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比較實驗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文獻資料法,對課外活動進行持續(xù)體育鍛煉、提高學生體能狀況以及養(yǎng)成良好體育習慣等方面的實效性展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1)作為體育課的延伸和拓展的課外活動是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必要條件,是完善運動技能的必要保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柔韌素質、力量素質。(2)把課外活動與體育課完美結合是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3)體育課上的活動內容在課外活動中多次呈現(xiàn),將深化學生對運動項目的理解、強化學生的運動體驗,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為完成體育藝術“2+1”項目,為終身體育奠定運動技術基礎。
【關鍵詞】體育課 課外體育活動 體能水平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4-0032-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任務。中學生如何在學校獲得健康知識、健康方法與能力在課外得到穩(wěn)定有效持續(xù)發(fā)展是目前的一個難題。10多年系統(tǒng)的體育教學、每天一小時的時間保障、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的體質卻是逐年下降。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正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學生在課內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課外是對課內學習內容的鞏固、衍生和發(fā)展,這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恰恰符合陽光體育運動倡導的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宗旨。通過研究體育課以及課外活動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為有效進行體育教學、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課外的效率,培養(yǎng)體育特長生提供平臺,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供保障。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年齡、性別、體能狀況、心理因素等指標差異較小的八年級平行班的學生。具體為:實驗組,文昌中學2011年八(2)、八(4)班,其中男生45人,女生39人;對照組,文昌中學2011年八(1)、八(3)班,其中男生45人,女生39人。
2.實驗對比法
第一,實驗時間:從2012年9月~2013年9月,為期一個學年。
第二,據(jù)《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列舉的測試內容選出測試指標,并按其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測試。
二 概念的界定
1.課外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是相對于體育課而言的,它是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的,以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
2.體適能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體適能的定義是:在應付日常工作之余,身體不會感到過度疲倦,還有余力去享受休閑及應對突發(fā)事件。
三 實驗做法與結果
1.構建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的方案
緊緊圍繞體育課堂教學,借助校園體育文化、課余體育鍛煉以及學生體質監(jiān)測等手段,把體育課的內容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
每階段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和大課間活動有效結合,在課外體育活動課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鍛煉,通過校級以及市級的比賽進行拓展和提高,以此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2.實驗結果
筆者于2012年12月以及2013年3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運動能力測試,主要測試的結果如下:
經(jīng)過調查統(tǒng)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體育運動的目的認識以及對待體育的態(tài)度問題上分歧較為明顯。學生進行積極的體育鍛煉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實驗組8.7%為考試過關,為增進健康占88.4%,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占2.9%。對照組比例依次為39.1%、54.6%、6.3%。對待體育課的態(tài)度,實驗組92%認為很重要,體育活動能宣泄情感,使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得以緩解,保持良好心境;對照組44%以上認為體育課還不如電腦課重要,進行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差。
3.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于排球技能以及戰(zhàn)術掌握程度的調查
注:成功率為班級聯(lián)賽時的成績統(tǒng)計。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實踐能力以及運動技術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代表我校參加市比賽的人數(shù)也相對比較多。進入校運動隊、自行車隊的生源比較充足。
4.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對比
從達標率以及優(yōu)秀率來看,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效結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課后練,賽中鞏固,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有效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
四 結論和建議
1.結論
第一,作為體育課延伸和拓展的課外體育活動是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必要條件,是完善運動技能的必要保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柔韌素質、力量素質等。
第二,把課外活動與體育課完美結合是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高質量、高效率地進行鍛煉,增強他們挑戰(zhàn)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通過多學時的學練結合,學生能夠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技能,可以大幅度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第三,體育課上的活動內容在課外活動中多次呈現(xiàn),將深化學生對運動項目的理解、強化學生的運動體驗,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為完成體育藝術“2+1”項目,為終身體育奠定運動技術基礎,為繼續(xù)從事體育活動、參加體育鍛煉提供基礎,并且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第四,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融合,為有效進行體育教學、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課外的效率,培養(yǎng)體育特長生提供了平臺,對于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由被動的體育鍛煉向主動的體育鍛煉的良好局面發(fā)展。
2.建議
第一,更好地把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課內容相結合,在內容選擇上要盡量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讓大部分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讓更多學生自覺加入到鍛煉的行列。
第二,學校要挖掘學生的潛能,把課外活動落實到位,把體育器材以及場地落實到位。
第三,體育老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注重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把體育作為一種需要,作為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一種手段。
第四,中考項目中穿插技能項目的考核,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采用一到兩項項目的考核,并形成一個長效的機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學習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通知[S].教體藝〔2007〕14號
[2]周麗君.關于影響中美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因素的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0(3):14~17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