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交通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城市道路量的日益增長,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應運而生并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很多國家和相關機構相繼對其設計展開研究。本文從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概念入手,介紹其主要類型和作用,從而探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在設計時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城市道路 安全設施 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3-0060-02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tǒng)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保證城市交通順暢、安全,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起著重要作用。隨著中國城市的道路發(fā)展,我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雖然還有不足但大體上已日益完善,并且在大城市中道路交通安全設施開始呈現(xiàn)出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的特征。
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
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是為保障車輛和行人的安全,充分發(fā)揮道路的作用,在道路沿線所設置的人行地道、人行天橋、照明設備、護欄、標柱、標志標線等設施的總稱。此處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包括交通信號類設施、交通隔離類設施、交通防眩設施等。
(1)交通信號類設施
交通信號類設施是指給與車輛和行人一定的信號對其交通行為進行引導,警示,禁止的設施,包括交通信號燈,交通標線和交通標志。
交通信號燈是由機動車信號燈、非機動車信號燈、人行橫道信號燈、車道信號燈、方向指示信號燈(箭頭信號燈)、閃光警告信號燈、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信號燈組成。在城市道路上最常見的是設置在各種類型的道路交叉路口,通過燈光信號對車輛和行人發(fā)出前進、等待、停止的命令,保障道路車流暢通,行人安全的機動車信號燈和人行橫道信號燈。
交通標志是由色彩,圖形,文字三個要素組成,是交通信號類設施的主要構成部分。城市道路中我們常見的交通標志有三種,第一種是黃底,黑邊,黑色圖案組成的三角形警告標志,它們主要設置在易發(fā)生危險的路段警告車輛行人注意避開危險;第二種是白底紅邊框,紅斜線壓制圖案的圓形禁令標志,根據道路實際情況,用他們來禁止或者限制交通參與者的交通行為;第三種是藍底白圖組成的圓形或者矩形指示標志,它們主要設置在某些路口,告知駕駛員或行人明確的方向、方位或距離等信息。
交通標線是提醒、警示駕駛員的重要設施,也是維護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暢通的最基本設施。它分為用來指示車行道、路面邊緣、人行道等設施的指示標線;是告示道路的通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規(guī)定,交通參與者需嚴格遵守的禁止標線;促使交通參與者了解道路變化等特殊情況,提高警覺,準確防范,及時采取應變措施的警告標線。
(2)交通隔離類設施
交通隔離類設施主要指設置在城市道路中間或兩旁的護欄,防眩護欄,以及在特殊環(huán)境設置的隔離圍柵,交通錐,隔離防護柱等設施。護欄主要用于分離不同的道路使用對象,實行分道行駛,隔離了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主道與輔道。隔離設施還對隔離了車輛、行人與危險地段,它們會對駕駛員起到良好的視線誘導作用,避免交通事故,提高行車的安全性。一旦發(fā)生意外,護欄和隔離設施本身也能良好的吸收碰撞能量,減緩碰撞產生的沖擊力,降低事故傷害。
(3)交通防眩設施
防眩設施就是防止由于夜間會車時受對方車輛前燈眩目的設施,包括板條式的防眩板、扇面狀的防眩大板、防眩網、防眩棚等。眩光會使駕駛員產生心理上的緊張和視覺上的短暫失明,很容易操作失誤而引起事故,因此在道路中間或兩旁設置防眩設施可改善夜間行車條件,增大駕駛員的視距,增強駕駛員夜間行駛的舒適度,減少交通事故發(fā)生。
2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原則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是隨著城市道路量的增加,為了更好地引導管理交通流而產生的。從1928年中國最早出現(xiàn)在上海的英租界的紅綠燈至今,在一百多年的發(fā)展中,我國研究設計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種類日益完善,功能各異的交通設施正在每個路口發(fā)揮著各自的作用,成為城市交通的“保護傘”。通過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種類和作用,我們可以總結出其設計上的一些基本原則。
(1)規(guī)范性原則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首先需要遵循的是規(guī)范性原則,此處說的規(guī)范性是指在其色彩,圖形,燈光設計以及材料的運用上必須依照國際和國內所頒布的標準執(zhí)行。1978年10月國際標準化組織安全色標技術委員會的第九次國際會議上通過了把紅、黃、綠、藍4種顏色規(guī)定為國際通用的安全色,紅色表示禁止、停止和危險;黃色表示注意、提示;綠色表示通行、安全,藍色表示指令、遵守。因此我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在設計上應該都采用這些色彩,如圖一所示,我國道路交通標志在設計上運用安全色把不同功能的標識加以區(qū)分。同時,我國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的光源要符合我國信號燈標準G B14887-2011的相關規(guī)定。而交通安全設施的字符、圖形、尺寸、構造、材料、逆反射、發(fā)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工藝等,應符合GB 50688-2011相關條款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的規(guī)范性能夠保障交通安全設施在設置和使用時的統(tǒng)一管理,便于交通參與者的認知和識別。
(2)適量性原則
交通安全設施它們承擔著維護交通秩序、保證道路暢通安全、減少減輕交通事故發(fā)生等功能。但并非設置越多的交通設施的道路越有安全保障。例如,如果在一個十字路口設置的交通標志過多,可能會讓駕駛員無法識別完所有信息而造成操作失誤。再例如,一些起警示作用的隔離設施本是為了把車輛與危險路段隔離開來,可是過多的設置可能會增加車輛與設施本身摩擦沖撞的可能,從而增加了行車危險。因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在量的設計上要根據具體道路的行車數(shù)量,車道數(shù),周圍環(huán)境等因素來判定。
(3)可視性原則
在行車過程中,駕駛員接受的道路交通信號80%由視覺通道提供,因此視覺是駕駛員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現(xiàn)有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中,交通標志的表面都有反光材料,交通信號燈由LED光源發(fā)光都能給駕駛員和行人以明顯的交通信息提示。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駕駛員或者行人的視覺會受到限制。例如,在交通擁堵時期,前方的大型車輛會把后方中小型車輛擋住,形成后方駕駛員的視線盲區(qū),使得駕駛員無法第一時間獲取前方的交通信息;在雨雪,大霧等惡劣的自然天氣下,交通參與者的視覺感知力也會下降,無法辨識前方交通信號燈和標識,造成行車緩慢和擁堵現(xiàn)象;在夜間行車時,駕駛員雙眼疲勞,視距離明顯縮小,會車時容易發(fā)生眩光現(xiàn)象使駕駛員產生緊張情緒。因此,設計師在設計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時要把其可視性放在首位,特別是在以上三種視覺容易受限的情況下,通過對安全設施的設計提高駕駛員的視覺敏感度,讓他們能夠及時接收到有效的交通信息,預防事故發(fā)生。
(4)系統(tǒng)性原則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是包括交通信號燈,警示標志、標線,交通護欄和隔離防撞設施的所有產品,它們的作用雖然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保障城市交通的順暢和安全。因此,設計師應當把他們看作城市道路中的一個系統(tǒng),在設計其中某個安全設施時,應該考慮到其是否與其他設施在造型,色彩上相符合,在功能上相呼應。如圖二中,交通隔離設施中的交通錐,防撞桶和水馬圍擋雖然在具體使用環(huán)境和功能上有所區(qū)別,但是在色彩上他們都使用了安全色,并在表面貼有反光條,這些相互關聯(lián)的設計要素能夠讓交通參與者第一時間了解它們的作用,也能夠通過系統(tǒng)設計中的關聯(lián)要素對識別較為陌生的交通設施,作出正確的行車判斷。
這些設計原則的正確使用能夠幫助設計師更好地認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特性,針對不同的道路環(huán)境和一些新的道路交通狀況,設計出更加規(guī)范,可視性強,系統(tǒng)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保障駕駛人和行人的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發(fā)生率,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