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鐘變慢。
這是相對論里的一句話,從文學上理解那應該是一個人動起來,時間也因此變得緩慢,變得寶貴。生命因追求而精彩。
沿著新疆塔里木盆地一直走到祁連山脈南端,公路沿邊一直都是樹,從胡楊到樟樹再到欒木,有時也偶爾會看到某個小山丘上的一片小小的、別致的果園。我想,如果我可以選擇,那么我是選擇做一棵樹還是一位種樹人?
其實每個人生下來都有天命,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在哪兒,因此我們要去追逐,去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天命。找到了,便飛黃騰達,可是如果連夢想都不去追逐的固步自封的人,生命又有什么盼頭呢?
馬云是一個企業(yè)家,他不是一個商人,他是一個可以改變市場需求結構的人,這是他的天命;就像牧羊少年圣地亞哥一樣,他不愿意把自己活成一棵樹,他要去追夢,在他追夢途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讓他成長,助他成功的人。
我想做一個種樹人,像這位教師一樣,用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發(fā)現(xiàn)我的天命。
我可以一路向北,將希望、憧憬、夢想與愛的種子一路播灑在道路兩旁,然后像郭橐駝一樣,讓它們自由生長,哪里開了花,哪里結了果,哪里,就是我的天命所在。
衡水二中的鐵欄桿就像一帷陰森森的鐵幕從空中慢慢籠罩下來。那種高壓的氛圍讓學生喘不過氣來,不得不把自己活成一棵樹——一棵被籠罩在鐵幕之下的,沒有陽光的,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的奄奄一息的樹。
世界這么大,真應該去看看。一棵樹,最多只能造福樹蔭下的人;做一個種樹人吧!去體味生活,去追逐夢想,去完成天命;多一分經歷,多一分自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屬于我們的,不應該是不愿改變的麻木不仁的爆米花小販,不應該是回避理想放棄追求的強盜頭目,不應該是虛度光陰無所事事的麻友、地主,不應該是一棵逆來順受固步自封的樹。
屬于我們的,應該是一場所向披靡的環(huán)球巡回音樂會,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個能改變世界、奉獻世界的豪情品質的播種者。
然后你歇一歇,看著你的天命,開花,結果。
點評
很明顯,作者受到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影響,直接借用了小說中的“天命”這一概念。除去保羅小說中的宗教因素,放到現(xiàn)實之中,“天命”其實也就是我們每個人最終可以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這也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問題,“如果我可以選擇,那么我是選擇做一棵樹還是一位種樹人”,其實這就是一種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而一位好的“種樹人”除了懂得樹木的生長規(guī)律之外,還充分尊重它們的天性,不會去刻意捆綁壓制,或是揠苗助長。而所有的“鐵欄桿”中,意識形態(tài)上的“欄桿”恐怕比現(xiàn)實中的來得更加可怕,比如小說中的那個爆米花小販,比如生活中的那些“麻友”,在他們的意識之中,人生恐怕也就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