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開放性問題為中心、學生自主探究為特點,創(chuàng)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及教學模式,多渠道主動地獲取知識與分析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全面發(fā)展的一種學習方式。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形式、教師的作用、研究性學習等方面,分析高校學生對旅游地理學這門課程運用研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運用旅游地理學相關的知識。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旅游地理學;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3-949X(2015)-11-0097-02
1引言
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開放性問題為中心,創(chuàng)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及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全面發(fā)展的一種學習方式[1]。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具有全面學習觀、自主學習觀、創(chuàng)新學習觀和終身學習觀的社會,要求具有獨立解決問題以及具有持續(xù)學習能力[2]。在這樣一個新的時期,研究性學習理念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難點,也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切入點[3]。
旅游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游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關系的一門學科[4]。它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學的思維和方法分析旅游問題的能力,并為將來學習旅游景區(qū)管理、旅游規(guī)劃等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5]。因此,在高校旅游地理學的教學中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對培養(yǎng)“旅游業(yè)復合性應用型旅游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2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數(shù)據(jù)主要來源于調查問卷,其中問卷主要設計成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采用量表分析,評分標準依次是1-5分,將其設計為四個維度共20個問題,分別是學習觀念維度,對應計量中1-6題;學習形式維度,對應的問題是7-11題;教師的作用維度,相對應的是12-14題;最后一個是研究性學習維度,對應的問題是15-20題。
筆者于2014年11月開始此次調查,采用網(wǎng)絡問卷和紙質問卷兩種方式進行發(fā)放。湖南師范大學的調查主要采用紙質問卷的方式,其他學校采用網(wǎng)絡問卷方式。其中網(wǎng)絡問卷方式涉及的主要學校有太原師范學院、桂林理工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北京林業(yè)大學等。本次調查總共發(fā)放問卷210份,其中網(wǎng)絡問卷122份,紙質問卷88份,共回收187份,回收率89.05%,有效問卷182份,有效率97.33%。采用SPSS17.O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最終得出了量化研究的結果,并對該結果進行討論。
3結果分析
3.1旅游地理學的學習觀念
如表1,高校學生對旅游地理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是比較積極,平均分都位于3分左右。此外,低年級的學習觀念比高年級的更積極,但是,在“遇到困難,積極向老師、同學尋求幫助”以及“善于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中,平均分普遍都比較低。由此可以得出,雖然學習觀念比較積極,但是隨著年級的增加,平均分大致呈遞減的趨勢,再者,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都不太喜歡向老師、同學尋求幫助,并且學生都不太善于用學到的旅游地理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2旅游地理學的學習形式
第一,對于信息獲取能力不太強。如表2,大量學生處于“比較符合、不太符合”這兩種,約占80%,只有2.7%的學生是完全符合。
第二,對學校資源的利用度處于中等,有待提高。如表2,大部分都不太會運用圖書館的資源,約占45.6%,處于有比較符合狀態(tài)。
第三,對網(wǎng)絡的運用程度比較高,但還是有提高的區(qū)間。如表2,比較符合的學生遠遠高于其他的,約占60%,但是,完全符合的學生沒有,這可以看出,雖然大部分都會運用網(wǎng)絡進行學習,但是對于網(wǎng)絡運用的程度并不是很滿意。
第四,對旅游地理學的學習都有一個明確的學習計劃。如表2,我們可以看出,大量學生都有一個嚴格的學習計劃,有22.9%的學生選擇完全符合,完全不符合僅占12.1%。
表2 高校學生學習形式的描述表
3.3旅游地理學中教師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很重要的,但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的主導作用,而是引導作用,并且,學生都希望教師講解的知識具有實用性,而不再是傳統(tǒng)的對本宣科形式(表3)。
表3 教師的作用
3.4旅游地理學的研究性學習現(xiàn)狀
對研究性學習的了解程度不夠。在“我很了解研究性學習”這個問題中,“完全符合”的學生沒有,大部分學生集中于“比較不符合”,占48.4%,且“比較符合”僅占20.9%(表4),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還是處于不太了解的狀態(tài)。
研究性學習的運用程度不夠。如表4,在“老師經(jīng)常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可以看出教師只是偶爾開展研究性學習;再者在“常常參加研究性學習”中,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運用程度遠遠不夠。另外,表中可以看出,高校學生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很重要的。雖然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認可程度比較高,但是只有24.8%喜歡開展研究性學習,60.4%的學生只是有時候喜歡開展研究性學習。
表4 研究性學習現(xiàn)狀
4結論與建議
4.1實行“理論與實踐合一”的教學模式
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不符合旅游地理學教學的本質[6]。因此,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行“理論實踐合一”教學模式,即不能把教、學、用孤立起來看待,要將“教、學、用”融為一體,提高學生的能力。首先,教、學要合一。把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聯(lián)系起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熟練的掌握相關知識;其次,教、學、用要合一。教學是為實踐服務的,最后必須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旅游實踐中,使學生能熟練的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分析解決旅游活動中的問題。
4.2優(yōu)化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學習能力
高校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新型人才,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會學習和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7]。旅游地理學課程教學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指導學生如何獲取相關的知識、如何運用圖書館資源以及怎樣運用網(wǎng)絡進行學習等,優(yōu)化學習方式,建立學生自學的激勵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中可讓學生思考怎么運用定量評價法來分析某個景點,其中如何確定評價因子、如何來確定權重、如何運用多因子綜合評價方法等一系列問題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掌握知識。
注釋:
[1]張肇豐.試論研究性學習[J].課程·教材·教法,2006-6:42-45.
[2]胡方霞.論研究性學習視野下大學生學術水平的提升[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06:1-90.
[3]張利榮.論大學研究性學習的價值意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24(7):6-9.
[4]保繼剛,楚義芳.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楊會娟,王燕龍.探究式教學在高校旅游地理學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4-16(4):77-82.
[6]肖運海.“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思考[J].教學交流, 2014:85-88.
[7]江燕玲,張果. 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7(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