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青年女作家饒雪漫從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成功地轉型成為青春文學作家。在“花衣裳”組合解散以后,她從描寫少年兒童天馬行空的內心,到講述青春期男生女生疼痛孤獨的想法,獲得了名利上的巨大收獲。
關鍵詞:饒雪漫;花衣裳;問題少女;青春疼痛
饒雪漫,1972年生,四川自貢人,十四歲開始創(chuàng)作,1994年畢業(yè)于四川自貢師專中文系,有著很強的文學功底。她曾做過江蘇《文藝少年》編輯,鎮(zhèn)江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DJ等工作,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及喜好,出版作品五十余部,暢銷海內外,文字風格清新優(yōu)美動人多變,故事引人入勝,享有“文字女巫”的美名,因為作品多描寫青少年生活和情感,被讀者親切的稱為“青春疼痛文學”。目前仍積極創(chuàng)作中并向編劇轉型。
饒雪漫的早期作品更多的不屬于時下流行的青春言情,小說主人公多是十一二歲尚不成熟的初中生,少年不懂得千變萬化的愛情,但內心豐富,想法奇特,《按時長大》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是饒雪漫的第一部中篇小說,當時她剛剛從魯迅文學院首屆兒童文學作家培訓班畢業(yè)。小說最早連載于《巨人》雜志,面世后好評如潮,也成為當年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品,她自己也形容這部作品是誠意之作。作品講述了小女孩謝萱初中三年所經(jīng)歷的生活,有小女孩真摯的友誼和小別扭,有和父母老師斗智斗勇的小機靈,有和崇拜偶像之間的惺惺相惜,有和同學從敵對到理解的懂事,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矛盾卻串聯(lián)出一個生動鮮活的人物,讓讀者親眼見證一個孩子的成長。雖然主人公有點瘋有點壞,有點偏激有點腹黑,但仍然能讓人感受到她復雜細致的內心下單純乖巧好孩子的形象。區(qū)別于傳統(tǒng)兒童讀物中“從頭好到底”的主角形象,饒雪漫筆下的人物更加真實,她也特別擅長描寫女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能力使作者在以后的日子里塑造出大量讓青春期少男少女感同身受的形象。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介紹一個組合——“花衣裳”?;ㄒ律咽菄鴥鹊谝粋€作家組合,由饒雪漫、伍美珍和郁雨君組成,2001年成立之初就引發(fā)諸多關注,三人當時皆是以兒童文學作品見長的作家。
伍美珍,安徽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共七十多部少兒題材作品,曾獲得“蒲公英少兒讀物獎”、“全國優(yōu)秀少兒圖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國內諸多重要獎項,代表作品《小公主和矮爸爸》系列、《陽光姐姐小書房》系列等。做過“陽光姐姐知心熱線”主持人的她,專為小讀者排憂解難,了解小學生的各種內心想法,將小學生們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活潑輕快的敘述出來,通過故事的形式教會孩子們一個又一個的道理,以情入景寓教于樂,故事有趣易讀,積極向上充滿了正能量。同時她又是一個相當高產(chǎn)的作家,作品幾乎涵蓋了一個孩子童年時期可能經(jīng)歷的所有讓老師家長頭痛的問題,是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良師益友,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和喜愛,可以說,伍美珍是是中國當代最優(yōu)秀的兒童作家之一。
郁雨君,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擅長領域包括了小說、散文、文學評論、人物專訪和童話等,兒童文學專業(yè)碩士,代表作品小說《辮子姐姐的知心花園》系列,散文集《小桔屋》,其中《小桔屋》更是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年優(yōu)秀讀物二等獎,主編雜志《少女》。她形容自己是一個很專心的兒童作家,她對少年兒童少有的耐心和愛心也讓她的作品更具專業(yè)性。她的理論與評論寫作在兒童文學界也有著重要影響,在當代優(yōu)秀兒童作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比之下,更擅長人物內心細膩描寫的饒雪漫在面對低齡兒童作品時顯得有些尷尬。因為大人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小孩子的心思簡單透明,一舉一動都在大人的掌控之中,大人們不見得能設身處地的理解孩子,很多時候許多粗暴的家長會用一句“小孩子懂什么”來敷衍,家長和老師更愿意見到對孩子有明顯教育意義的作品。饒雪漫這位心態(tài)年輕愿意聆聽讀者聲音的作家顯然并不愿意從事這方面的創(chuàng)作,她更喜歡像個小女生一樣分享那些說成熟不成熟說幼稚又不幼稚的青春期的少年,剛剛進入叛逆期,世界觀初成型,對家長有了不能說的小心思,對愛情有了懵懵懂懂的期待,對朋友有了特定的相處模式,還有了認為自己獨一無二的驕傲,這讓有著多年知心姐姐經(jīng)驗的饒雪漫下筆如生風。從青春期走過的每位同學都知道,那時候的我們有話是不愿意同身邊的大人說的,當一位善解人意的陌生人出現(xiàn),很多人是愿意敞開心扉的,就好比現(xiàn)在微博上的粉絲也會經(jīng)常向名人咨詢情感問題一樣,我們愿意和這位更像朋友的大人分享我們的困惑。饒雪漫擅長把靈魂注入到人物中,每一個人物經(jīng)歷都是那么特別,每一個人物性格都那么強烈,每一個人物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卻能引起更多人的心疼,尤其是能夠引起自覺無助的少男少女強烈的共鳴。再者當時的兒童作品市場讓前文中提到的作家以及更有名望的楊紅櫻和老一輩的鄭淵潔等人牢牢占據(jù),哪怕是如今十多年過去了,書店暢銷的兒童作品仍然出自這些人手中,并沒有太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新作家出現(xiàn),在這個市場搶占一席之地并不容易,在老師家長固有的選購模式上爭搶也確實是不明智的?,F(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有主意越來越有個性,已經(jīng)不像從前發(fā)自內心的認同這類作品了,正當他們稍稍長大,有了一種對放縱的渴望時,饒雪漫的作品就填補了空白,自然要更有市場。
饒雪漫的轉型是相當正確的,從“花衣裳”組合解散后,這位兒童文學作家就變成了純粹的青春文學作家,效果也立竿見影。在2004年她的青春疼痛文學開山之作《小妖的金色城堡》以及2006年疼痛扛鼎之作《左耳》之后,饒雪漫以五百二十萬版稅收入迅速登上了2007年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五名,并且在接下來的第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中以八百萬上升至第四位,2009年也以六百萬名列第六,在兩年沒有新作品后,憑借“我不是壞女生”系列的《那些女生該懂的事》四百五十萬版稅再度登上了榜單第十二位,2013年再版的《左耳》魅力不減,一千萬收入名列第十一位。值得一提的是,《左耳》這部作品的銷量在千萬以上,遠銷國內外,經(jīng)久不衰。
在年輕人中,郭敬明和韓寒顯然更流行,如果按照評論家的說法,韓寒是有情懷的作家,郭敬明更像一個成功的商人,那么饒雪漫絕對走了有情懷的作家商人這條路,她在作品誠意足夠的前提下,開創(chuàng)了許多年輕人樂于接受的圖書新形式?!皥D書娛樂化”和“圖書影音化”概念就是她率先提出的,在萬千普通學生中海選出適合的“書模”來扮演主角拍攝唯美畫面配合書中情節(jié),挑選新人歌手演唱動聽的主題曲,讓讀者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也能得到電影般的體驗,本就有著廣泛的讀者基礎和數(shù)量龐大的粉絲,這樣一來繼續(xù)吸引著眼球。粉絲還不僅是青少年呢,如今電影市場最火爆的懷念青春題材,打動的是青春不再懷念往昔的中年人的心,饒雪漫的作品,在陪伴年青一代成長的同時,也讓中年人念念不忘,自然銷路看好。
轉型后的饒雪漫作品中除了永恒不變的主題“青春”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詞——疼痛。轉型后的作品中,女孩子們的形象不再全是健康向上,她們多數(shù)是傳統(tǒng)眼光下的“壞女孩”,也可以說,她們都“有病”,或精神或心理,她們不被理解不被喜歡,那是因為她們都有著無比疼痛的背后的故事。
讓饒雪漫下決心描寫這些特殊女孩的,是一個現(xiàn)實中真實存在的女孩“七七”。據(jù)作家本人說,機緣巧合下成為了網(wǎng)友的兩個人,時常隨意的聊著不著邊際的話。七七的隨意在作家眼里并不隨意,這個家庭變故無人關心追求真愛行為墮落的女孩,總能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嚇,饒雪漫甚至動用了管教孩子的方法來挽救她,收效甚微,最后還是由于抑郁癥自殺。這讓作家內心深受震動,寫下了這部《小妖的金色城堡》,意在呼吁家庭和社會認識到她們的傷痛,關愛問題少女。
作品中,七七的形象被描寫成了一個逃學同居的富家大小姐,從小無人關愛的她四處渴求著一種安全感,不斷生事以引起身邊人的注意,物質豐富的她精神世界總不及普通人家的孩子充實,性格偏執(zhí)做事不計后果的她又特別希望自己愛著的人能得到幸福。讀者可以感受到的是這個可能會讓老師頭痛同學討厭的女孩,內心一樣透明純粹,和我們身邊每一個同學一樣善良,也像我們自己一樣孤獨,青春期的少女在閱讀時代入感極強,傳統(tǒng)孩子理解了另外一個世界,叛逆孩子又會覺得頗受安慰,其實,十幾歲的少女哪有不可愛的呢,作者向我們傳達著這樣一個理念,“沒有壞女生”。
饒雪漫至今為止最受歡迎的小說無一例外都是出自“我不是壞女生”系列,這一系列的故事許多源于她每年自費在京在滬舉辦的夏令營,夏令營中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問題少女”,作家為她們排憂解難,從她們的身上汲取靈感。她們中的多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甚至有些無惡不作的意味,很多還進過傳說中的行走學校,正常學校不接納她們,家長放棄她們,生活的環(huán)境唾棄她們,但在饒雪漫的眼里,她們依然可愛,只不過是過往的疼痛讓她們過多的學會了保護自己,從一定意義上說,她們甚至比被磨去了棱角的“好孩子”更加率真,作家下筆為讀者呈現(xiàn)的仍然是一個個雖然無可奈何又讓人無比心疼的角色。
《左耳》這部作品就為我們帶來了兩個極端。好學生小耳朵雖然成績優(yōu)異聽話懂事,卻像個愛好自由向往桀驁不馴的小怪獸,幻想能夠變成壞孩子嚇媽媽一跳。壞孩子吧啦是個小混混,內心卻比任何人更追求一份簡單安穩(wěn)的生活,這樣一份備受考驗的友情,這樣兩個格格不入的女孩子,在友情面前擦出的火花意外的真摯。在愛情面前,好孩子小耳朵也做出過瘋狂的不敢相信的舉動,壞孩子吧啦也曾經(jīng)赴湯蹈火忠貞不二甚至付出生命。在社會面前,她們每一個選擇都奇葩而合理,或許,不良的生活每個人都曾渴望,只是太少有人敢于面對世俗,而壞人也不見得會毫無理由的墮落,她們也是從內心剔透的孩子成長起來的。許多讀者坦言,看到主角就像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青春。這正是作者拿手的方式,讓人不知不覺融入其中深受感動。作者老道的情感拿捏和能夠準確調動讀者情緒的文筆使這部作品成為了青春文學中不可復制的一筆,也是她創(chuàng)作生涯的巔峰。
饒雪漫之后的《沙漏》《離歌》《雀斑》統(tǒng)統(tǒng)延續(xù)了類似的風格,進一步奠定了她作品“青春疼痛文學”在市場和讀者心中的地位。
雖然,轉型后的饒雪漫飽受爭議,有人說她在為心理變態(tài)開脫,有人說她傳遞了不良信息,但我們仍舊可以肯定,世界上的人本來就不止一種,我們應該分一些關注的目光到這些更需要關愛的青春少年身上,只在正能量雞湯中是沒辦法看到完整的世界的,該有人為我們涂鴉出陰影和黑白,該有人指引荊棘中的方向,該有人又能帶來烏云又能帶來彩虹。我們應該相信一個永遠以十七歲的眼光希望十七歲孩子向上的作家操守。饒雪漫謹慎的作品表面看似不那么陽光,但大道理從來就不曾偏差,再多的疼痛,不過要展示給我們一個最簡單的字——“愛”。
參考文獻:
[1]饒雪漫.按時長大[M].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4.
[2]饒雪漫.小妖的金色城堡[M].春風文藝出版社,2004.
[3]饒雪漫.左耳[M].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
[4]饒雪漫.沙漏[M].譯林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