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讀書,只知道讀,搖頭晃腦地讀;而今,很多教師讓學生讀書,也是這樣,最多也只在朗讀情感上做些指導,對于其實質(zhì),往往容易忽略。其實,最好的讀書方式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既要講究語氣情感的指導,更需要加強朗讀形式上的有效。這里筆者結(jié)合多年實踐,重點推薦以下幾種朗讀方式。
朗讀中融入角色
分角色朗讀,首先需要確定角色,一方面需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另方一面也需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比如性別、性格等,這樣朗讀就更有味道,學生讀起來也更有興趣。很多教師也知道分角色朗讀,但是在分工前沒有去研究課文,更沒有讓學生深入研究課文,或者說讓學生自己先讀幾遍;只有讓學生領(lǐng)悟了內(nèi)容,吃透了精神,分角色朗讀才會有味道,而很多教師卻不注意這點,導致分角色朗讀也成了一種形式,這是其一。其二,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分角色朗讀。分角色需要有對話,大量的對話呈現(xiàn)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比如:《狼和小羊》這一課,就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但是在朗讀之前,則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讓他們想象體會狼的狡猾,感受小羊的可憐;再體會用怎樣合適的語調(diào)進行朗讀。這樣讓學生思考、品味,自然感受就不同,讀來也就有味道。
賽中朗讀
競賽永遠充滿激情,課堂上讓學生朗讀,很多時候,也需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朗讀,從而最大可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教師應(yīng)當擅長運用競爭的方式來激起學生的興趣。比賽朗讀形式多樣,可以男女生進行比賽,可以個人與個人進行比賽,可以小組之間比賽,甚至還可以教師與學生進行比賽。簡單的朗讀比賽,教師可以直接說一句“看看誰朗讀得最好!”復雜一點,甚至還可以先讓學生之間評議,然后教師點評,最后把朗讀分數(shù)計入小組。比如:讓學生朗讀《黃河的主人》中針對黃河氣勢描寫的句子,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比賽,看看誰能把黃河那種波濤洶涌、萬馬奔騰的樣子給讀出來。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個別讀,然后評價,接著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男女讀,或者分小組進行比賽,看看誰最有氣勢,讀得最好。不過這種朗讀只是臨時的,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套機制,先讓學生分小組,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將分數(shù)計入小組積分中。這樣,一方面容易形成課堂規(guī)矩,另一方面也能最大可能激發(fā)學生去讀。
配樂朗讀,情感升華
朗讀需要情感支撐,沒有情感,朗讀會成為無源之水。與情感最吻合的是音樂,也只有音樂才能激發(fā)學生情感,因而教師要重視配樂朗讀,盡量讓音樂走進學生心靈。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理解課文,需要真正讀懂作者,如果這篇課文感情基調(diào)是低沉的,那么就不能選擇輕快的音樂;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對音樂有所理解,至少需要對哪種旋律代表什么意思、表達了什么情感有所了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最佳的音文配合。比如:學習《九寨溝》這篇課文,就不能選擇《二泉音樂》這樣的曲子來配,而是選擇一種輕快的、明亮的調(diào)子進行配樂朗讀。學生只有感受到這種輕松和快樂,才能真正走進課文,才能在愉快的氛圍里感受這種美麗,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表演朗讀,個性體驗
簡單的讀往往不能表達復雜的意思,如有可能,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表演,通過手腳、肢體等方式來輔助朗讀,從而讓朗讀更富有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想象、去揣摩,自由改編課文,可以改編童話、寓言等。學生可以創(chuàng)造性借助道具,或者把書、筆等東西當做道具來模擬表演,從而讓情感更投入,朗讀也更富有激情。比如: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這一課,就是直接讓學生表演,教師可以把講臺前面稍微規(guī)劃一下,當做小舞臺,讓學生明白臺上、臺下的意思,然后讓學生進行朗讀,進行表演;《小馬過河》一課讀得欠火候,教師就請幾位同學上臺來朗讀表演。很多時候,表演的內(nèi)容不重要,表演的結(jié)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參與,是他們能夠走上講臺,進行朗讀。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投入其中,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從而真正達到情感與朗讀內(nèi)容完美統(tǒng)一。
讀背結(jié)合,提升素養(yǎng)
有些課文,需要背誦,僅僅靠朗讀解決不了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讀背結(jié)合,邊讀邊背。宋代朱熹就是這樣來學習。比如:古詩文教學,小學生正處于理解發(fā)展、機械識記的黃金時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理解、朗讀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大量背誦古詩文。具體指導中,不僅需要指導古詩文朗讀的韻味、節(jié)奏等,更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把握古詩文的意境,理解古詩文的韻味,從而最終達到背誦的目的,畢竟真正讓學生品出古詩文的意境,更多的不是靠教師“講”,而是學生自己在讀中“悟”??傊寣W生有興趣讀,能夠投入更多精力去讀。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能夠及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按照不同的方式朗讀,讓整個朗讀變得興趣盎然。
聽、說、讀、寫中,朗讀是語文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加強朗讀訓練,盡量讓朗讀形式變得花樣繁多,這樣才能讓朗讀真正根植于學生的興趣之中,形成于習慣之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杭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