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藥子具有化痰散結(jié),涼血止血的功效。黃藥子常用于甲狀腺腫大、淋巴結(jié)結(jié)核、咽喉腫痛、百日咳等。本文對黃藥子的生藥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黃藥子;生藥;研究
黃藥子為寥科植物金線草(Antenoron filiforme)的全草,因其根莖呈朱砂色,故得此名。黃藥子別名為黃獨、零余薯、金線吊蝦蟆、香芋等。黃藥子具有化痰散結(jié),涼血止血的功效。黃藥子常用于甲狀腺腫大、淋巴結(jié)結(jié)核、惡性腫瘤、尖銳濕疣、咽喉腫痛、百日咳等[1-4]?!侗静輩R言》記載:“黃藥子,解毒涼血最驗,古人于外科、血證兩方嘗用。今入不復用者,因久服有脫發(fā)之虞,知其為涼血、散血陰矣?!爆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藥子具有抗甲狀腺腫、抗腫瘤、抗病毒、抗炎等作用[5-6]。黃藥子含有黃藥子素、D-山梨糖醇、2,4,5,6-四羥基菲、二氫薯蕷堿、蔗糖等成分。本文對黃藥子的生藥進行研究。
1.黃藥子生藥鑒別
1.1原植物
黃藥子為纏繞草質(zhì)藤本。塊莖卵圓至長圓形。莖左旋。葉互生,寬心狀卵形,長7~22cm,寬7~18cm先端銳尖,全緣或微波狀,葉腋有大小不等的紫棕色球形或卵圓形珠芽。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下垂;雄花單生密集,花被片6,雄蕊6;雌花有退化雄蕊6,子房下位,3室。蒴果長圓形,反曲,翅距圓形,成熟時草黃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點。
1.2產(chǎn)地
主要分布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江西、浙江、四川、貴州、云南、臺灣、湖北、湖南、陜西南部、甘肅南部、西藏。
1.3感官鑒別
多為橫切厚片,圓形或近圓形,直徑2.5-7cm,厚0.5-1.5cm。質(zhì)堅脆,易折斷,斷面顆粒狀,并散有橙黃色麻點,氣味微苦。表面為棕黑色,呈皺縮狀,表面有眾多白色、點狀突起的須根痕或有彎曲殘留的細根。以片大、外皮棕黑色、斷面黃白色者為佳。
1.4理化鑒別
取黃藥子粉0.5g,加水5ml,振搖后,濾過。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2滴,顯綠色,并產(chǎn)生絮狀沉淀;取黃藥子粉1g,加乙醇10ml,熱浸約10min,濾過,滴在濾紙上,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加熱后顯粉紅色;取黃藥子粉1g,加乙醇10ml,熱浸約10min,濾過,取濾液滴在濾紙上,加1%香草醛鹽酸試液,顯淡紫色。
1.5薄層色譜
取黃藥子粉,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濾過,回收乙醇,濃縮液作為供試品。取黃藥子乙素適量,加甲醇超聲溶解,作為對照品。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CMC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無水乙醇-環(huán)已烷(20:1,5:1)展開,噴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110℃烤10分鐘,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櫻紅色斑點。
2.歷史考證
黃藥子出自《本草圖經(jīng)》?!堕_寶本草》記載:“黃藥根,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莖似小桑。生嶺南?!薄毒V目》記載:“黃藥子,今處處人栽之。其莖高二三尺,柔而有節(jié),似藤實非藤也。葉大如拳,長三寸許,亦不似桑。其根長者尺許,大者圍二三寸,外褐內(nèi)黃,亦有黃赤色者,肉色頗似羊蹄根,人皆搗其根入染藍GANG中,云易變色也。唐蘇恭言,藥實根即藥子,宋蘇頌遂以為黃藥之實,然今黃藥冬枯春生,開碎花無實,蘇恭所謂藥子,亦不專指黃藥,則蘇頌所以言,亦未可憑信也?!薄赌戏街饕卸局参铩酚涊d:“零余薯,有毒部位:薯塊和小薯?!?/p>
3.黃藥子常見代用品
資料說明,除黃藥子外尚有幾種植物的塊莖在代作黃藥子入藥,但非黃藥子正品,應注意區(qū)別。
3.1薯蕷科植物薯莨
薯莨為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原植物:薯莨為多年生粗壯藤本;塊莖形狀多樣,通常為圓柱形或塊狀,有時分枝,表面棕黑色,內(nèi)部紅色,干后鐵銹色;莖基部具彎刺,向上刺漸疏。性狀鑒別:塊莖葉長圓形、卵圓形、球形或結(jié)節(jié)塊狀,長10-15cm,直徑5-10cm。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狀突起和凹紋,有時具須根或點狀須根痕。表面深褐色,粗裂,有瘤狀突起和凹紋,有時具須根或點狀須根痕??v切或斜切成塊片,多數(shù)呈長卵形,長3-12cm,厚0.2-0.7cm。外皮皮皺縮,切面暗紅色或紅黃色。質(zhì)硬而實,斷面顆料狀,有明顯的或隱約可見紅黃相間的花紋。氣微,味澀、苦。
3.2虎耳草科植物鬼燈擎
鬼燈擎為虎耳草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1,莖生葉約2,掌狀復葉,小葉3~7,狹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8~27厘米,寬3~9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整齊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有毛;花梗短,有細毛;萼筒淺杯狀,5深裂,裂片卵形,白色或淡黃色;花冠缺如;雄蕊10,花絲短;花柱2,分離。蒴果,有2喙,喙間裂開。種子多數(shù)?;ㄆ?~7月。果期8月。
4.臨床運用
4.1治療甲狀腺腫
對各種類型的甲狀腺腫,均有一定效果。用黃藥子半斤,水煎2次,濾液混合,共成2400ml。每次5ml,每日2次,飯后服,治療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其中治愈率為67.8%。
4.2甲狀腺腺瘤
用未經(jīng)炮制的黃藥子燉服,每日5錢,觀察25例甲狀腺腺瘤,有效率為80%。
4.3治療百日咳
取鮮黃獨根塊或果實3-5錢(3-5歲小兒用量),燉服,日服1劑,治療50余例均痊愈。另有用黃藥子果(切片)3-5錢,加水400ml,每日2次,觀察78例咳嗽患者,有效率為88%。
4.4治療食道癌、胃癌
取黃藥子10兩,以62度白酒浸泡,數(shù)次服。治療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統(tǒng)癌癥28例,用藥后18例自覺癥狀基本好轉(zhuǎn),但對肝臟有不良影響。又報道以黃藥子針劑治療食道癌、胃癌,對控制癥狀有一定效果。
【參考文獻】
[1]蘇莉,朱建華,程利寶,李永宏.亞急性黃藥子中毒的實驗病理學研究[J].法醫(yī)學雜志,2003(02).
[2]黃偉花.黃藥子凝膠治療陰道尖銳濕疣的療效觀察與監(jiān)護[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02).
[3]索晴,崔立然,劉樹民,楊婷婷,劉學偉.黃藥子及配伍當歸后含藥血清抗腫瘤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8(02).
[4]趙艷,褚曉杰,樸宏鷹,李士峰,楊姣.黃藥子對甲狀腺癌細胞株SW579 Survivin基因和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2(04).
[5]王加志,劉樹民,趙艷,湯青.黃藥子中二萜內(nèi)酯類成分對大鼠肝細胞損傷作用的實驗研究[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9(01).
[6]蔣永福,張焜,趙肅清,徐學濤,方巖雄.黃藥子肝臟毒性成分的篩選研究[J].中藥材,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