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是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功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語文教學應將情感教育放在首位。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一直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學生厭學情緒濃重,人文精神嚴重缺失,中職語文教學往往因學生的“無情”而缺乏生機;教師“觸景生情”厭教情緒陡增,教學激情大打折扣,教學“兩端”無情,情感教育從何談起?在多年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不乏激情發(fā)感之處,只是教師在處理方法上存在不妥。筆者總結主要有三個方面,即:轉變觀念,增強情感;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情感;深剖課文,挖掘情感。
轉變觀念,增強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情感教育。他指出,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則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其和諧教育的理論的內在支柱就是建立在學生學習的積極的“情感動力系統(tǒng)”之上。心理學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伴有情感的非智力因素是不存在的。這些理論對于掙扎在應試教育的中職生,不啻是一縷陽光。中職語文教育中開展情感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情感,完善學生個性,有利于增進溝通,架起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橋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關注生活,適應多元文化,汲取豐碩營養(yǎng),造就髙尚的審美情趣。為此,中職語文情感教育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情感教學目標能否真正建立,取決于語文教師觀念的轉變。首先,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情感修養(yǎng),學會對學生傾注情感?!暗巧絼t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師要將自己視為學生人格形成歷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如盧梭所言:“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p>
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情感
情感總是與情境相伴隨的。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特定的情境,語文課堂尤其如此。語文作品多數是為了反映人民生活,抒發(fā)作者情感。這些中心思想的表達離不開特定的教學情境。而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作品,理解文意,與作者共鳴。為此,中職語文教師要掌握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情境的技巧,靈活創(chuàng)造和渲染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講授《雨中登泰山》一課時,于漪老師是這樣導入來調動學生情緒的:“同學們,游覽過祖國的名山大川嗎?……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這樣的一座山。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詩中那‘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絕頂,才能領略‘一覽眾山小’的風光。今天,我們學習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請作者作為向導,帶領我們去攀登那高聳雄偉的泰山吧!”
筆者在講授《故都的秋》一文時,也是不急于導入課文。而是先問學生家鄉(xiāng)的秋有何別致之處?讓學生暢談家鄉(xiāng)美好的秋景,引導學生融入到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氛圍中。教師因勢利導:“是啊,家鄉(xiāng)秋的的確令人留戀,故都的秋又是怎樣的景致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郁達夫的《故都的秋》?!?/p>
當然,文簡意美的古文更是離不開情境的創(chuàng)設。從內心和教學實踐活動中真正履行寓情于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感染和帶動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這將有利于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深剖課文,挖掘情感
中職語文課文是在文學寶庫中精挑細選而來,都為文質兼美之作。要充分挖掘深藏于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師首先要精煉教學語言,凸顯語言的情感性, 既能傳達出課文作者的情感,又要喚起學生的情感,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其次還要善于變無聲的文字為聲情并茂的語言,重現(xiàn)形象、渲染氣氛,使學生在特定情境中獲得認知和情感的發(fā)展。實際操作時,不妨先明背景——作品作者所處的歷史時代及其自身經歷,了解作品所產生的時代背景。古詩詞尤其如此。初讀《虞美人》,會以為作者只是流連于兒女情長,知悉作品背景后才能對亡國之君的喪國之恨、思故國之切感同身受。其實,讀文本就是和人物對話,曉其情,擔其憂,感其傷,享其樂。其次作對比,理解文本情感。盡管課本中的作品都有一定的年代。但不可否認,人的情感仍有共通之處。即便是《詩經》描述的男女之愛放在今時不也與生活情景相吻合嗎?再者多積累,豐富學生的情感。不同個性、經歷各異的作者,其作品所展示的情感世界各不相同。既有“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的壯烈,也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慷慨,有“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悲涼,也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哀傷,這些都是打動人心、陶冶性情的力量。只有了解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日積月累,方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所謂“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正是此理。
語文教學不能無“情”,中職語文教學尤其如是。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弊鳛橹新氄Z文教師,應立足于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調動“情”的要素,借語文學科之勢,為教學插上“情感教育”的翅膀,讓語文課堂成為知識與道德傳播的講堂。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周鸝飛.“以情動人”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J].海外校園,2008.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高新園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