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然而,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來源于教師恰當的指導。只有教師“導之有方”,學生才能“學之有趣”“學之有法”,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尤為重要。何謂“導”?葉圣陶先生曾作解釋:“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笨梢?,“導”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即學生能“自求得之”,“導”的關鍵在于“多方設法”。
“導得趣”是樂學的首要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的“導”必須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出發(fā),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想學、樂學。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對問題的理解變得更為敏銳,記憶力加倍增強,想象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也隨之增加,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識字6,這是一課詞串識字。教材大綱要求學會6個生字,了解12種動物的名稱;對照插圖,認識一些動物的樣子,進行保護動物的教育。新課程標準提出識字教學目標:“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怎樣在枯燥的識字中學得有滋有味?筆者在教學時以“野生動物園迎來了一批新的動物,現(xiàn)需要招聘一批優(yōu)秀的野生動物管理員”來導入新課,要求管理員能認識這些動物和他們的名字,并能寫出一些動物的名字,熱愛動物。在這樣的引導下,整節(jié)課變得充滿活力,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人人為爭當優(yōu)秀的野生動物管理員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可見,“導得趣”是學生樂學的首要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樹立激趣意識,努力讓“趣”貫穿于每一節(jié)課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這樣,學生不可能不成為學習的主人,沒有理由不喜歡學習。
“導得明”是學得實的前提
“明”就是要有明確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方向,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避免盲目性,并真正落到實處。在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的自主學習偏離軌道,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文章的內容,緊扣課堂的教學目標,以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目標的確定,既來源于課標要求、訓練重點和課文的語言特色,又來源于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問題。學習目標的制定和落實要注意以下兩點:不宜貪多,講求一課一得;展標的形式不要過死,而要“因學定教”。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后,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有章可循,學習重點才能突出,學習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導得巧”是學得活的關鍵
語文課堂要會“導”。一位教師在教《麻雀》這一課的第五自然段時作了以下巧妙引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想來展示一下,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讀第五自然段,然后評一評老師讀得怎么樣。(教師范讀)
生:老師你讀錯了一個字,你把“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的“呆立”讀成“站立”了。
師:噢!你聽得真仔細,但是,“站立”跟“呆立”不都是“立”嗎?這樣換好嗎?還可以換哪些更恰當的詞?
(經老師這樣一點,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生1:換成“直立”,因為既然老麻雀準備與獵狗搏斗,怎么還“呆立”呢?生2:“挺立”最恰當,這樣句子前后意思連貫,能表現(xiàn)老麻雀英勇不屈的精神。
師:大家很認真思考,到底哪個詞更好呢?下面請大家將你要換的詞放到句子中,把上下文連起來讀一讀,對比一下。然后再談談你的感受。
生1:老師,我覺得還是用“呆立”好。因為上文寫道:“因為緊張,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睂懗隽死下槿傅木o張、害怕,所以它當時不可能“挺立”,只能“呆立”。
生2:我也覺得用“呆立”好。因為下文寫道:“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 闭f明老麻雀在兇猛龐大的獵狗面前是提心吊膽的。如果用“挺立”就顯得不真實。
師:這句話表現(xiàn)了麻雀當時怎么樣的心情?
生1:這句話寫出了老麻雀在獵狗面前緊張害怕的心情。
生2:這句話一方面寫出了老麻雀在獵狗面前擔驚受怕的內心,另一方面突出了它為救小麻雀而奮不顧身的精神。這句話寫得很真實,也很感人。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呆立”一詞用得十分精當。以后大家要記住,只有結合上下文才能全面真切地理解詞語的含義。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并不是直接指出在這里“呆立”用得如何好,而是借讀錯一個詞,巧妙地不露痕跡地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去品味,從而真正地感受作者遣詞造句之匠心,感受中華文字豐富的內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不能弱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指導作用。教師既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地學習,又要適時、適量、適度、適情地加以引導,力求“導得趣”“導得明”“導得巧”。只有敢于、善于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小學語文課堂才能真正體現(xiàn)“主體性”,學生才能學得更快樂,學得更扎實,學得更靈活。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相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