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時期是人們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最初階段,是進行人生基礎教育的重要時間,是打好人生基礎的第一步,因此,對人的整個一生來說至關重要。小學語文的學習,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人的一生,都是一項基礎性學習,也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都很重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整個社會的開放性已成大勢所趨,有悖社會道德的不良風氣日漸抬頭,為了使學生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提升思想道德品質(zhì),就要從根本做起,在小學階段切實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一環(huán)。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品德教育具有層次分明、滲透性好、共鳴性高等特點。進行德育滲透的方式有很多,語言講解、創(chuàng)設情境、課外活動、課外閱讀以及教師的言傳身教等都會對品德教育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作為教師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強德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德育 滲透 方法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科目,它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滲透性,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在小學語文的課程中,包含了豐富的思想與情感。例如,在孔融讓梨的故事中,表達了中華民族謙讓友愛的傳統(tǒng)美德;在紅軍長征的事跡中,展現(xiàn)了中國紅軍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舍己為人、舍生救國的愛國主義情懷。還有許多展現(xiàn)中國人民優(yōu)秀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文章,都生動形象地滲透了德育教育??傊?,小學語文教學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語文教師應該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好,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非常方便,也非常重要,它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是完成小學德育任務的需求。
(一)層次分明
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層次分明,課本內(nèi)容是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來劃分與編排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也有層次之分。像低年級課文中的《劉胡蘭》,就是非常直接地學習主人公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級的課文中,《黃繼光》則要讓學生學習黃繼光熱愛人民,憎恨敵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級的課文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進一步學習了董存瑞同志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獻出寶貴生命的崇高品質(zhì),強調(diào)樹立人民利益至高無上的思想。這樣的教學不僅全面,而且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認識生字的同時,也接受了精神品質(zhì)的影響。
(二)滲透性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文講解、課外閱讀、作文教學等各個方面的教學,都可以對道德教育進行很好的滲透。其中,閱讀教學是進行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點。例如,在進行課文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帶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質(zhì);堅持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可以擴展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學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途徑,在寫作教學和學生的寫作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還能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誠實、善思、篤行等優(yōu)良品質(zhì),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模式和審美情感。
(三)共鳴性高
在語文課文中,好的文章都飽含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深度表達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中對詞語的意思進行講解,還要充分挖掘出滲透在詞語中的真實感情,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語言解析進行道德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進行講解是一項基本內(nèi)容,而這也正是開展德育的良好時機。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時,不能過于注重德育滲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語文教學任務。在教學時,通過分析講解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和句子,使學生在學會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內(nèi)容、深刻含義以及深厚情感,從而達到基礎教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
(二)利用教材內(nèi)容進行道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德育內(nèi)容,但是有些德育內(nèi)容并不明顯,具有一定的隱含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研究教材內(nèi)容,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賞析文章中的字詞和語句,理解字詞的深刻含義、句式的變換、修辭的運用等,使學生認識并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處。
(三)利用情境感染進行道德教育
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上多介紹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盡力模擬出真實的情境,制造氛圍使學生在課堂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和深刻地體會課文中表達的情感。
(四)利用課外閱讀進行道德教育
課外閱讀是進行德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語文成績,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許多課外文章都包含著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利用課外閱讀來滲透德育。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向?qū)W生推薦適合實際的課外讀物,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讀書。教師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盡力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注重運用評價與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得到更多的收獲。
(五)利用課外活動開展道德教育
語文課外活動也是實現(xiàn)德育的一個有效途徑。我們的語文教師可以舉辦講故事比賽、辯論比賽、主題演講等一系列活動。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在真實的感受中提升道德品質(zhì)。并且這些活動還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六)教師自身的榜樣影響
教師是學生的啟蒙者和身邊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思想、態(tài)度、情感,對學生的影響最直接。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好的榜樣和各種方法,把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做好。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還有利于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掌握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的特點,很好地把語文基本教學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善于挖掘并利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并將其貫穿于教學之中,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來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教師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德育滲透達到更好的效果。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