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了紅了
中國,南方,柳州,
有一個山頭,
山腰迤邐靜處,
藏一引茶事空間,
隱一位手工藝人,
——他是曹慶勵,
他像傳統(tǒng)手藝人那樣過日子……
莫逆之交
一年前,路過一個茶書院,識得一位曹慶勵。
彼時,茶書院里頗有些大動靜,敲釘?shù)那冕?,鑿墻的鑿墻,叮叮?dāng)當(dāng)。
門前,一株雞爪槭。還有一株清明柳。正說著:“門前種柳,越種越有,……”有人聞聲從門里出來,正好打了個照面。
這便是曹先生——看不出歲數(shù),不是太新,當(dāng)然也不是太陳,正是妥妥當(dāng)當(dāng)?shù)哪攴?。只是略有點口訥,他搓一下手,他點一根煙,他反手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灰塵。
噼啪、噼啪。
騰起一小蓬一小蓬的粉塵。
有的茶,一呷之下,似曾相逢過,仿佛前世的莫逆之交。有的人,一見之下,亦有此相。胡適先生晚年的時候,說到魯迅,他說:“魯迅,那是我們的人?!迸c曹先生這個照面,也已知,這是我們自己人。
茶書院的裝飾正在施工,一墻、一梁、一梯、一隔、一廂,潦潦一瞥,已見用心,已有韻味。
設(shè)計師正是曹先生。
那個山頭
曹先生的私人茶事空間——“那個山頭”,就在城市邊緣的一個山頭上。
“那個山頭”專事私人飲茶,兼茶器手工打造。
南方的冬季總是姍姍來遲,此刻上山,冬日暖陽正好,青山依舊蒼翠如黛,路旁的山蘆葦搖曳相隨,毛栗子樹幾乎落光了葉子,光禿禿的枝梢上,依舊掛著一兩顆晚熟的栗子,不知名的山雀不時從草叢中撲啦啦飛起,又撲啦啦飛落,據(jù)說,倘若運氣好,還可以遇到野山雞,在陽光下,拖著五彩斑斕的長尾巴,慢悠悠飛過。
順著山道上尋,路轉(zhuǎn)折處,忽見一小院。
這個小院,便是“那個山頭”。
這個沒有院墻的小院,這個雜草隨意生長的小院,一切都未加刻意收拾。一兩株番石榴樹、三四竿竹子,恣意生長:五六塊老石雕、雜七雜八的瓦罐瓦當(dāng),隨意擱放。彼此相安無事!或許主人們沒有多想,卻也暗合了“中和”的傳統(tǒng)美學(xué)意味。
山風(fēng)呼咻咻來,辰光靜默默去。
未得飲茶,已生茶意。
“吱呀”推開木門,便是靜謐舒適的茶室。
空間雖小,區(qū)域和層次設(shè)計卻巧妙而不著痕跡,各式茶盞,各種茶壺,其中有不少是曹先生自己鋦的鋦活作品和手造作品,以及,有姿態(tài)的山歸來插花,有腔調(diào)的古琴,有態(tài)度的茶書,有造型的明代青石刻社公人物造像……冬日陽光透過木窗欞,直射進來,給照射到的地方鍍上了一層金邊,被照到的什物仿佛剛剛清醒過來,帶著活潑驚愕的表情。
金色的光束里,連細塵也飛旋起來。
無聲地、快活地低徊輕舞。
鋦瓷手藝
離茶室十米開外,即是曹先生的銅藝工作室。
“鋦瓷”是中國的一項傳統(tǒng)手工技藝,是指用金屬鋦修復(fù)瓷器,打上銅丁,鋦好的瓷器依舊能盛水不漏,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的生活智慧。中國有句老話:“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說的就是這個古老技藝。明代的意大利人利瑪竇在《中國見聞札記》的記載中對這門瓷器修補手藝表示了極大的驚異和佩服。
早幾年前,曹先生就代理了一些臺灣名家的手工陶制茶器在大陸的經(jīng)銷。這期間,每年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茶器在長途運輸或把玩賞鑒中磕壞受損,“我相信每一個茶器都是有生命的,……”他細心地把殘件一一收存好,期待有一天能找到能工巧匠,使殘缺的茶器復(fù)原,延續(xù)使用。機緣巧合,曹先生沒想到幾年以后,因茶種因,因器結(jié)緣,自己倒成了一位鋦瓷藝人。
如今,在山上,曹先生大部分時候都窩在鋦藝工作室里,敲敲打打,修修補補,就像一個手藝人那樣。
他的工作臺上,整整齊齊擺放著鋦瓷專用工具。
“工具擺放也是有次序的,絕不能放亂,師傅交代過的?!辈芟壬f的鋦藝師傅,便是當(dāng)今中國鋦瓷第一人一一王老邪。
鋦瓷是一門細致活,鋦瓷時碎片越多、鋦釘越小、器身越薄,鋦補的難度就越高?;拘姆ㄊ切撵o心細,基本技法是嵌補、嵌口、包邊、包嘴、鑲包、嵌飾、做件、補件等?!凹挤ㄊ侨菀渍莆盏模强梢跃氈翄故斓?。但對于鋦瓷藝術(shù),絕不僅僅是簡單地修復(fù),那是匠活,而修復(fù)后還有更高層次的觀賞把玩價值,有提升甚至是超越,這才是鋦瓷藝術(shù)?!?/p>
因此,在每一個殘器修復(fù)之前,他都需要再三斟酌,根據(jù)材質(zhì)、造型、功能、色澤、裂縫走向等等反復(fù)琢磨,如何修補得更巧妙更美觀,這相當(dāng)于二次創(chuàng)作,需要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更需要體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審美意趣、美學(xué)理念。曹先生近年來完成的鋦瓷作品,就融入自己多年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掌握和理解。
比如,一只臺灣知名曉芳窯的汝窯茶杯,他在杯沿包上了金邊,杯內(nèi)嵌了一小顆銀釘,既掩蓋了破損痕跡,其金屬色澤與汝窯瓷器的質(zhì)地互相映襯,更顯精巧別致。
比如,一只瓷杯崩口裂縫,他打了一張荷葉狀銅片將崩處包裹,又在杯內(nèi)裂縫處鋦上一枚魚形銅釘,鋦好倒上茶水,有“魚”在水中游,有“荷葉”在杯口呼應(yīng),設(shè)計之妙趣不言而喻。
其信手寫下的《鋦活手記》,雖寥寥幾字,亦意趣盎然,見心見人。
如,一只素凈的藍花瓷杯,他在杯內(nèi)沿鋦了一個月牙狀的銅釘,鋦好后,用此杯飲茶,一輪“彎月”水上蕩漾,恰好便是“夜色如水,月如鉤!”
如,一把紫砂壺,壺蓋磕損,壺紐崩缺。《鋦活手記里》有:“這是神仙摔壞的嗎?還是神的孩子在喝茶?壞得這么有個性。好吧,換紐,鑲嵌,且用且珍惜。”
如,某一日的《鋦活手記》:柴窯青瓷,青瓷釉性脆易崩,平鋦31顆,11個鑲嵌。
如,又一日的《鋦活手記》:“柴燒茶碗,窯裂造成寬1.2厘米長6厘米的裂縫,碗底粘板造成約6×6厘米的傷痕,補縫,裝底,鋦釘,鑲嵌,耗時4天,終成,樂……。是為記?!?/p>
鋦無定法,一器一法是為法。
從鋦匠活到鋦瓷藝術(shù),不只一步之遙。
每一顆鋦釘、每一片鑲片都是曹先生一錘錘打出來的,棗核釘、蝴蝶釘、花釘、魚形釘?shù)鹊?,形態(tài)各異,因器而用?!懊恳淮纬晒π迯?fù)破損器物,就像是自我修行的一次圓滿,內(nèi)心頓時充滿了無法表達的喜悅?!?/p>
“鋦瓷在今天,或許已經(jīng)超越了鋦補修復(fù)的概念,那些茶器不一定名貴,但因為與茶器主人有了一種陪伴的情誼而顯得尤為珍貴,”曹先生說,“每一個帶茶器修復(fù)的人上山來,都會給我講自己與茶器的故事,我聽完了故事,喝完了茶,才會去鋦補?!?/p>
曹先生工作臺的旁邊,一些待修復(fù)的殘裂玉器、瓷器、陶器在靜靜等待。
等待妙手之下的重生。
慶勵手造
手藝原本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技能,但一百多年來工業(yè)化的普及,使得許多傳統(tǒng)手藝漸漸地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機械化工廠里統(tǒng)一一個模子制造出來的成品充斥在日常生活中,萬人同器,千篇一律,“用壞了就丟掉”成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消費觀念。但有那么一些崇尚手藝精神的人漸漸發(fā)現(xiàn),原來在中國手工傳統(tǒng)文化里蘊藏著自古以來的人生智慧和功夫,他們于是重新關(guān)注,并身體力行地留住手藝,傳承技藝。
曹慶勵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崇尚手藝精神的人。
中國古人講求格物致知,知道事物風(fēng)格的能力,而后可知人生百態(tài)。曹先生的鋦活過程,也就是一個格物致知的過程,他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提悟,由茶及器,由器及藝,由藝及人,由人及事,由事及茶,循環(huán)往復(fù),積累提升,“鋦,其表為修復(fù)之技藝,其里乃圓容之人生智慧?!?/p>
除了鋦活,曹先生還手工打造了不少器皿用具,稱為“慶勵手造”。
以茶器為主,如茶則、茶匙、茶箕、壺承,以及香道用具,香箸、香鏟、香匙、香夾、香押等等,材質(zhì)多采用銅質(zhì)、銀質(zhì),或竹質(zhì),甚至還有石質(zhì)?!皯c勵手造”的手工作品,精致、美觀、實用,充滿了人文氣息,每一件都經(jīng)手工捶打百余次,這才初現(xiàn)銅質(zhì)凹凸的肌理感,或經(jīng)打磨上百次,這才有銀質(zhì)或竹質(zhì)的光滑如玉的手感,這種觸感,這種視感,才能詮釋出手造精神的拙樸與難能可貴。
每打造一個手工器具,曹先生都在跟器具談話。是什么人會用,是如何用,是怎樣打造才更自然更方便。他不想被社會潮流所引導(dǎo),他想做自己或朋友能享受的茶器,爭取每一件茶器,都能體現(xiàn)出或雅、或拙、或靜的意境,其創(chuàng)作理念來源于對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理解,以及天地自然萬物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從《慶勵手記》也可見一斑——
某日,紫銅壺承,盛,載也。
某日,純銀茶則,河水一擔(dān)值三文。
某日,紫銅茶則,吾好其色。
某日,撩云,竹茶匙也。
又某日,純銀加黃銅茶箕,新器型也。
又某日,純銀茶則,則上刻一云,白云生遠岫,搖曳人晴空。
又某日,銅質(zhì)茶則,則上刻一魚,子非魚而焉知魚之樂。
又某日,純銀茶則,則上刻一花,彼岸花也。
曹先生說:“我做這些手工,是希望家人和朋友能從生命中找到快樂,這么一些手工作品應(yīng)該可以與人的心靈符號相對接。”他喜歡手工制作的東西,他說那里面有手藝人的思想,有手藝人的體溫,手工就是對時間的尊重和敬畏。
結(jié)語
曹先生說,自己就是一個手藝人。
他過的就是一個傳統(tǒng)手藝人應(yīng)該過的日子,平時不是在喝茶,就是在工作室里系著圍裙、籠著袖套,“叮叮當(dāng)當(dāng)”做手工活,因為是喜歡做的事情,常常一做就到半夜。工作室的落地大窗外面,是大片的毛栗子樹,往往樹上棲息的鳥兒都睡了,他還沒有。
“夜半下山的時候,汽車引擎響聲常常會驚動到那些小鄰居。它們早就睡下的?!?/p>
曹先生臉上掠過一抹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