定程度時,必然引起現澆板的開裂。
1.2混凝土材料的因素
首先,不同種類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漿干縮性變化很大。礦渣硅酸鹽水泥收縮比普通硅酸鹽水泥的收縮大,而粉煤灰水泥收縮值較小,快硬性水泥收縮大。一般來說,其水灰比不變,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縮率越大,因為混凝土的干縮主要產生于水泥漿的干縮,水泥漿越少,混凝土中骨料對干縮的制約作用越顯著。
其次,混凝土中水的蒸發(fā)引起混凝土的收縮,水灰比越大水泥漿越稀,收縮率越大開裂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時減少用水量和水泥量對于改善干縮、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更為有效,但應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采用,必須保證混凝土的設計強度要求。
再次,粗細骨料含泥量過大、骨料顆粒級配不良都會造成混凝土收縮增大,從而誘導裂縫的發(fā)生,骨料的密度大、級配好、彈性模量高、骨料粒徑大則可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外加劑和摻合料會影響混凝土的硬化速度、混凝土的用水量、混凝土的收縮和徐變,從而會對混凝土的開裂產生影響,摻有外加劑的混凝土干縮值較大,特別是初期干縮值較大。防止裂縫的有效方法是使用膨脹劑,混凝土初期膨脹,后期干縮值小,能有效控制裂縫的發(fā)生。
最后,混凝土中使用的鋼筋越多,產生的握裹力越強,從而約束了混凝土的變形,減少了收縮量,也防止了裂縫的產生。使用焊接鋼筋網,縱筋、箍筋布置合理,布置細而密的鋼筋能有效地防止裂縫。
1.3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
集料顆粒級配不良或采取不恰當的間斷級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縮的增大,誘導裂縫的產生?;炷了冶冗^大,或使用過量粉砂也可以使樓板產生裂縫。當用同一品種及相同強度等級水泥時,混凝土強度等級主要取決于水灰比。當水泥水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殘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發(fā)后形成氣孔,減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載的實際有效斷面,在荷載作用下,可能在孔隙周圍產生應力集中,使樓板表面出現裂縫,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縮大,拉力強度低,容易因塑性而產生裂縫。配合比設計不當直接影響砼的抗拉強度,是造成砼開裂不可忽視的原因。配合比不當指水泥用量過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適當,骨料種類不佳,選用外加劑不當等。
1.4施工工藝及養(yǎng)護的原因
首先,混凝土拌和不勻、拌和時間過長,運輸時間過長、運輸泵送時改變了配合比,澆筑順序不合理、速度太快等施工會改變混凝土的質量,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引起澆筑后混凝土結構或構件的裂縫。現場振搗混凝土時,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抽撤過快,會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發(fā)生。
其次,混凝土的養(yǎng)護可改變混凝土的水化反應速度,影響混凝土的強度。養(yǎng)護時保持濕度越高、氣溫越低、養(yǎng)護時間越長。則混凝土收縮越小。在養(yǎng)護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熱,對拌和好的混凝土進行預冷卻以降低溫度,使?jié)仓蠡炷恋淖罡邷囟扰c溫度梯度最小,外界對混凝土的約束最小?;炷琉B(yǎng)護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混凝土的正常凝結、硬化?;炷琉B(yǎng)護時間過短,保持的濕度過低都會使得混凝土收縮變大,會引起裂縫。
最后,施工中,振搗棒直接擱在鋼筋上進行振動,鋼筋被擾動,同時使得澆筑完的混凝土過早受到振動,影響了鋼筋與混凝土的握裹作用,也影響了混凝土的均勻性與密實性。
鋼筋保護層厚度不足,造成鋼筋與混凝土的握裹作用減小,對混凝土變形開裂的約束作用減弱。在風速過大或烈日暴曬的情況下施工,混凝土的收縮值大。大體積混凝土構件澆筑后,抹面的次數和保溫工作不到位,易產生表面收縮裂縫。
2.建筑施工裂縫預防措施分析
2.1在設計過程中對施工裂縫產生的預防
施工裂縫的產生在設計過程中主要有三種,一是溫度裂縫,溫度裂縫是由于材料對于溫度的敏感程度不同而出現的不同變形所導致的。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就必須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將所有的構件都包裹在保溫層之中,這樣就能夠盡量減少建筑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溫度裂縫;二是收縮裂縫。收縮裂縫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加大,且混凝土的強度越高,收縮裂縫就越容易出現,因此,在建筑物的設計中盡量減少對高強度混凝土的選用。對于一些容易出現裂縫的部位,如房頂、建筑物兩端等地可以按照構造的要求為其配置鋼筋;三是非承重性裂縫。對于那些容易出現裂縫的地方,應當盡量讓溫度作用與收縮作用同時出現,這樣在建筑物出現變形時更容易協調。從而大大降低了裂縫的出現。
2.2施工過程中預防裂縫的產生
在混凝土的拌和過程中,在滿足施工工程對混凝土強度的要求的基礎上,要盡可能的降低用水量以及水泥的用量。因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在凝結硬化時會出現大量水分的蒸發(fā),因此,需要降低混凝土在拌和時的用水量,這樣就能夠從源頭上大大降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fā)量,從而降低混凝土出現的收縮情況。因此,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我們要嚴格的控制拌和混凝土時的用水量,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添加高效的減水劑。
2.3加強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監(jiān)管力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減少混凝土裂縫情況的出現,我認為這和混凝土材料的澆筑量、混凝土運輸的過程以及混凝土的振搗澆筑時間等因素有關。當混凝土在澆筑完后的一天內,施工材料的吊卸因一律禁止,以避免對還未凝結的混凝土產生沖擊振搗。這也就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監(jiān)管力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般來說,在2 天內都應當注意避免對混凝土產生沖擊振搗作用。第三天后方可進行正常的施工。
3.結語
在施工中切實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設計、施工工藝、切縫時間和深度、混凝土的養(yǎng)護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改善混凝土的質量并采取有效的澆注后的防治措施,混凝土的裂縫現象是可以避免的。 [科]
【參考文獻】
[1]張展宇.建筑施工中裂縫的控制管理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0).
[2]陳國輝.淺談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08).
[3]于彩峰.淺談建筑施工中裂縫的控制措施與管理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