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校的學科教學中,教學方法是落實教學目的和實現教學內容的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事實證明,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我們實現我們的教學計劃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們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來說,教學方法的選擇既要結合我們的學科特點,同時也要結合我們的教學對象也就是學生的實際進行選擇,具體來說就是我們要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制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我們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和措施。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意思是說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的內容的差異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落實教學任務,這樣才可能使教學的效果最大化、最優(yōu)化。
同時,隨著我們國家基礎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們國家飛速發(fā)展的現實需求,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全面展開,新課改的實施目的就是要求我們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改正由過去過于關注教材而忽略學生實際需求的錯誤做法,而是要把我們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密切地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實際來設計和安排我們的教學過程,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在這樣的要求下,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開始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用,如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問題式教學法、學案式教學法等被廣泛應用。那么,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呢?
一、教學目標是我們選擇教學方法的出發(fā)點
教學方法是我們?yōu)榱藢崿F一定的教學目標在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設計和選擇最終制定出來的,方法只是我們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所以我們在進行任何的教學方法的選擇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教學的目標出發(fā)來進行設計和安排。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在新課改下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的目標,而是三維目標,即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落實。
例如,在教學“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一課時,其中的一個教學目標是:“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學會合作學習?!被谶@一目標的制定,就要讓學生針對一道計算題,進行充分的思考、交流,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去進行計算,從而體驗到算法的多樣性。正因為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提出了“經歷交流過程,學會合作學習”的要求,所以決定了需要選擇討論交流法。在以前傳統的計算教學中,由于教學目標只注重學生是否掌握了固定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的準確性如何,所以教師多采用的是傳統的“填鴨式”講授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課改的實施過程中,在教學目標中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本節(jié)課中就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進行了要求,在這一目標的導向之下,我們認識到僅憑教師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就決定了需要采用討論交流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感受過程中進行學習,從而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并感受算法的多樣性,使得課堂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學會計算,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是有效教學的另一個層次。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現代教育強調的是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也就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和最終的檢驗效果都在學生身上,如何使學生在我們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下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盡可能地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自主的探究,或者是通過小組的合作最終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我們教師的角色也在發(fā)生著變化,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引導者,是學生和知識之間橋梁的搭建者,這事實上給我們教師的要求提高了,需要我們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既要備教材,更要關注和分析學情,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需求,才能真正體現生本理念。
這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完全是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中對學生“經歷體驗”的要求,從而升華有效教學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能否得到完整落實是教學方法是否得到優(yōu)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實現,但絕不是各種方法的疊加,一位教育理論家指出:每種教學方法按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但妨礙達到另一種目的。因此,在考慮將教學目標完整實施時,就必須將各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fā)揮其最佳功效。如在計算教學中,認知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算理、算法,那就可以選擇講授、探究、嘗試等教學方法;情意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態(tài)度、價值觀念和意志力等,教師若由生活例子引人,學生就會非常感興趣,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技能目標則是讓學生熟練進行計算,可以采用練習法;發(fā)展目標是激活和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發(fā)展需求的程度和層次。
可見,在這一節(jié)課中采用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并整合為自己探索計算方法,互相出題,自我檢驗的自主探索教學法,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整落實具有很大的益處,對于開展有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總之,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而且課堂教學活動并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教師教學水平都能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起作用。隨著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課堂教學已經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對于一線數學教師來說,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上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從學生、教師、教學模式等多方面綜合考慮,不斷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水平,為祖國培養(yǎng)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潔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實驗研究.天津師范大學,2012(7).
[2]于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湖南師范大學,2013(1).
[3]王媛.小學數學教師“三階段”提問策略對課堂教學效果影響的研究.重慶師范大學,2012(10).
[4]李啟祥.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數學生活化.現代閱讀,2012(6).
[5]馮志偉.數學與語言.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6]唐彩斌.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思考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08(3):38-41.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