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相比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受城市化影響,一些家長為生計所迫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受社會風氣影響,單親家庭、重組家庭大量出現(xiàn),造成對子女的教育缺位,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本校問題學生的調(diào)查,從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出發(fā),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增強對中職問題學生的教育。
【關鍵詞】中職學校 問題學生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2-0024-02
近些年,隨著招生率的不斷提高,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思想品質(zhì)不夠好、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都升入了職業(yè)學校。這是一個讓教師和家長都頭疼的群體,這些學生大多有較強的厭學情緒且性格偏激。是什么原因?qū)е逻@類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是自身因素,還是環(huán)境因素;是社會環(huán)境,還是家庭環(huán)境,抑或是學校環(huán)境。本文將從家庭教育方面分析問題學生的形成原因及教育方法。
一 問題學生的家庭現(xiàn)狀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對問題學生的家庭現(xiàn)狀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留守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問題學生中的比例較高。下面分別對這幾類家庭做簡要分析。
1.留守家庭
留守家庭是指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被留在家鄉(xiāng)跟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寄宿在親戚家中,長期與父母過著分居生活的家庭。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維持生計,但由于無法擔負過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進城或留在身邊。正處于成長發(fā)育時期的留守兒童由于與父母的長期分開而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導和觀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根據(jù)對本校的問題學生的調(diào)查顯示,其中有32%的學生屬于此類,特別是三界方向的,大部分學生家長在上海、嘉興、湖州等地承包建筑工程或土地種植。
這類孩子在學業(yè)上由于常年缺乏父母有效的監(jiān)管,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jīng)常有不完成作業(yè)、逃學等現(xiàn)象。作為臨時監(jiān)護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孫子輩的孩子由于寵愛,也存在著思想上的代溝而無法有效監(jiān)管,除了給孩子必要的生活費用外,無法從心理上跟孩子進行交流、在學業(yè)上進行教育,所以根本起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監(jiān)護目的。
在思想品德方面,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在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以及行為方面缺乏應有的指導,隔代的教育更有縱容溺愛,重物質(zhì)滿足輕道德教育的傾向。這類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很大一部分表現(xiàn)出內(nèi)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為一些無端小事而大發(fā)脾氣。
在人格方面,由于對學生的人格形成發(fā)展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而家庭是學生接觸最早、接觸時間最長的成長環(huán)境。由于父母在教育崗位上的長期缺位,對子女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孩子對父母的親情度、依賴度都嚴重下降。留守學生往往表現(xiàn)為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他們更渴望父母的關愛與親情,更需要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理解。
在心理上,他們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孤僻內(nèi)向。由于長期缺乏父母在身邊的鼓勵和支持,他們難以向外界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易造成自閉心理。二是冷漠乏信。長期得不到親人關愛的留守兒童漸漸冷漠了對親情的渴望,他們把父母只是當成“提款機”。三是心胸狹隘。他們過早體會了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容易產(chǎn)生社會不公的意識。四是功利主義。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出于對孩子的愧疚,往往采取一種物質(zhì)補償?shù)姆绞剑箤W生產(chǎn)生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和享樂主義的人生觀。而學生得不到精神關愛就從物質(zhì)上加以發(fā)泄,容易與人攀比,缺乏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
2.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是指跟隨父親或母親一方生活的家庭。近年來由于受社會風氣影響,離婚率居高不下,造就了大量的單親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都出現(xiàn)了巨大的變化,本來幸??鞓贰o憂無慮的日子受到了沖擊,他們還不成熟的心理由于家庭的變故而受到了傷害,他們的心理創(chuàng)傷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愈合的。單親家庭的學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第一,內(nèi)向自卑。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驕傲。處在一個缺少父親或母親的家庭里,孩子就缺少了這份優(yōu)越感。離婚家庭的父母由于彼此的感情不和而對子女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使孩子產(chǎn)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而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
第二,抑郁冷漠,充滿憎恨。有的學生對失去父親或母親十分痛苦,加上父親母親的不負責任,心靈受到極大傷害。當看到其他同學在父母面前撒嬌或父母對他們的寵愛,心里就會十分難受,于是自我封閉,我行我素。
第三,暴躁易怒。有些學生,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悶的心情無處宣泄,于是表現(xiàn)為性情暴躁,遇事易沖動、好斗。
二 存在的不良教育方法
不管是留守家庭還是單親家庭(包括一些完整的家庭),導致學生成為問題學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不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育缺失
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由于精力不足,或是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除了管好孩子的日常起居,提供必要的生活資料以外,無法提供學業(yè)上、心理上的支持。學生在學校以外的教育就無法得到保證,平時的生活基本上處于失控狀態(tài),這種缺失的教育無法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
2.溺愛教育
溺愛教育在留守家庭和單親家庭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被調(diào)查的家庭中,這種教育占51.3%。不管是留守家庭還是單親家庭,父母為彌補對孩子造成的不足或創(chuàng)傷,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對他們的疼愛和關懷更是無微不至,只要能做到,各方面都無條件滿足。2011屆機械班有個童姓男生,父母在外地開了一個香榧加工廠,他就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從小學開始,爺爺奶奶就對他百依百順,是屬于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種溺愛,什么要求都能滿足他。初中畢業(yè)后,他到遠離家鄉(xiāng)的市區(qū)來讀書,經(jīng)常逃課去網(wǎng)吧,弄得奶奶焦頭爛額。
3.“放羊式”教育
在這兩類家庭中,這類教育也不在少數(shù),在所調(diào)查的問題學生中占26.8%。有的留守學生寄養(yǎng)在親戚中,除了父母定時給學生提供生活費外,其他時間都不予以管理;而在離異家庭中,由于父母雙方都各自重組家庭,孩子成了“兩不管”,孩子在平時都處在失管狀態(tài),有時候老師找家長也各自推脫。
4.暴力教育
暴力教育現(xiàn)象在家庭教育中也時有發(fā)生,占問題學生家庭教育的15.3%。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長奉行“棒頭出孝子”的傳統(tǒng)思想,認為不打不成器;有的家長由于愛子心切,對達不到他的要求的子女嚴加管教,實行打罵;還有少部分家長因為生活的不如意,就拿孩子出氣。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中的學生,往往具有恐懼感、自卑感,脾氣暴躁,意志消沉,自控力差。
還有其他的家庭教育誤區(qū),作為父母必須具有科學的教育理念,避免陷入種種誤區(qū),進而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引導孩子走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三 改進家庭教育以防止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對孩子一生都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有效促進孩子走健康成長的道路。
1.加強有效溝通,培養(yǎng)同孩子的良好關系
要讓家庭教育發(fā)揮作用,溝通是前提,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基礎。要溝通,首先必須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只有相互信任、平等對待,孩子才會對你言無不盡。所以,做父母的就必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溝通。其次,要注意溝通的方式?,F(xiàn)在的孩子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有他們認為的“隱私”,只有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時間,才能在愉悅的心情中進行交流。
不管是留守家庭也好,離異家庭也好,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合理的交代。如留守家庭的父母,應告訴孩子,父母是為了給他營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而去外面打拼的,在家里認真學習,照顧好老人就是對父母最大的支持。既給他講明了理由,還給了他任務,讓他有成就感,父母在外工作,他在家照顧老人,他就可能會有更好、更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于離異家庭,父母雙方即使感情破裂,也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動干戈,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天地,如果天地塌了,那他就絕望了。應選擇合適的方式告訴孩子父母相互分開的理由,并且告訴他,不管父母是否在一起,父母都還是會關心他、愛他。
2.建立適當?shù)募顧C制
獎勵和懲罰是教育的兩個有效手段,在家庭教育中也應做到獎罰分明。首先,建立適當?shù)莫剟畲胧┦菍⒆恿己眯袨榈目隙?,讓他知道什么是對的,可以做的。其次,建立適當?shù)膽土P措施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否定,讓他知道什么是錯的,不能再做的,是要受到懲罰的。調(diào)查表明,適當?shù)膽土P對孩子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最后,獎罰的執(zhí)行一定要明確,一定要到位,不要因為在懲罰過程中孩子出現(xiàn)不配合就手軟,這會將孩子引向?qū)檺鄣倪吘墶?/p>
3.協(xié)調(diào)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關系
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都跟社會有了不少的聯(lián)系,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習氣也在影響著他們的行為習慣,所以,不管學校也好、家庭也好,一定不要忽略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的影響。這些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必須協(xié)調(diào)配合。加強家校聯(lián)系,請求社會一些相關部門的配合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
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們應認識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一個完整的教育方陣,也是人才培養(yǎng)不可或缺的三個方面。我們應從家庭教育做起,讓父母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調(diào)整完善和改變我們現(xiàn)在教育工作中的種種不足。為使新時代的中職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使他們成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而做些實實在在又卓有成效的工作。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