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偏科是普遍存在的,然而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小學階段的學習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不宜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筆者根據(jù)學生偏科的原因,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希望為解決小學生偏科問題提供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 偏科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2-0136-03
據(jù)調查,部分小學生還存在明顯的偏科現(xiàn)象。偏科現(xiàn)象不僅會阻礙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于長期的教育也是不利的,因此解決小學生偏科現(xiàn)象是當務之急。偏科可以分為真性偏科和假性偏科,所謂假性偏科指某一門或幾門的成績暫時比較差的現(xiàn)象,比如一次測試成績不理想,這種現(xiàn)象老師不宜過于批評,應該多加鼓勵;真性偏科學生在所學幾門科目中,有幾門成績特別好,也有一門或幾門表現(xiàn)特別差的現(xiàn)象,而且在課后只專注好的學科,而很少把精力放在較差的科目,從而形成“強科”與“弱科”之分。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因此不宜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
一 小學生偏科的原因
1.學生因素
第一,智力差異。研究者將智力定義為:一種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和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根據(j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能可能分為八種,每種智能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思考方式,而且各種智能之間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學生在這八種智能方面的發(fā)展存在著不平衡,導致學生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第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如興趣愛好、動機、情感、意志等。雖然這些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但是卻能夠指導學生的認知活動,影響學生的學習?!皽p負”口號提出后,小學生課余時間增多,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小學生會利用大量的時間學習;對于不感興趣的學科,則很少學習。長此以往,各學科之間形成差距。另外,有些學生認為一些學科不必要學,更加不愿意學習這些科目。
2.教師因素
第一,師生關系的影響。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良好的師生關系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在古代主張尊師重道,要保證教師的權威。在近現(xiàn)代許多學者開始研究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面是至關重要的。素質教育是圍繞“人”的綜合教育,良好的師生關系便于教師更透徹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暢所欲言,對自己的學習疑問可以與老師交流解決;不良的師生關系下,學生有不懂的題目不敢請教老師,面對老師緊張,師生之間產生隔閡,并逐漸失去該科目學習的興趣。第二,教師的教學方式。每個人都具有自身獨特的個性,不可能有完全相同個性的兩個人。同樣,學生也是各有差異的,老師教的方式不可能迎合所有的學生。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該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去適應不同的學生。適當?shù)慕虒W方式必然促進該學科的學習,反之不恰當?shù)慕虒W方式則會阻礙該學科的學習,長期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第三,教師的期待。期待效應理論其實就是暗示心理,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喜歡的人的暗示,向所暗示的方向不斷發(fā)展,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在師生相處的過程中,老師喜歡的或者是關注比較多的學生對于該教師所教科目會比較有興趣,有動力去學習;相反老師討厭的或者是歧視的學生,則表現(xiàn)出對該老師所教科目的厭煩、沒興趣等負面的情緒。
3.學科因素
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特征,在小學階段有的學科比較難,如數(shù)學;有的學科比較枯燥;有的學科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這些同樣也會導致學生偏科。學生對于難的學科沒有信心,對這門科目長期經受挫折,久而久之會降低自我效能感;小學生需要外部的因素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枯燥的學科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4.家庭因素
父母的遺傳以及家庭的文化氛圍、家長的職業(yè)等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的偏科也有影響。有的家長在讀書期間對理科比較感興趣,學生往往也會偏愛理科;有的家長愛好閱讀寫作,學生也會偏向于語文的學習。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是數(shù)學老師的,孩子在數(shù)學方面比較突出;家長是舞蹈老師的,孩子以后也會從事藝術方面的工作。
二 小學生偏科的應對策略
小學生在各方面發(fā)展還不成熟,意志力比較薄弱,所以解決小學生偏科的問題需要充分發(fā)揮家長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偏科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教師、家長及學生的共同努力。
1.樹立自信,鍛煉意志
蘇格拉底說過,一個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他是否有成就的重要因素,一個人成功與否與自信心是密切相關的。小學生在薄弱的學科上表現(xiàn)出不自信,對該學科失去學習興趣和動機。這時候要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進行自我暗示——我一定能夠把這門科目學好,其他科目不錯說明我不笨,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等,用這些話給自己暗示,樹立自信。小學生體會到自己通過努力后的成功,幸福感增強。只要突破這個缺口,再持之以恒,“弱科”就會變成“強科”。內因是發(fā)展的根本,外部因素起輔助的作用,因此,學生樹立自信是關鍵的。對于自己薄弱的科目,小學生可以在薄弱科目教師的指導下定一個總目標,再將這個目標進行分解,一步一步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明確方向和奮斗目標。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師生關系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林格在《教育是沒用的》一書中提到:從本質上說,教育就是“以心靈感應心靈”的過程,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感應到彼此的“心靈”。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和老師親近、對老師產生信任,會讓學生更加能聽進老師所說的話,提高教學的效率。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可以促進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教師要堅持公平原則,平等對待學生,要關心愛護學生,不但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益友,還要關心學生生活和心理上的問題。學生產生向師心理,將自己對老師的喜歡逐漸遷移到對老師所教科目的學習。
3.提高教師素養(yǎng)
林格曾說如果一個教師看學生不順眼,說明這個教師還沒到一定的修養(yǎng)。這句話是現(xiàn)在老師的真實寫照,現(xiàn)在一些老師只喜歡和成績好的學生或者自己順眼的學生交流,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或者不順眼的學生就忽視。我曾經對一個五年級的學生進行訪談,這位學生性格暴躁,在學校除了班主任的話,誰的話都不聽,只有上班主任的課才會認真聽講,課后也喜歡做班主任布置的作業(yè)。了解到這個情況,我便對他做了簡短的訪談:
Q:你最喜歡哪位老師?
A:班主任。
Q:為什么呢?
A:班主任對我最好,她不會像其他老師,犯錯誤只會批評我。
Q:那你的班主任會怎么做呢?
A:她會課后把我叫到辦公室和我談心,反正不會批評我。
Q:那你為什么只聽班主任的話,不聽其他老師的話呢?
A:(思考片刻)可能是因為老師對我太好我不想辜負老師吧,老師對我好,所以要好好表現(xiàn)。
雖然是簡短的訪談,但是反映了實質的問題。老師不管是對于偏科學生還是問題學生都要平等對待,認真和學生交談,讓學生能夠信任自己,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
同樣,有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對學生的成績及其各方面的行為也是息息相關的,而且在年幼兒童的身上更能體現(xiàn)這種期望的預期效應。教師要轉變自己對于偏科生的態(tài)度,對這些學生抱有一定的期望,老師的期望對教師、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表現(xiàn)好的行為要及時強化、反饋,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在關注他的,讓學生產生附屬內驅力,帶動學生的學習。
4.改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科特點、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小學教學尤其要注重趣味性,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征實施不同的教法。如,數(shù)學科目邏輯性比較強、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將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從學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實例著手,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價值。
5.家長激發(fā)學生對弱勢科目的興趣,科學合理地分配課余時間
愛因斯坦認為人的差異在于如何利用業(yè)余時間。減負令實施以來,小學生的時間增多,家長就忙著給學生報各種輔導班,在沒有分析孩子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把自己的意愿強行加給自己的孩子。就算學生有自由的權利可以分配自己的課余時間,也只會把精力用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上,而對于薄弱的科目則花費很少的時間。所以,在課余時間的分配上,家長應該和教師交流,了解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對癥下藥”解決學生的偏科問題?!爸挥挟敽⒆用刻彀凑兆约旱脑竿S意使用5~7小時的空余時間,才能有可能培養(yǎng)出聰明的全面發(fā)展的人,離開這一點去談論全面發(fā)展,談論培養(yǎng)素質愛好、天賦才能,只不過是一句口空話而已”,陶行知的這句話啟示家長分配課余時間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想法,多與學生溝通。如果只在乎家長自身的想法而忽略孩子的想法,不但效果不佳,反而會帶來反作用。有些家長或者教師根據(jù)“木桶原理”,認為抓住“短板”是關鍵,長期下去,不僅“短板”變不了“長板”,“長板”反而會變成“短板”。家長要合理地利用學生的長處,提高學生對弱勢科目的興趣,盡量發(fā)揮小學生的強勢,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樣才更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
三 結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fā)展,不拘一格培養(yǎng)人才?!睉摫M量讓學生在擅長的領域熠熠生輝,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我們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偏科現(xiàn)象,不能只顧補短,而不會“揚長避短”。偏科教育落腳點還應放在課堂上,課堂上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成功帶來的喜悅。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認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經常失敗只會給學生帶來沮喪,反之成功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增強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林格.教育是沒有用的[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張希斌.關于小學生偏科現(xiàn)象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0(10)
[4]翟慎娟、王玉國.中小學生偏科現(xiàn)象再審視[J].少年兒童研究,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