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層出不窮,從紡織業(yè)到汽車行業(yè)再到飲食行業(yè),美國先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同年宣布對對中國輪胎加征35%關稅;中國回應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肉雞產品發(fā)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等中美的貿易摩擦事件接踵而至的發(fā)生,引起社會各界的不安,對兩國的關系往來帶來很不利的影響。本文著重分析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 貿易摩擦 應對
一、 中美貿易摩擦的現狀
2014年下半年以來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在今年初繼續(xù)加劇,美國商務部做出肯定性初裁,決定對中國輸美消毒劑征收反補貼稅,并同時裁定原產于中國的三氯異氰尿酸存在補貼。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以來美國已經對中國11種商品發(fā)起“雙反”調查或做出裁決。業(yè)內專家認為,美國如此高調、密集地挑起貿易爭端意在保護其本國逐步復蘇的相關產業(yè),并為新一年中美其他貿易對話和談判增加籌碼。隨著中國貿易地位的不斷增加及中美貿易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將會“只增不減”。
二、中美貿易摩擦頻繁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中美之間存在的巨大貿易差額問題是導致中美貿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不斷,幾乎每年都有增長的趨勢。就拿2007年數據來看,美中貨物貿易3867.5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12.8%。其中美對華出口增長18.2%;進口增長11.7%。2007年美對華貿易逆差達2562.7億美元,增長10.2%,逆差金額和占比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二)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泛濫。美國一直視“非市場經濟國家”,對華采取歧視性貿易政策。中國雖已加入世貿組織,但根據中美協議中國入世十五年內美國仍然可以把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
(三)生產力的飛速發(fā)展與市場拓展之間的矛盾。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擁有市場份額的多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當代,各國經濟發(fā)展對市場,特別是對國外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市場成為各國經濟發(fā)展的稀缺資源。
(四)中國的崛起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戰(zhàn)略。正如克里斯托弗·萊恩指出,強國爭奪是國際政治中的正?,F象,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中國強國地位的上升,中美沖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貿易只會加速中國成為強國的速度。
(五)中國自身存在的問題 。(1)出口商品結構過于集中。多年來我國出口屬于數量擴張的粗放型增長,貿易利益遠小于貿易增長,而且這種粗放型增長方式容易授人以柄,成為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理由。(2)出口市場過于集中。中國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存度較高,而美國對中國的經濟依存度較低。(3)企業(yè)低價競銷現象嚴重。
三、為減少貿易摩擦,改善對外關系中國應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積極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在享受各種優(yōu)惠政策和與世界接軌便利的同時應該有效的通過多邊貿易體制中的 WTO 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解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國際貿易爭端。我們應熟悉和適應 WTO 及其他國際貿易規(guī)則,在實戰(zhàn)中積極利用世貿組織多邊機制維護自身權益,避免和應對各種可能的指控,并在貿易摩擦中處于有利位置。在處理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時,我們要充分利用WTO 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我國的經濟權益。
(二)加強兩國政府間的協商。
加強中美兩國政府定期和不定期會談,及時交流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積極主動的解決貿易爭端。例如,中美兩國于2006年9月啟動了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機制有力的推動了中美經貿合作和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的發(fā)展。
(三)實施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
目前中國的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在美國,對該國市場形成壓力。造成美國企業(yè)抵制。因此,要進一步實施國際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調整出口的地區(qū)結構,大力開拓歐洲市場,并逐步向拉美、中東和非洲市場進軍,達到分散貿易摩擦風險的目的。
(四)鼓勵國內企業(yè)到國外投資。
這一戰(zhàn)略的實施不僅可以提升我國的產業(yè)結構,而且可以很好地緩解貿易摩擦。為了減少我國近年來由于出口量持續(xù)增長而引發(fā)的貿易摩擦,我們可通過海外投資擴大出口,這是出口企業(yè)必須重視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這是增強我國企業(yè)國際競爭力,減少中美間貿易摩擦的有效舉措。
(五)加快實施知識產權戰(zhàn)略,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業(yè)競爭力。
當前經濟全球化時代更要求一國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要融入到世界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框架內,這樣才能做到有效地緩解貿易摩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美貿易摩擦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累積下來的,長期的問題,中美雙方都是世界經濟大國,為了兩國的利益應該互相讓步,理性思考,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避免使用霸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這樣對中美長期發(fā)展都是很不利的。只有不斷加強合作、對話和溝通,方中美兩國才能在國際化浪潮中優(yōu)勢互補實現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圣明.中國對外經貿理論前沿Ⅰ[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2]吳建偉.國際貿易比較優(yōu)勢的定量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張二震,馬野青.國際貿易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許心禮等.西方國際貿易新理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1989.
[5]薛榮久.國際貿易[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