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大多數語文方面的教育者,尤其是眾多的中學語文教師都在考慮:什么樣的課程是新課程?怎樣使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符合現在的新課程改革?并且,對教師、學生、家長來說,都需要實行起來比較簡單的課堂教學評價。為了使中學語文教學評價更好地實施,實行方法必須簡單明了。
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評價 評價目的 評價方法
目前眾多的教育者已經對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評價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教學發(fā)展是飛速前進的,研究的步伐還是相對滯后的,研究的成果還是不能最大限度地適應新課程改革。
語文教學評價的不足
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夠明確 以前的教學評價對教師來說,就是根據教科書備課,必須按照教科書來教學,這限制了教師的發(fā)揮。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即興教學。對學生來說,為了考高分,就要完全遵循應試教育,教師把學生分成了優(yōu)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這種評價方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用分數去評價學生優(yōu)劣的評價方式最不可取,尤其是中學語文學科。就算是在文學方面有較深研究的專家,或許沒法考出好成績;一些學生在考試中成績較差,但也可能走上文學的道路。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教學評價時,要注重過程,讓學生在素養(yǎng)上得到提高,通過改變教學評價的目的,提高學生們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
教學評價方法不夠完善 以前,教學評價方法主要是上級評價下級,教師評價學生。這些評價方法都只是通過評價指標評價別人或者是被別人評價,比如:教師大多數都是通過領導聽公開課來得到評判,只有極少數的教師可以做到自我評價,就更不用提學生。這樣,很多教師或者學生就沒法根據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缺陷。所以,多種評價方法相結合,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fā)展。
評價對象只注重教師教學評價 新課程改革要求,評價對象主要是針對學生。目前,比較落后的評價是評價的對象只是教師,比如:教師的課堂效果、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的肢體表達等。當然,身為帶頭人的教師們,這些技能都是不可忽視的。然而,評價一節(jié)語文課是否成功,不能只把孩子們當作評價教師的一個工具。課堂也不是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 而是孩子們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探索的場地。所以,不能忽視對學生的評價,要以孩子們?yōu)樵u價的主體,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絕對主體,這才是新課程教育的理念。
改進方法
教師應該如何評價學生 以前,語文課堂上的評價經常帶有功利性,在評價者眼中,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不利,社會需要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正確評價非常關鍵。尤其是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對學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或許會讓學生銘記終生。所以。教師在評價的時候,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什么影響。新課程強調,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評價方法。
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是有差異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論。教師要通過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給予不同的評價。教師要評價的是同學們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對于那些雖然付諸努力,但是暫時沒有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教師要激勵他們,肯定他們其他方面的優(yōu)點;對于那些“中等生”,在評價時,既要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不足,也要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努力的目標;對于大眾眼中的“好學生”,教師要更嚴格地要求他們,肯定他們的成績,促使他們與其他同學競爭。因此,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評級,不能采用“一把尺”,需根據不同標準,去要求、去評價學生。
該怎樣評價教師
教師對自己的評價 身為教師,要經常對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這有助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反省。自己工作做得如何,只有自己最清楚,在自我評價中,教師可以總結自己一段時間的工作,找出自己工作上的不足。
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 一個教師如果僅僅依靠自我評價,是很難找出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的,教師之間的互相評價可以使自己從多方面得到信息,幫助自己找到一直被自己忽略的問題,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學生、家長評價 第一,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梢宰鲆恍﹩柧?,每一周讓同學們對教師進行匿名評價,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們的反饋中獲得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改進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以進步。第二,家長對教師的評價。家長評價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每一次考試結束,學??梢越M織一次家長見面會,讓家長們反映一下對教師工作的意見;每月做一次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教師工作的態(tài)度;設家長意見箱、熱線咨詢電話、電子郵箱等,征求家長意見,聽取家長對教師的建議和意見。
參考文獻
[1]李子玉,論如何在初中語文中堅持個性化教學(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2(15)
[2]汪衛(wèi)平,孫洪泉,略談新課程下的中學語文教學評價(J),新校園(上旬刊),2014(3)
[3]成進強,中學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研究(D), 河南大學,2013
(作者單位:新疆庫爾勒巴州石油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