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言】
借代指的是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一種修辭手法。準確地把握借代修辭,有助于體會文章語言的表達效果,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學即練】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有些人
□張曉風
有些人,他們的姓氏我已遺忘,他們的臉卻恒常浮著——像晴空,有整個雨季中我們不見它,卻清晰地記得它。
那一年,我讀小學二年級,有一個女老師——我連她的臉都記不起來了,但好像覺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個小學生心目中的老師不美呢!也恍惚記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鮮麗的藍。她教過我們些什么,我完全沒有印象,但永遠記得某個下午的作文課,一位同學舉手問她“挖”字該怎么寫,她想了一下,說:“這個字我不會寫,你們誰會!”我興奮地站起來,跑到黑板前寫下了那個字。
那天,放學的時候,當同學們齊聲向她說“再見”的時候,她向全班同學說:“我真高興。我今天多學會了一個字,我要謝謝這位同學?!蔽伊⒖炭鞓返糜腥缋呦律嵋话恪移缴坪踉贈]有出現(xiàn)那么自豪的時刻。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們的營地嗎?”“能?!蹦莻€胖女人說。
“我已經把錢給你了,可是如果你們不送……”我不放心地說,“我們又有什么證據(jù)呢?”“?。 彼@叫了一聲,眼睛睜得圓突突,仿佛聽見一件聳人聽聞的罪案,“做這種事,我們是不敢的。”
她說“不敢”兩字的時候,那種敬畏的神情使我肅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貴古老的賣米行業(yè),還是“舉頭三尺即在神明”?她的臉,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認,但我每遇見那無所不為的人,就會想起她——為什么其他的人竟無所畏懼呢!
有一個夏天,中午,我從街上回來,紅磚人行道燙得人鞋底都要燒起來似的。忽然,我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人疲軟地靠在一堵墻上,他的眼睛閉著,黧黑的臉扭曲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雖然滿街的人潮流動,美麗的皮鞋行過美麗的人行道,但是沒有人駐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會兒,想去扶他,但我閨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顧忌——于是我扼殺了我的同情,讓我自己和別人一樣漠然地離去。
那個人是誰?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暈中想必也沒有看到我,我們只不過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卻盤踞了我的心,他無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長久的自責里。
上蒼曾讓我們相遇于同一條街,為什么我不能獻出一點手足之情,為什么我有權漠視他的痛苦?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見他一次,但誰又知道他在哪里呢?那陌生的臉于我是永遠不可彌補的遺憾。
對于代數(shù)中的行列式,我是一點也記不得了。倒是記得那細瘦矮小、貌不驚人的代數(shù)老師。那年7月,當我們趕到聯(lián)考考場的時候,只覺得整個人生都搖晃起來,無憂的歲月至此便渺茫了,誰能預測自己在考場后的人生呢?想不到的是代數(shù)老師也在那里,他那蒼白而沒有表情的臉竟會奔波過兩個城市在考場上出現(xiàn),是頗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著,他蹲在泥地上,撿了一塊碎石子,為特別愚魯?shù)奈抑v起行列式來。我焦急地聽著,似乎從來未曾那么心領神會過。泥土的大地可以成為那么美好的紙張,尖銳的利石可以成為那么流利的彩筆——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書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謂“君子謀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沒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沒有碰過代數(shù)書,我的最后一節(jié)代數(shù)課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個的中學教育也是在那無墻無頂?shù)恼n室里結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義有多美。
(選自《張曉風經典散文集》,有刪節(jié))
【專項訓練】
1.文章第八段中的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解題思路:要判斷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首先要把句子放回原文的語境中去,結合各種修辭手法的特征進行分析。在回答修辭手法的作用時,可以從語言的效果和表達的思想情感這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拓展練習】
2.米店胖女人的一聲“不敢”,讓作者感慨“為什么其他的人竟無所畏懼呢”。請你結合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對那種“無所畏懼”的人的看法。
解題思路:這類題目沒有標準答案,只要結合自身經歷回答即可。
3.通讀全文,我們可發(fā)現(xiàn)作者寫了自己記憶中的四個人,請分別寫出這四個人以及他們被作者記在心中的理由。
解題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反過來,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準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具體答題時,同學們須結合文章中的關鍵詞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