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意境屬于在美學思想中的一個層面。理解意境,往往從生活、景物與思想、感情來考慮,這是他們的產物,包括情景的結合,意境的結合。而意和境,簡單理解是心與物的結合。在本文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探討政治學科教學中的意境。
關鍵字:意境 創(chuàng)設 方法
在教學中,意是從主觀方面來說的,是指在思想、感情、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設計方面,一個教師具有的想法。在意境中,通過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來達到最終的愿望,而在具體表現(xiàn)中,是情景交融。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要達到目標的統(tǒng)一、情景交融即把教師的教要融到學生的學里面,這樣,才能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一、在教學中導入意境的創(chuàng)設
1.導入意境。我們通過生動、活潑的導入,使得學生能夠及時進入聽課狀態(tài),還積極地參與學習。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能夠掌握好本課的學習內容及要求,學生的思維集中起來;啟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而學生的學習情緒,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xiàn):
第一方面,對于我們教師的要求,需要深刻的去鉆研、去熟悉教學內容,在這樣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自己的導入方式。第二方面,通過景情的融合,在心靈上使得學生被感動,這樣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就被激發(fā)起來。以高二哲學為例,對于這部分理論知識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高二學生,在理解上較難。所以,通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來促進理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入實例來導入,或者通過直觀的導入法來授課,以及通過引用名言等。
2.舉例說明。政治課中,有一節(jié)內容主要是關于事物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在教學生這一節(jié)內容時,我常常是用一個小笑話,這樣的意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會達到積極的作用。第一方面、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使得死板的哲理變得生動起來。第二方面,使得學生知道了課文的主題,對問題認識和處理時,我們注意事物以及事物間的內在關系。
二、教師的生動講授
在教學中,即使有了景的襯托,也往往缺乏情的對應附和,那么,怎樣在景中產生情的意境,或者在情中有景的境界,換句話說,真正使得情與景達到交融,這都是通過主體、客體兩者勾通來實現(xiàn)的。
對于主體而言,通過調動客體,使其積極參與,進入角色是主要的,而通過前一部分的導入,才能達到統(tǒng)一、完整,而在講授部分,主要是把板書的設計想好,尤其對重點的講解要詳細,對于難點要把其分解的很簡單小部分,這就說明需要教師下工夫,努力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在應用語言上要巧、妙,在邏輯思維上要嚴密、周到,這些過程中方方面面要做好,只有創(chuàng)造好一個意境,才能使教學的效果好,真正達到做事費一半得力收到一倍的好處,甚至達到情景的統(tǒng)一。
對于板書的設計,首先,明確教學的提綱、要領,然后把所有的重點知識突顯出來,這樣,就能增強教與學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層次,這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因此,板書的好與壞具有直接的影響,尤其在講課的效果上面更是顯著。以《經濟常識》的板書設計為例,其中“商品、貨幣”是主要的內容,首先把目錄和提綱進行展示,這樣就把本課內容、相關知識點連起來理解,即從商品的產生、商品含義、商品本質、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規(guī)律;就能使得學生達到掌握。
對于重、難點,我們要詳細講解,看的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專業(yè)水平,從學生獲得的知識來看,是取決于教師,即教師是通過什么方法、怎樣處理教學的。因此,對于重點的內容講解,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第一方面、重點內容要精講而簡練。第二方面、我們要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價值的規(guī)律作為實例來說明,這是按照分層進行教學的,逐漸理解其內容、生產、交換、表現(xiàn)等形式、對于作用、商品經濟的關系需要分層、逐漸去理解,不論怎樣的方法,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上有動機,使其在有效的時間內達到理解。此外,對難點的講解,主要是在意中等以上的學生,對于他們存在的難點,盡量分散,把難點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真正把繁瑣的知識化為簡單的點,把難解決的化為容易的。從而,使得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fā)展。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除了善于提問外,還要富有藝術性。通過啟發(fā)學生的能力,使得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競爭的意識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得到增強。
三、結尾對意境的創(chuàng)設作用
在教學中,還要加強結尾對意境的創(chuàng)設作用,并不是說,結尾不重要了,它同等重要。結尾的表述也是很重要的,其方法是很多的,這里包括有:“通過設疑來引導思考,用圖式來說明,教師總結概括、學生自學自解法”等等。另外,我們以“號召式”來作為最后的總結,以“詩、詞“的方式,比較含蓄,有的可以引用經典的方式,自由談話來結束。
從思想教育來看,從其意義分析,為了指導學生,很好地認識,即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世界,以此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統(tǒng)一。通過主客體與知、行、意融為一體,達到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政治教師在上每一節(jié)政治課的時候,都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內容,設計適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意境,這樣才能將這節(jié)課上好,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習政治知識,還能夠深化教育的內容,真正增強課堂教學的氛圍,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慶輝. 談新課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的轉變[J].中學教學參考, 2010(03).
[2] 李宏春. 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大有可為[J].學習月刊 ,2010(02).
[3] 鄭遠忠. 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浙江教育科學, 2010(02).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