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有許多內涵豐富的民俗節(jié)日,我們嘗試著通過讓幼兒走進家鄉(xiāng)的民俗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本文主要從手工制作、折剪和欣賞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走進 民俗節(jié)日 開展 美術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157-02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古國,在源遠流長的歲月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內涵豐富、禮俗各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讓幼兒了解這些獨特的民族節(jié)日及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既可以培養(yǎng)幼兒熱愛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又可以利用它來進行美學教育。因此,我們嘗試著通過讓幼兒走進家鄉(xiāng)的民俗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
我國有五個較大的民俗節(jié)日,分別是正月初一春節(jié)、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結合這幾個節(jié)日,我班開展了下面一系列美術活動。
一 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是幼兒喜愛的一項活動,春節(jié)又是幼兒最熟悉的民俗節(jié)日。春季開學初,我班開展了“家鄉(xiāng)的民俗節(jié)日之春節(jié)”的主題活動,而手工制作“開門見寶”就是這個主題下的一次教學活動。我與孩子們共同收集了新年常見的紅包袋、請?zhí)①R卡等材料,準備與幼兒共同制作賀卡“開門見寶”?;顒娱_始時,我先播放《新年好》的音樂,歡快的樂聲使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此次活動的主題。我說:“新年到了,人們會互相贈送賀年卡迎接這個節(jié)日,我們今天就要自己動手來制作賀卡?!蔽蚁日故臼占降馁R卡讓幼兒欣賞,使他們對手工賀卡的題材及表現(xiàn)形式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后示范賀卡的制作方法:將請?zhí)舫尚∥菪螤?,在小屋里貼上好看的圖案,然后貼上紅包袋,并用厚板紙襯著,最后打孔,串上包裝繩,并打上結,一張漂亮的賀卡就制作完成了。孩子們看后紛紛動手做了起來。在活動的最后,我將幼兒制作好的賀卡布置在教室里,讓他們互相欣賞,并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張,為什么。在參加新年環(huán)境布置、卡片制作的活動中,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做得開心無比;活動室也布置得漂亮異常。孩子們感受著勞動的快樂,臉上洋溢著過年的喜悅。這次活動激發(fā)了幼兒的求知欲,他們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濃濃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了做中玩、玩中樂,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fā)展的目標。在其他主題中,我們也設計了各種不同的手工制作活動,如小制作“五顏六色的鞭炮”、小組合作“美麗的花環(huán)”等,這些活動都深受幼兒的喜愛。在動手制作中,孩子們不僅加深了對家鄉(xiāng)民俗節(jié)日和民俗風情的了解,又提高了美術表現(xiàn)的能力。
二 折剪
折剪活動也是幼兒美術中常見的活動,其中剪窗花就是它的代表活動?!捌恋拇盎ā笔俏野嘣凇斑^新年”的主題下的一次教學活動。窗花是剪紙藝術的一種,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它充滿了辭舊迎新的歡樂氛圍,承載了中華民族古老而嶄新的文化內涵,既有裝飾性、欣賞性,又有實用性。讓幼兒學習剪窗花,不僅可以讓他們吸取民間藝術的精華,尋求創(chuàng)作靈感,拓寬視野,提高審美情趣,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個活動中,我不僅讓幼兒通過欣賞,感受對稱剪紙的美,而且讓幼兒利用視頻材料,掌握制作窗花的要領,產生制作窗花的愿望與興趣。在欣賞窗花的過程中,我以屏風上的窗花為例,讓孩子對窗花產生初步感知,體會窗花的意義。再讓幼兒欣賞各種特殊的藝術窗花和不同素材的剪紙作品,擴大幼兒的創(chuàng)作思維;然后讓幼兒開動腦筋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這些窗花所蘊含的意義,使幼兒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中。接著,我又放出一段民間窗花藝人制作窗花的視頻讓幼兒欣賞,讓他們觀察窗花的制作過程,從而萌發(fā)自己動手制作窗花的愿望。在這個活動中幼兒較好地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他們都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最后,我將這些作品貼在展板上,讓他們互相欣賞,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強化審美感受。在元宵節(jié)時,我們又創(chuàng)設了折剪活動“小燈籠”,孩子們自己制作了各式各樣的小燈籠,大家高興地辦起了賞燈會。在清明節(jié)時,我們又進行了折剪活動“清明花兒開”,寄托了對祖先的思念之情。
三 欣賞
欣賞美術作品是幼兒美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完美的形式和健康的內容,激發(fā)兒童的強烈興趣。其中年畫這種民間藝術作品就是幼兒很好的欣賞材料。中國的年畫藝術源遠流長,最初是被當作驅邪避鬼的符箓使用,到后來又逐漸增添了祈福祝愿的內容,如吉祥如意、多子多壽、五谷豐登、年年有余之類的題材。如今的年畫更是豐富多彩,越來越具有表達新年美好意愿,以及美化環(huán)境的功能。每當新年將至時,家家戶戶都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堂房、臥室、窗旁、門上以及灶前、院內的神龕上,貼上各式年畫,來創(chuàng)造新年氣氛,又借以祈福消災。小班幼兒受其年齡及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他們所了解的年畫,一般就是家里門窗上貼的門神、金童玉女等。
因此在活動中,我重點選擇了幾張較常見且富有兒童情趣的年畫讓幼兒欣賞,使他們初步感受年畫的魅力。然后又讓他們通過欣賞課件,由淺入深地了解我國的年畫。我還重點指導幼兒觀賞金童玉女拜年圖,讓幼兒學金童玉女拜年,來感受過年的喜慶熱鬧氣氛,加深幼兒對年畫的感知。孩子們紛紛學著金童玉女的姿勢,雙手抱拳,鞠躬行禮。孩子們對著自己要好的朋友,一邊鞠躬一邊說:“新年好!恭喜發(fā)財!”興致很高。但在了解年畫的內涵方面,他們卻興趣不大,這與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有關。在欣賞其他的年畫時,我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人物和圖畫的顏色,并提問:年畫上面畫了什么呢?這些漂亮的年畫大都用了什么顏色呢?并告訴幼兒:人們過年時除了貼春聯(lián)、剪窗花外,總喜歡在客廳里、臥室中掛貼年畫,來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當然,除了上述活動外,我們還開展了其他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如元宵節(jié),我們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正月十五鬧元宵”、手工制作“五顏六色的鞭炮”、做做玩玩“小燈籠”、欣賞“漂亮的花燈”、操作活動“做元宵圓”,指導幼兒制作五顏六色的鞭炮、香甜可口的元宵,欣賞造型各異的花燈,并指導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制作各種小燈籠。清明節(jié)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春暖花開”、小組合作“美麗的花環(huán)”、操作及泥工活動“裹潤餅”、折剪活動“清明花兒開”。孩子們通過自己畫的五顏六色的花,感知“萬紫千紅總是春”;通過合作做花環(huán)和折剪花兒,寄托對祖先的思念;通過裹潤餅嘗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端午節(jié),我班根據本地民風民俗開展了主題活動“快樂的端午節(jié)”、欣賞“海上潑水節(jié)”、操作活動“吃粽子”、欣賞“龍舟競渡”等。讓幼兒先了解家鄉(xiāng)的民俗,然后根據這些民俗進行美術活動,如折畫“賽龍舟”、泥工“粽子”等。這些活動都是在引領幼兒走進家鄉(xiāng)的民俗節(jié)日的基礎上進行的。
總之,家鄉(xiāng)的民俗節(jié)日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嘗試著通過上述美術活動,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喜愛傳統(tǒng)節(jié)日,這樣做既弘揚了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更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