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
千古不朽又何如?
萬世流芳又何如?
這么多的石刻,貌似安穩(wěn)地騎在泰山脊背上
(戰(zhàn)國騎在春秋上,隋唐騎在秦漢上)
今朝的頌辭,皇皇然騎在前朝的骨頭上
騎在前人的血液上
斯是乙未年初夏。我——一位
從未真正飲馬渴血的
未名中國士兵,不荷戟,不攜槍
亦不尋仇
(但腋下藏劍,并患有輕微偏執(zhí)癥)
我藏內(nèi)心之劍,上泰山
轉(zhuǎn)過一塊又一塊山體,我一把扯過
歷史的遮羞布,兵不血刃
原來皆是掩耳盜鈴者的假象
我看見那刻刀
正一刀、一刀、又一刀
劃在我的肉身上
"經(jīng)石峪:流水在耳
魏晉名士,閱心經(jīng),調(diào)素琴,喝大酒
懷抱金剛、燈盞和美人,從沒個正形
指間挾無數(shù)流水
錚錚清音不絕
一會兒升入天堂
一會兒又跌入凡間
這一刻,他巨筆如椽,呼呼生風(fēng)
輾轉(zhuǎn)騰挪之間
一整塊石壁的闊大疆域
獲得了重生與永逝
裂帛之聲此起彼伏
布滿整片山谷
疏處足可走馬
密處亦不透風(fēng)
"黃昏觀碑記
兀那椎狀石碑——刺破夕陽
顎竟未殘!
仿若另類,在岱廟、岳王廟
靈巖寺、竹林寺和萬仙樓們的
多重圍困之中
“革命英雄紀念碑”斜刺里殺出
半個多世紀前的泰安城
那次臭名昭著的空襲,無數(shù)彈片
盛開成英雄胸上的勛章
白鴿繞碑三匝
七百零八枚鋼鐵般的名字鮮活如昨
雄性風(fēng)度不減當(dāng)年
吾深深潛下身體
(潛下一名晚輩士兵全部的景仰與虔誠)
三鞠躬!
"浪漫主義的女兒紅
山行六七里,人困乏,卻未有馬翻
(上古典籍中的駿馬早已消亡)
兄弟姐妹們端起桐葉青
我們以茶代酒
我們歃血為盟
忍丟了那些俗事和功名
鮮血滴在山水間
化作一盅女兒紅
"七星映照十八盤
夜觀天象,紫氣由東方趕來
天地一片澄澈
七星映帶,猿臂舒展
宅心寬厚的手掌,輕輕按住
滾滾紅塵和魅惑
1827級云梯倒掛
登山之人扶老攜幼
如螞蟻般蠕動、掙扎
并間或飲水、進食
企圖從行囊的再度轉(zhuǎn)運中
竭力倒騰出自身的負重、污濁
和長久以來的焦慮
"天街:高蹈與虛空
在天街,半輪素月被清風(fēng)從后山安靜吹拂
一些云彩于膝下慢慢集聚
遠處的山巒、樹影、花朵,漸次混沌、迷離
此處仙境,宜橫笛,宜撫琴,宜輕歌,宜曼舞
(但不宜長嘯)
徜徉于這般云蒸霞蔚所在
常年兵營行走的粗人,不合時宜地
一腳踏入無限虛空——
"碧霞祠鏡像
在碧霞祠的朝霞尚未完全變紅之前
作為一名勤勉的旁觀者
那人就已發(fā)現(xiàn):熙熙攘攘的眾生
沐手,凈面,匍匐在地,持香,高唱
向元君老太一拜、再拜、還拜
祈求雨水、種籽和愛情
(藉藉無名的士兵,亦匍匐在地
持槍躍進,心甘情愿奔赴一段
收割與被收割的宿命)
他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前塵和往事
尋到了丟失的故鄉(xiāng)和親人
"泰山之道
泰山道,道可道
糧秣、果食和美酒伏在挑夫肩上
挑夫和紛至沓來的旅人
伏在十八盤上
泰山道,非常道
“六道輪回,天道承負”
岱廟和紅門已然打開
迎來又一批虔誠的香客
泰山道,豈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死讀《道德經(jīng)》的人在騎驢找驢
泰山道,誰之道?
兄弟,你不要繼續(xù)淪陷于博爾赫斯
和海德格爾的重重迷宮內(nèi)
下得山來,你既要讀讀
老莊、周易,讀讀尼采、柏拉圖,也要
讀讀弗洛伊德
最后,更要隨時讀讀——孫武
兵無常勢,山有常形
戰(zhàn)士們最初的操典和最終的操守
"岱宗夫如何
遙想吾皇當(dāng)年,氣魄何其偉哉
任憑齊魯青未了
他登山有大腳
他會當(dāng)凌絕頂
他一覽眾山小,他一覽
眾生皆小
(自十二人后再無來客?
此時,沒有比腳更高的山
又多么地浮華和不確實)
玉皇頂上,眾聲喧嘩
一輪現(xiàn)代主義的旭日正澤被萬物
我卻固執(zhí)地惦記著山下
那一處純樸、粗糲的糝湯
煙火之氣蔓延。撩過一道
氤氳婉約的布簾
魯人朗聲吆喝:
岱宗,再來一碗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