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選擇
選擇早熟、豐產(chǎn)性好、抗旱性強(qiáng)、適應(yīng)性廣的春豐早、青酥2號等品種。
二、前期準(zhǔn)備
在播種前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在開穴前一星期施果磷酸鈣25千克、鉀肥7.5千克,耕翻整地,小拱棚畦面做成凈寬1.4米、溝深0.25米、溝寬0.2米。在施肥整地的同時,于播前一周每667平方米用48%氟樂靈除草劑120毫升兌水30千克、均勻噴灑在畦面上,淺耙土層,使之滲透入表土。
三、適時播種
播種前要對購買的種子進(jìn)行揀種,選擇籽粒均勻飽滿,色澤好的種子。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一般在2月上、中旬,即立春后至2月15日直播,播種后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育苗時采用雙膜覆蓋保溫,當(dāng)種子剛頂出土?xí)r,及時抽出底膜,培育好壯秧。大豆忌重茬,一般同一塊地應(yīng)相隔1~2年。
四、合理密植
直播以穴播為好,早熟品種的密度可適當(dāng)大些,小拱棚種4行,一般穴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行距35厘米。中間2行每穴播3粒種,邊上2行每穴4粒種。播種時穴底要平,種粒分散,覆土以蓋細(xì)土2~3厘米厚為宜,每667平方米的播種量約4千克。播種后立即在整個畦面上覆蓋一層地膜,并將棚四周扣牢壓緊,增溫保濕,促進(jìn)出苗。待大豆見苗立即破地膜護(hù)苗。
五、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
小拱棚內(nèi)溫度超過25℃時,注意兩頭通風(fēng)換氣,時間在3月20日前后,早開晚蓋,先開兩頭,隨著豆苗長高、溫度升高,中間開洞由少到多,到4月上中旬大豆見花,每隔2~3天開一個洞通風(fēng),陰雨天氣不必通風(fēng),到谷雨4月20日,小拱棚可收回。小拱棚大豆盛花期控制在4月中旬,花期棚內(nèi)溫度保持23~29℃,夜溫17~23℃。
2.濕度管理
苗期至分枝期土壤濕度以20%~23%為宜。如低于18%需小水灌溉;開花至鼓粒期0~40厘米的土壤濕度以24%~27%為宜,低于21%應(yīng)及時灌溉。播種前、后灌溉仍以溝灌為宜,以加大水量,減少蒸發(fā)量,滿足大豆出苗對水分的要求,后期溝中應(yīng)長期濕潤。
3.肥料管理
地膜大豆盛花期控制在4月下旬。開花期是大豆迫切需要氮素營養(yǎng)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在初花期,每667平方米應(yīng)及時追施腐熟人畜糞尿500~700千克或速效氮肥20千克,同時增施磷,地膜栽培可以追施鉀肥從而減少落花落莢。而在結(jié)莢鼓粒期地膜栽培可用磷酸二氫鉀400克+500克尿素+托布津進(jìn)行葉面噴施2~3次。施肥時結(jié)合除草。
4.病蟲害防治
(1)大豆立枯病。俗稱“死棵”“猝倒”“黑根病”,輕病田死株率5%~10%,重病田死株率30%以上,個體田塊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絕產(chǎn)。該病僅在苗期發(fā)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莖基部出現(xiàn)紅褐色的病斑,皮層開裂呈潰湯狀,病菌的病絲最初無色,以后逐漸變?yōu)楹稚?,病害?yán)重時,外形矮小,生育遲緩,靠地面的莖赤褐色,皮層開裂呈潰瘍狀。可選用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10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xù)防治2~3次,并做到噴勻噴足。
(2)豆天蛾。豆天蛾俗名豆蟲,以幼蟲為害大豆葉片,造成孔洞,重者將豆株吃成光稈,不結(jié)豆莢,影響產(chǎn)量。
(3)大豆造橋蟲。大豆造橋蟲種類較多,以銀紋夜蛾為多。幼蟲為害豆葉,食害嫩尖、花器和幼莢,可吃光葉片造成落花落莢,籽粒不飽滿,嚴(yán)重影響產(chǎn)量。
(4)大豆蚜蟲。自苗期起為害,以植株的生長點、嫩葉、嫩莖、嫩莢為取食對象,傳播病毒,造成葉片卷縮,生長減緩,結(jié)莢數(shù)減少,苗期發(fā)生嚴(yán)重可致整株死亡。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000倍液均勻噴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