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不依賴于被控對象數(shù)學模型的無模型自適應控制理論應用到大時滯不確定系統(tǒng)之中,提出基于無模型自適應控制理論的改進Smith預估算法。
【關鍵詞】大時滯不確定系統(tǒng) Smith預估算法
1、緒論
在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大時滯過程是十分普遍的,其特點是當控制作用產(chǎn)生后,在時延范圍內,被控參數(shù)完全沒有響應。在大時滯系統(tǒng)中,由于延遲的存在,使得被調量不能及時反映系統(tǒng)所承受的擾動,即使測量信號到達調節(jié)器,調節(jié)機關接受調節(jié)信號后立即動作,也要經(jīng)過一段純遲延后,才波及被調量,使之受控制。這樣的過程必然會產(chǎn)生較為明顯的超調量和較長的調節(jié)時間。所以,具有大時滯的過程被公認為是較難控制的過程。其難控程度將隨著遲延占整個過程動態(tài)份額的增加而增加[1]。
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的O.J.M. Smith教授發(fā)表了兩篇題為“Closed Control of Loops with Dead Time”, “A Controller to Overcome Dead Time”的文章[2,3] 。文中提出了過程輸出預估及時滯補償?shù)姆椒ǎ摲椒ê髞肀环Q為Smith預估器。遺憾的是Smith預估器對系統(tǒng)收到的復合擾動無能為力。
針對Smith預估器對模型誤差十分敏感的缺點,出現(xiàn)了許多試圖改進Smith預估器的控制方案。R.P.Giles和T.M.Bartly(1977年)在Smith預估補償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增益自適應補償方法[4]。這些研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mith預估補償區(qū)的魯棒性和抗擾動能力,但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2、基于無模型自適應控制的改進Smith (MMFAC-SMITH) 算法
MMFAC-SMITH算法的基本思想為:基于對稱相似結構原理,對預估補償器的參數(shù)利用無模型自適應控制方案進行估計,選擇無模型自適應控制器對系統(tǒng)進行控制。
其中,無模型自適應控制器(MFAC)的控制律為:
式中,是權重因子,是一個充分小的正數(shù), 稱為偽偏導數(shù)[5],為被控對象模型的參數(shù),是的初值。u(k)表示在時刻k的系統(tǒng)輸入。
基于無模型自適應控制方案的參數(shù)估計算法為:
式中,是權重因子,是一個充分小的正數(shù), 稱為偽偏導數(shù)[5],為預估模型的參數(shù),是的初值。 表示預估模型在時刻k的適當維數(shù)的時變參數(shù),比如,僅估計增益,則其就為一維的;如果同時估計增益、時間常數(shù)和時滯,則其就是三或四維的向量。
3、仿真研究
MMFAC-SMITH算法控制參數(shù)為:。初值為:。
作者對增益、時間常數(shù)、時滯同時估計
仿真結果見下圖。
(a)增益自適應改進Smith算法控制效果
(b) MMFAC-SMITH算法控制效果
(c)參數(shù)跟蹤結果
本文作者由于篇幅問題,作者也對僅估計增益、僅估計時間常數(shù)和僅估計時滯參數(shù)三種情況進行了分析模擬,分析仿真結果,可以看出,無論哪種情形,從控制效果看,MMFAC-SMITH算法略優(yōu)于增益自適應改進Smith預估算法。
4、結論
本文給出了控制大時滯不確定系統(tǒng)的一種新的方法——MMFAC-SMITH算法。即,基于對稱相似結構原理,對預估補償器的參數(shù)利用無模型自適應控制方案進行估計,選擇無模型自適應控制器對系統(tǒng)進行控制。通過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進行仿真,可以看出MMFAC-SMITH算法要比增益自適應改進Smith預估算法更能有效的克服不確定系統(tǒng)參數(shù)的擾動,有效的對大時滯系統(tǒng)進行控制。
參考文獻
[1]金以慧,《過程控制》,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2]Smith O.J.M. Closed control of loops with dead time.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Vol. 53(5): 217-219, May, 1957
[3]Smith O.J.M A Controller to Overcome Dead Time. ISA Journal, Vol. 6(2):29-33. Feb.1959
[4]Giles R. p. Bartly T.M Gain-Adaptive dead Time compensation. ISA. Trans.No.1.1997
[5]侯忠生.非參數(shù)模型及其自適應控制理論. 科學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