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生活艱苦的三年困難時期,看露天電影是人們最大的生活快樂和支柱。夕陽西下,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燒,遮掩了半個天空。京棉三廠家屬區(qū)足球場上,人頭攢動,來來往往川流不息,老太太領(lǐng)著小孫子,大孩子牽著小孩子,每人手里都抱著小板凳或小馬扎,選好了位置,占上地方,以便電影放映時好觀看。
天漸漸地黑了下來,年輕人成群結(jié)隊,小孩子呼朋引伴,婦女們嬉戲說笑,人們向足球場聚集。整個廣場一片沸騰,人們吵吵鬧鬧的說笑聲,伴隨著空氣中的熱浪,在廣場上空飄浮,整個廣場在黑暗中一片轟鳴聲。夜幕降臨,場上的人們格外熱鬧,人越聚越多,越聚越多,人們找座位的呼喊聲,大人招呼小孩的吆喝聲,小小孩爽爽的笑聲,哭聲,此起彼伏,混響成一片。發(fā)動機的馬達響起來了,放映員開始調(diào)試鏡頭,小伙伴們都興奮不已,對著鏡頭做出各種形狀的手勢,幕布上就會呈現(xiàn)出相應(yīng)的手影。
多數(shù)的時候,是兩個廠子合演一部電影,每當(dāng)下一盤電影片送來的時候,喧鬧的場面沒有了,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只看見,“跑片”人員,在一條很寬的,兩米多長的板凳上,忙著捌片,將整盤膠片捌過來,才能放到放映機上放映電影。人們等待得越是焦急,放映員手腳越變得不利索,忙得放映員換換片子,調(diào)調(diào)音響,捯捯?guī)ё?,折騰半天,電影開始了。像《戰(zhàn)上海》、《糧食》、《云霧山中》、《古剎鐘聲》、《英雄虎膽》等等,都是在那個時候看的。露天電影是三年生活困難時期,精神食糧匱乏年代不可缺少的精神慰籍。露天電影也是人們的共有的記憶。
冬天,演電影是在禮堂,禮堂亦叫作食堂,白天工人在這里吃飯,遇有舞會或演電影,將吃飯的大方桌碼放在兩側(cè)的窗戶下,就成為禮堂可以活動了??措娪?,小孩子是不買票的,但沒有票人家是不讓進去的。有這么幾種情況是不用買票就可以進去看電影的:從窗戶上進去;從伙房后門跑進去;鉆地道進去,還有的從舞臺下面鉆進去,這種情況很少很少,因為黑不隆咚,又坑坑洼洼。再有一種情況是剛開始檢票時,趁著人多跑進去。這種情況只能是跑進幾個人,后面的就跑不進去了。從窗戶上進去,是在電影開演前,先找好了是哪幾扇窗戶沒關(guān)嚴(yán),虛掩著,記住了,就等著電影開演,從伙房后門跑進去,也是等著電影開演,就往里跑,鉆地道進去看電影,禮堂外面窗戶下面,有一個排氣管道,從墻外面通到禮堂里面,從這個管道里就可以鉆進禮堂里。電影放映與熄燈同步進行,尤其是戰(zhàn)斗片,八一廠的紅星閃閃伴隨著雄壯的軍歌聲響起時,小伙伴們從各個角落里涌向電影院,有從窗戶上進去的,有從伙房后門跑進去的,有從暖氣管道跑進去的,記得有一次,鉆暖氣管道時,把我的“二道杠”符號弄丟了,怕老師批評我,就自己縫了一個戴上,直到下一學(xué)期發(fā)新的符號時才換上。
那個年代,片子不多,影片以革命戰(zhàn)斗故事居多。都是16毫米老式電影膠片放映機,而現(xiàn)在都是數(shù)字放映機,只需操作按鈕放映就行了。人們懷念傳統(tǒng)的露天電影,實際上是對集體活動的向往,為露天環(huán)境的自由感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