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招】
寫作時,若能編出一個新穎別致的故事,就能讓你的作文收到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那么,怎樣編故事呢?用物編故事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借物寫事可反映深刻的道理,反映令人深思的問題,從而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及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同時,也能讓你的文章熠熠生輝。
怎樣用“物”編故事呢?同學(xué)們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物本身就是故事
這種方法需要你從多角度觀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挖掘其本身的哲理。如:《蟬》《貝殼》這兩篇文章都用具體細微的物引出了抽象深刻的哲理,表達了人生感悟。其中《蟬》讓人感悟到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貝殼》則讓人感悟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致,更加一絲不茍。同樣,《荷葉 母親》一文則通過對荷葉的觀察、描繪,表達作者對母親的贊美,傳遞了“愛的哲學(xué)”。
二、用物引出故事
這種方法,是將物與人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引出故事,從而傳遞哲理或者情感。如《羚羊木雕》一文就是用“羚羊木雕”作為線索,引發(fā)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引發(fā)對“重財”還是“重義”的思考,啟示人們遇事要多溝通。再如鄭振鐸《貓》一文,就用貓引出的三個小故事表達出作者的愧疚之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身的反省。
【現(xiàn)場作文】
成長的歌謠
□吳 皓
成長如同一首歌謠,節(jié)奏時快時慢,情感有悲有喜。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關(guān)于麻雀的“歌謠”。
那天下午,我正與同伴們在家門前的草坪上玩耍。突然看見不遠處,兩個比我們稍大的男孩正用沙土埋著一只還未長大的小麻雀。我見狀立即制止了他們,救出了小麻雀。我細心地用清水清洗掉它頭上的土,用濕紙巾為它擦凈羽翼,然后還捉了幾只螞蟻喂給它,漸漸地,它又恢復(fù)了生機,看到它活潑的樣子,我們都高興極了。
我將它帶回家,媽媽見了說:“它很可愛,不過,為了你的健康,咱們還是不能養(yǎng)它?!睕]辦法,我只好又捧著小麻雀走出了家門。過了好一會兒,我終于想出來一個好辦法:既然你不能回我家,那我就幫你回到父母身邊吧。
于是,我開始教它飛翔。開始,我將它放在手心,不斷地上下移動,小麻雀開始亂撲騰雙翅,等它稍微適應(yīng)了以后,我便狠下心來,撒開了雙手,只見它撲撲翅膀向上飛去,可幾秒鐘后又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地上。接著,我又用樹枝代替手,幫助它繼續(xù)練習(xí)飛翔。只見它越飛越嫻熟,好像已經(jīng)掌握了飛行技巧似的。我充滿歡喜地找來伙伴們,急著向他們展示小麻雀的這項本領(lǐng)。我站在高臺上,面對著一片草地,緊握著樹枝,開始“飛行表演”:“一、二、三!”小麻雀不負眾望地飛了起來;可是,過了一會兒,小麻雀竟掉了下去??吹竭@里,我們立即展開了“救援”,可是連一根鳥毛都沒找到。
日落西山,月月突然大喊了一聲:“小皓,小鳥找到了!”我立即奔跑過去,在草叢中,我見到了小麻雀的尸體。很明顯,它是在落下時被玻璃劃傷致死的。我輕輕地捧起我心愛的小麻雀,淚水像決堤的河水一樣涌了出來。我和伙伴們把它埋在草坪里,還為它做了一個小小的花環(huán),并在它的“墳”前種了一棵鳳仙花。
此后的幾個星期,我都在為此事傷心。媽媽見狀安慰我說:“孩子,你救了小麻雀,又教它飛的本領(lǐng),你已經(jīng)盡力了?!甭牭綃寢尩脑?,我的痛苦才減輕了幾分。
又是一個桃花紛飛、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也不知小麻雀的世界里有沒有芬芳的花香。
這首關(guān)于麻雀的歌謠雖然結(jié)束在沉重的低音“啦”中,但成長的歌謠卻永不停歇。
【特色點評】
文章用“小麻雀”這一物引出自己成長的故事。小麻雀是貫串全文的線索,作者主要講了自己救助小麻雀,教小麻雀練飛翔,讓小麻雀展示飛翔,小麻雀被玻璃劃傷而死去的故事??梢姡眯÷槿高@一事物引出故事,顯得新穎別致。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用自己和小麻雀的故事引發(fā)成長的感悟,也給讀者以一定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