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紅色資源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德育資源,在加強中學德育方面的重要性已經(jīng)得到了各中學的普遍認可,在規(guī)模和途徑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紅色資源運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使得紅色資源的德育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如何有效促進紅色資源在中學德育過程中的運用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從紅色資源在中學德育方面的運用現(xiàn)狀著手,客觀地分析紅色資源在中學德育工作已取得的成效與問題,針對現(xiàn)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從而為利用紅色資源加強中學的德育工作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紅色資源;中學德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9-0190-03
在我國,紅色資源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德育資源,在加強中學德育方面的重要性已經(jīng)得到了各中學的普遍認可,在規(guī)模和途徑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紅色資源運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使得紅色資源的德育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一、紅色資源及其對中學德育的價值
(一)紅色資源的基本概述
1.紅色資源的含義
目前,學術界在紅色資源的含義界定上達成了一定共識,從廣義和狹義上進行探索研究。廣義的紅色資源主要指古今中外那些促進民族發(fā)展和歷史進步的先進事跡和人物、革命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精神[1]。狹義的紅色資源則是指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所建立的革命建筑物、文獻,以及承載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的各種載體等。
2.紅色資源的特征
(1)民族性。立足于中國國情,我們的紅色資源是中華民族在革命與實踐中基于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創(chuàng)造出的,它體現(xiàn)著民族精神的核心價值,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特色與重要品質。
(2)教育性。紅色資源本身就是一種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其在新時期被賦予的新內(nèi)涵是中學生德育必不可少的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紅色資源對中學德育的價值
1.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當今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外的思想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逐漸傳入并影響著中學生,既使得中學生的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也使得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西方文化中的消極觀念與不良思潮的沖擊,甚至是發(fā)生扭曲。以普世價值觀為例,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其實質就是以民主、自由的旗幟為幌子,將資本家剝削窮人所得的財富以福利這一掩人耳目的形式再賜予窮人。西方國家也正是以這種普世價值觀來掩飾資本主義的自私。
但是中學生正處于形成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如果過多地受西方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形成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滋生自私自利、個人至上甚至是為了個人利益犧牲社會或他人利益等不良社會現(xiàn)象。紅色資源本身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時也蘊含著馬列思想與社會主義的堅定政治信仰,在內(nèi)涵與價值選擇上都符合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要求。因此,通過對中學生進行紅色資源教育,可以使其認識到錯誤的文化觀念的危害,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
2.有利于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tǒng)習俗和人的內(nèi)心信念的力量來調(diào)整人們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盵2]國家的長治久安與國民的素質息息相關。中學生作為祖國的下一代,他們的素質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我國中學生的素質總體上是好的,但有部分中學生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出現(xiàn)了一定的道德滑坡。其中體現(xiàn)最為明顯的有拜金主義、誠信意識不足、缺少團隊意識、自我中心嚴重等。雖然此類現(xiàn)象只存在于部分中學生,但不良思想的傾向應及時得到遏制,避免進一步?jīng)_擊中學生尚未成熟的價值觀。運用紅色資源對中學生進行德育,發(fā)揮其對教育的導向作用,幫助中學生陶冶情操,不斷加強道德修養(yǎng)。
二、紅色資源在中學生德育過程中運用的現(xiàn)狀
(一)紅色資源在中學生德育中運用的已有基礎
1.紅色資源在中學生德育已有的有效教育途徑
目前,大部分學校已經(jīng)開始將紅色資源運用到中學生德育之中,但在實施中受多種原因影響,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針對這一問題,部分學校也采取相應措施,根據(jù)自身情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在德育中的創(chuàng)新性渠道。這些渠道主要可以分為理論方面與實踐方面:在理論上,大部分學校主張進行課堂教育,典型的做法是“將革命英雄事跡等素材融入課堂,通過榜樣學習的方法對中學生進行德育”[3]。在實踐上,大部分學校主張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紅色資源對中學生進行德育,例如:觀看紅色電影、建立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校園文化活動等等。這些渠道使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革命先烈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從生活和學習方面鼓舞著中學生。
2.紅色資源在中學生德育取得的教育成效
首先,紅色資源越來越廣泛地在中學生群體中傳播,使中學生逐漸認同運用紅色資源開展德育的德育方式。當代中學生的思想正處于成長期,具有很強的塑造性。目前大部分中學生已經(jīng)逐漸認識到紅色資源正在融入他們的生活與學習之中,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明白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愛國精神。這樣的現(xiàn)象使得紅色資源的運用更加有效。
其次,紅色資源對中學生的影響程度正在不斷加深。紅色資源通過不同的渠道影響著中學生,從學校走廊的英雄人物畫像,到校刊展示墻中的革命事跡,再到學雷鋒等校外實踐活動。紅色資源正在深刻地影響中學生,從理論到實踐逐步引導他們更加科學地認識紅色資源。
(二)紅色資源在中學德育運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1.紅色資源相關理論體系不完善缺少指導思想
科學的理論體系能夠正確地指導實踐,系統(tǒng)的紅色資源理論能夠幫助中學生認識到紅色資源的當代價值,是增強中學德育實效性的關鍵所在。而在當前階段,人們對于紅色資源的當代價值缺少系統(tǒng)、完善的研究,對于如何將紅色資源的當代價值進行現(xiàn)實轉化,缺少具體可行的對策。
“理論上的缺陷使得學校在運用紅色資源進行德育時受到制約,影響了德育效果”[4]。因此,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是運用紅色資源進行中學德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2.課堂教學對紅色資源的引進較少
課堂教學是學校主要的教學手段,也是引導學生充分認識紅色資源的主要途徑。但目前的課堂教學并沒有做到充分利用紅色資源。
教師對紅色資源了解不深,使得紅色資源無法成為重要課堂教學資源。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本身對紅色資源就缺少相應的了解,就無法做到在講解的過程中引用紅色經(jīng)典,運用紅色資源進行案例講解,從而使得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浪費。例如,在歷史課堂上,講解國共十年對峙中紅軍長征這一段歷史時,教師的做法大多是選擇將長征的時間、意義以及遵義會議的內(nèi)容、意義介紹給學生,而對于長征的艱難過程的表述比較蒼白,使得長征這一優(yōu)秀的紅色德育資源被浪費。如果教師能夠做到了解紅色資源,認識到紅色資源的德育功能,就能夠做到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給同學們介紹長征艱苦的過程和長征精神,引導學生思考長征精神對今天的我們有何啟示,從而使紅色資源能夠在多學科內(nèi)發(fā)揮作用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政治課堂上。
3.實踐教學過程中對紅色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實踐教學是指“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引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從而傳承實踐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5]實踐教學同理論教學密不可分,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中學生切身體會到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精神,提高教學的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教師很少組織實踐教學,更多地強調(diào)課堂教學。雖然大部分學校都已經(jīng)建立了紅色教育實踐基地,例如,南開中學以覺悟社紀念館作為教育實踐活動基地,天津八十九中學以平津戰(zhàn)役紀念館為教育實踐基地,薊縣一中以薊縣烈士陵園為教育實踐基地,但利用率較低,只有在特殊的節(jié)日才會組織學生去參觀,利用的主要形式也停留在了解的層次,沒有在實踐教學中組織學生去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使得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三、運用紅色資源完善中學德育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運用紅色資源開展中學德育要堅持的原則
中學生的德育目標要求我們在開發(fā)利用紅色資源時,應堅持德育原則與實踐原則,為教學目標服務。選取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紅色資源,不能為了運用紅色資源而用紅色資源,而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和良好社會行為。所以,在運用紅色資源加強中學生德育時的開發(fā)和利用必須緊緊圍繞目的性這一原則。
運用紅色資源加強中學生德育本身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所以要注重實踐性的原則。要求學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運用日常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能夠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所以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特別強調(diào)了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在開發(fā)利用紅色資源時,要根據(jù)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用紅色資源,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進行活動設計,突出活動的實踐性、可操作性。合適、恰當?shù)乩眉t色資源,是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實踐性的有效途徑。
(二)運用紅色資源開展中學德育的建議
1.將紅色資源引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將紅色資源融入中學教材中。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素材。紅色資源作為優(yōu)質的德育素材,有必要融入中學德育課教材之中。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募t色歷史編寫讀物,輔助中學德育工作。例如井岡山地區(qū),井岡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湘贛邊的中學可以以此為教材,組織師生去了解這段歷史,并且共同編寫校本課程,作為學校的特色課程。
要將紅色資源引進課堂。在中學其他科目課程中滲透紅色資源的有關知識,穿插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正確認識我國的國情歷史。例如,在高中歷史必修一中的國共十年對峙,其中提到了國民大革命失敗,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分別發(fā)動了四一二與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但在課本中只是介紹了兩次反革命政變的時間及其標志,對于黨是如何度過那段殘酷時期的并沒有詳細的介紹,教師可以將當時發(fā)生先烈事跡作為上課素材融入其中,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拓寬學生的視野。
2.將紅色資源融入實踐教學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通過實踐得來的經(jīng)驗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在運用紅色資源進行中學德育工作時應寓教于樂,在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中體驗紅色資源的深刻內(nèi)涵,發(fā)揮紅色資源德育功能的隱性作用。
發(fā)展紅色教育實踐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因素,建立紅色教育基地不僅能對中學生進行德育,也能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貙⒓t色資源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精神。部分學校已經(jīng)建立了紅色教育基地,對進一步發(fā)展起到了鋪墊作用,但大部分紅色教育基地利用率不足,學校與教師應重視實踐基地的發(fā)展,充分利用紅色教育基地,避免出現(xiàn)長期閑置等浪費情況。例如在校方空閑時間,定期、分小批次地組織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到實踐基地進行教學,而不是只在特殊節(jié)假日才由學校組織學習。
3.利用網(wǎng)絡平臺學習紅色文化
運用紅色資源加強中學生德育應順應時代的潮流,當今社會是網(wǎng)絡信息時代,利用網(wǎng)絡將紅色資源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是運用紅色資源加強中學德育的新形式、新方法。
建立紅色校園網(wǎng)絡平臺,促進紅色資源傳播。網(wǎng)絡的飛速發(fā)展也帶動著校園生活的信息化,中學生通過網(wǎng)絡獲取需要的信息也成為主要渠道之一。校方應利用學生喜歡利用網(wǎng)絡獲取信息的習慣,建立紅色校園網(wǎng)絡平臺,為每一個學生建立賬號,通過網(wǎng)絡媒介傳播紅色資源。同時,也可以利用新興的微信、微博對紅色資源進行關注,通過公眾賬號向學生推送有關紅色資源的信息。此外,校方在建立平臺或是創(chuàng)建公眾賬號后應做到及時更新、貼近學生,確保紅色校園網(wǎng)絡平臺建立后能夠真正發(fā)揮作用而不是曇花一現(xiàn)。
其次,組織學生自主創(chuàng)辦學習、了解、體驗紅色文化的網(wǎng)上活動。例如學生之間可以舉辦微信接力、網(wǎng)上重走長征路等方式來學習紅色文化,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習紅色文化,能夠更好地運用紅色資源加強中學德育。
參考文獻:
[1]馮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紅色資源應用[J].教書育人,2014(12).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3]胡松,朱小理.近十年來關于紅色資源研究述評[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1(1)
[4]成金花.紅色資源在《文化生活》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5]張曉紅.現(xiàn)代高等職業(yè)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