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班級管理的核心是學生管理工作,而高校新生的班級管理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新形勢下的高校新生班級管理需采用創(chuàng)新模式,以便加強班級全方位管理,營造和諧班級管理的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管理水平及班級管理效率。
【關鍵詞】班級管理 創(chuàng)新模式 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0-0046-02
高校新生由高中邁入大學的同時,也正經(jīng)歷著“封閉式管理”到“開放式管理”的轉變,因此新生在大學初期會有種毫無束縛的感覺,從而造成逃課、成績下滑的現(xiàn)象;而那些在家家長盯,在校教師盯,只需埋頭學習的新生,剛進入高校可能會產生無依無靠的消極情緒。因此,針對高校新生的班級管理需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做到全方位的管理,消除新生們的負面因素,提供一個和諧、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
一 建立完善的成員拓撲管理、輔導員交流及成員檔案體制,全方位加強班級管理
為加強班級成員的全方位管理,可通過一個班委帶幾名成員的拓撲管理模式,這不僅可充分發(fā)揮班委帶頭的作用,還可快速形成小型學習團隊,督促成員的學習。此外,可通過與班級輔導員的定期交流,來正確把握班級成員的全面動向,更好地為班內成員服務。通過建立班主任工作手冊,不僅記錄班內成員的詳細檔案,了解成員的基本信息,而且記錄班內的定期工作內容,保證班級工作的可持續(xù)開展。
1.“拓撲式”成員管理,實現(xiàn)小型團隊競爭模式
對于班級成員的管理,可采用班委單元管理模式,即通過班主任管理班委,各班委帶若干名成員的方式實現(xiàn)班級成員的無漏點管理,這種方式可充分發(fā)揮班委帶頭的作用,快速形成小型學習團隊,督促成員的學習。以本學期所帶班級為例,如下圖所示,整個班級成員的管理采用拓撲結構,由班主任直接管理本班的五個班委,并以各班委為核心,帶動若干非班委人員組成五個小團隊。通過建立五個小團隊,可使小團隊內的成員建立共同的目標,以及使他們更加互相了解、合作,從而促使小團隊成員在學習、生活等方面互相幫助。此外,在各小團隊之間引入競爭機制,如在期末考試結束后,通過分析各團隊人員的平均成績,來評比優(yōu)秀團隊并進行表彰。在整個班級的日常管理中,不僅班委成員的信息要反饋給班主任,非班委成員的學習、日常生活信息也要及時反饋給班主任,班主任通過反饋的信息,找到相應的班委或成員及時、快速地解決問題。
2.“交流式”輔導員協(xié)助管理,實現(xiàn)把握班級成員的全面動向
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經(jīng)常與班級輔導員交流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與班級輔導員的定期交流,可正確把握整個班級的全面發(fā)展動向,從而更好地為班內成員服務。如在學生管理方面,可向班級輔導員咨詢相關經(jīng)驗;在學生的學習監(jiān)督管理中,可在班級輔導員那咨詢其他班級成員的學習情況,之后以班會的形式反饋給學生,使他們清楚地認識到目前自己所在的位置,從而督促學生學習。可通過邀請班級輔導員做報告的形式,向學生們講解目前學校和學院在學生方面的工作任務,或者進行班委工作培訓。
3.“檔案式”成員管理,實現(xiàn)班級成員的全面了解
在學生剛進大學的初期,班主任對學生不夠了解,為使班主任工作快速地進入軌道,創(chuàng)建和諧班級、團結師生,從而樹立班集體團隊意識,可在班內成員的管理中,建立班主任工作手冊。建立班主任工作手冊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記錄班內成員的詳細檔案,如家庭情況、當前宿舍號、愛好和聯(lián)系電話,該詳細檔案可更好地了解班內成員的基本信息,為學生工作打下基礎。如通過班主任工作手冊,可了解到家庭困難的學生,在生活中可對該學生多提供幫助;通過該手冊,可了解到有的學生愛好機器人,在課余時間可引導學生參加省內或校內組織的機器人設計大賽;此外通過該手冊中學生的聯(lián)系電話,可第一時間聯(lián)系到相應學生,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二是記錄班內的定期工作內容,如班會內容和班委會內容。通過定期記錄工作內容,可保證班級工作的可持續(xù)開展,確保班級向正確方向發(fā)展。
二 建立完善的網(wǎng)絡交流、宿舍交流及活動交流模式,營造和諧班級管理的氛圍
在大學生日常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這樣使學生感覺到老師不僅在學習上關注自己,而且在生活中也關注他們,通過班主任自己的行動,使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從而感化一些特殊的學生。
1.“網(wǎng)絡式”管理交流,實現(xiàn)無障礙交流和資源共享
網(wǎng)絡不僅實現(xiàn)了快速交流,并且還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將網(wǎng)絡應用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可實現(xiàn)快速、隱秘的交流,消除學生的其他顧慮,從而敞開心扉,向老師傾訴自己的困難,從而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此外,網(wǎng)絡也是班集體資源共享的橋梁。
對于剛進大學的新生,彼此之間不了解,為方便學生間的交流,可建立班級群。該班級群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學生在群內的交流,可使他們快速適應新的環(huán)境,融入大學生活中,從而建立和諧、團結的同學和師生關系。班級群的交流不僅可加強學生間的交流,還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可共享學習資料,同學之間可將好的學習資料上傳到共享平臺,供其他同學下載,從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二是實現(xiàn)師生間的無障礙交流,通過該群可使學生快捷地與老師交流,如有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反映給老師,這樣老師就可以第一時間為學生提供幫助,這種途徑對于班內部分內向、不愛說話的學生尤為方便。
2.“宿舍式”管理交流,實現(xiàn)家庭式班級氛圍
宿舍是學生在校期間生活的重要場所,為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班主任可定期深入到班內成員宿舍,進行面對面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生們彼此之間的同學關系狀況,從而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而且對于大多數(shù)外地的學生,通過這種面對面的走訪交流,使他們感覺到老師是時常關注他們的,有問題是可以有人傾訴、有人依靠的,從而使他們有種家的感覺。
此外,為加強學生的集體感,可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宿舍評比,如在學習、衛(wèi)生、文化等方面進行評比,表彰優(yōu)秀宿舍。
3.“活動式”管理交流,實現(xiàn)班級情感的培養(yǎng)
為培養(yǎng)學生的愛校和集體情感,可根據(jù)學生的愛好,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或開展一些符合班級實際情況和具有班級特色的活動,如專業(yè)知識競賽、背單詞比賽等,使學生們在參加活動的同時,既能學到知識,又能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增強集體榮譽感。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形成班級凝聚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三 結束語
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生在學校的發(fā)展。在新形勢下采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模式將無法適應高校新生的班級管理,為此本文在全方位加強班級管理和營造和諧班級管理氛圍兩個方面,對高校新生的班級管理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新形勢下高校新生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模式,通過班級管理實踐,該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管理水平,而且提高了班級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劉瑤.試論高校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2):31~32
[2]劉峰.高校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模式探析[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2):37~39
[3]張麗芹.高度參與式管理在高校班級管理中的實踐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2):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