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擔負著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重任,所謂的人才不僅是科學技術上的精專,也應該包括人文素養(yǎng)上的卓越。高校校園文化對高校學子人文素質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夢為我們高等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在“中國夢”的引領下建設高校校園文化系統(tǒng)工程迫在眉睫。
關鍵詞:中國夢;高校;校園文化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以中國夢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把中國夢融入到高校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于宏觀處體現中國夢的精神實質,于細微處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應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報國信念,刻苦學習,努力奮斗。在日常管理中,應該注重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入平常的管理中,加大教育力度,注重思想觀念的引領,注重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在社會實踐中,應該引導師生深入基層,深入大西北,深入困難山區(qū),深入農村偏遠地區(qū),深化對中國夢內涵的理解,全面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一、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合力尚未形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領導、管理干部、任課教師、學生的全面參與和支持才能做好,需要頂層設計,充分論證和調研,總結和凝練適合高校發(fā)展的校園文化。然而,從目前我國高校的狀況來看,這種合力遠未形成。學校領導更多地注重教學、科研,忽視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評估,缺乏長遠規(guī)劃和清晰的認識,導致頂層設計不科學、不合理、不完善。學生是高校校園文化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舞臺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高校在設計和統(tǒng)籌校園文化建設時應該以人為本,時時處處考慮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圍繞學生開展相關工作,把學生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同時,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真正地鍛煉學生能力?,F在高校的校園文化服務于少眾,更多的是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經典、有影響、學生喜歡的活動少之又少。有的高校更是把校園文化做成了部分有專長的學生和文藝、體育、藝術骨干的表演,受眾面小,影響力不高,效果更是不理想。高校與社會的交流也不夠深入,忽視了積極參與社會文化實踐活動,有時即使走出學校也難免流于形式,這就使得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力不足,對學生的吸引力大大減弱了。
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單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應該多種多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和影響力。然而,現實是有的高校把校訓校風刻在墻上就“美其名曰”有文化、有內涵,有的高校利用了廣播、電視等傳播校園文化就“自吹自擂”應用新媒體,有的高校舉辦了幾臺晚會就“大肆宣傳”文化底蘊豐厚等,其實這都是片面和單一的,忽視了人的重要性。
二、中國夢引領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機制
1.謀劃全員機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全員參與,通力合作,師生共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校園主人的熱情和積極性,學校領導要統(tǒng)籌謀劃,職能部門要實施落實,任課教師要獻計獻策,廣大學生要積極參與,每個人都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要形成校園內時時看到校園文化,處處體現校園文化的濃厚氛圍。尤其要摒棄各自為政的觀點,全校要形成一盤棋,擰成一股繩,從領導到學生都要為校園文化建設出謀劃策,形成全員育人的機制,堅決破除“小家子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不斷積淀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推動校園文化不斷向前發(fā)展。
2.落實獎懲機制。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要實施獎懲分明的激勵機制,對于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盡職盡責、作出貢獻的每個人都要給予相應的激勵;對于在此項工作中推諉扯皮、偷奸?;娜艘o予一定的警告和處理。制定《校園文化建設獎勵辦法》,如果條件成熟也可以將校園文化建設的一些工作納入到正常的學習中,規(guī)定任課教師必須參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求青年教師必須承擔一定的校園文化活動的指導工作,將教師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量化和賦分,在教師的職稱評審和晉級中給予相應的待遇,利用激勵機制來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
3.完善保障機制。要將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學校的發(fā)展大計上來,要給校園文化建設匹配一定的經費,納入學校的預算,在人、財、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引入一定數量的專職教師,在財政上要確保經費充足,在場地、設施等硬件條件上要盡可能地滿足校園文化活動的需求,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各項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同時,要加大調研和論證,不斷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的政策和措施,切實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積極探索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舉措。
參考文獻:
[1]李忠偉.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西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2010(5).
[2]陳沖,楊延圣.“中國夢”引領下的中國特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基于‘中國夢’導向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課題編號L13DZZ068)的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丁顥(1978— ),女,吉林洮南人,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