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際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利于國外各種良好教育資源的引進,而且也能夠推動高校的發(fā)展,對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經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本文以吉林省為例,對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現狀及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的分析,以期能為廣大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吉林省 高等教育 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2-0029-02
隨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開展,高校不僅能夠引進國外的良好教學資源,借鑒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yǎng)觀念,學習現代化教學方式,以提高專業(yè)設置的針對性,教學計劃的靈活性以及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而且也為高校師生“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接受良好的培訓和教育,進一步開闊眼界,對于高校以及師生的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 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現狀
近年來,吉林省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目前,全省已經籌建了40余所高校。而2013年吉林省人民政府下發(fā)了《關于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意見》,提出要積極吸引國外知名大學到我省辦學,支持高校與國外優(yōu)質大學、企業(yè)和機構合作辦學,并鼓勵高校在國(境)外設立分校。為響應政府的號召,吉林省各高校紛紛增強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以吉林農業(yè)大學為例,其經濟管理學院先后同日本、美國、加拿大、荷蘭等國家的農業(yè)經濟學專家和學者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進行學術交流和開展科研協作。在2014年9月25日,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羅伯特·奧利、副院長韓珞珩等對吉林農業(yè)大學進行了友好訪問。由此可見,近年來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 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存在的問題
1.理念相對滯后
吉林省多數高校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缺乏先進的發(fā)展理念和國際化意識,由于理念的滯后,而沒有建立相應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以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國際交流與合作難免會出現渠道狹窄、涉及領域不夠廣泛、層次很低等問題。此外,缺乏吸引留學生的意識及能力,留學生及外國教師在全校師生中占據的比重很低。目前,留學生到吉林省高校求學,一般選擇的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也有一些留學生選擇醫(yī)學專業(yè),對于其他專業(yè)涉及較少。而高校內部的外國教師以語言教師為主,基本不會涉及其他領域。
2.經費不足
目前,吉林省很多高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投入的經費比例較低,而且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撥款,渠道十分單一。一般情況下,高校的經費比較固定,而且十分有限,但是,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充足的經費支撐,這樣一來,高校往往難以為各種國際合作項目的開展提供資金支持,而且缺少國際交流與合作相關的設備和設施,使得交流與合作無法得到全面、有效、及時的開展,不利于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發(fā)展。
3.相關人員缺乏參與的積極性
在吉林省大部分高校中,都沒有確定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主體,使得該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缺乏動力,教科研單位、相關人員及學生未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國際交流與合作,其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由于高校相關管理部門缺乏先進理念,沒有進行有效的推介和宣傳,而且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也相對較低。目前,在吉林省多數高校中,外事工作者基本都未曾受過專業(yè)的培訓,同時缺乏工作經驗,往往都是校內的教師轉崗任職,并不了解對交流與合作該如何開展,只能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摸索。其次,從吉林省范圍來看,重點高校偏少,普通高校占據大部分比重,由于這些高校的生源質量相對較低,所以,他們往往不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及外語學習能力,缺乏國際化意識,同時,也會由于留學費用較高,而對國際交流與合作望而卻步。最后,教科研人員缺乏較高的專業(yè)能力及外語水平,在國際交流方面存在不小的難度,而且一旦出國學習,就會面臨教科研等工作的安排、工資水平等很多問題。
4.留學生的教育管理及服務水平不高
首先,尚未健全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目前,吉林省很多高校在針對留學生構建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兼顧國際慣例和本地特色;對于留學生的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關系的處理也不妥當;安排的教學內容以及采用的教學方式并不能讓留學生很好地接受;對于留學生也沒有建立專門的獎懲機制,沒有有效地監(jiān)控他們的學習質量。其次,尚未完善留學生的生活管理及服務體系。一是沒有充分重視留學生的安全教育和食宿問題;二是在校園文化、課外生活以及體育活動等方面,沒有進行科學的管理及安排;三是沒有引導留學生來了解中國、吉林省的政治和文化等環(huán)境,而且在校園內,留學生很少會與當地學生進行交流。最后,缺少完善的后勤生活服務保障體系。在吉林省的很多高校中,都沒有專門建立留學生宿舍樓,而且缺乏專門的教學設施。
三 吉林省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發(fā)展策略
1.更新發(fā)展理念
從全球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來看,對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qū)來說,不能夠采取封閉的方式,而是應該從國際視野出發(fā),強調比較研究,對于國內外一些好的實踐經驗和先進理念,應該適當吸收借鑒,而國際交流與合作正是一條重要途徑。吉林省高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應該不斷更新辦學理念,并創(chuàng)新合作機制。通過教育的國際化,吉林省高??梢酝卣菇虒W資源,豐富教育市場,因此,應該分層次、有計劃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2.加強經費管理
為了確保教學、管理、科研和服務等工作的有序開展,特別是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yè)的推進,吉林省高校必須要給予足夠的經費支持,加強經費管理,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兩方面措施:一是應該拓寬資金籌措的渠道,在獲得政府資金投入的同時,盡量爭取社會上企業(yè)及個人的支持,從而使融資渠道多元化發(fā)展。二是有效管理經費。吉林省高校應該針對國際交流與合作制定一套專項經費預算及結算的管理辦法,并實現財務管理的規(guī)范化,在不斷拓展開源的同時,盡可能地做好節(jié)流,從而科學地將經費運用到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yè)當中。
3.積極鼓勵相關人員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
吉林省各高校應該積極鼓勵并大力引導校內師生參與到國際交流與合作當中。首先,高校要進一步完善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不斷地創(chuàng)新形式,為不同的人員提供與自身相適應的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式,包括學校領導、拔尖人才、學科專家、教師和學生等。其次,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引導校內管理人員、教師及學生通過聯合培養(yǎng)、交換生、申請外國高校、合作科研、出國進修、出國考察和合作科研等方式到國外去進行交流。
4.強化留學生的教育管理
近幾年,吉林省高校的留學生人數不斷增長,特別是一些綜合類院校。為了更好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必須要強化留學生教育管理,那么,首先就要增強師資力量,以促進留學生教學質量的提升,具體措施如下。一方面,加強內部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為教師提供在職進修的機會。具體來說,高校應該以本校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教師出國考察、進修、合作科研和參與國際會議等各項制度。另一方面,可以從外部引進一些優(yōu)秀的教師。高校要不斷拓展聘用渠道,同國內外的一些重點高校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兼職、特聘、項目合作、短期聘用和長期聘用等靈活性的聘用機制,引進更多的優(yōu)秀教師。
四 結束語
2010年,我國頒布了《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其中對國際交流與合作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即要從多層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并不斷拓展領域,從而促進國內教育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因此,吉林省高校應該正確認識其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現狀,并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從而推動教育國家化的快速發(fā)展,為國家建設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虹.“橋頭堡”戰(zhàn)略下云南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策略探討[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4(3)
[2]朱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發(fā)展的問題與策略[J].重慶高教研究,2015(2)
[3]夏俊鎖、魏建華.浙江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現狀及發(fā)展研究[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