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的《長恨歌》不知是不是借了白居易的《長恨歌》之名,總之,故事是兩個版本,但都突出了一個“恨”——遺憾,悵惘,莫名的失落與輕嘆,又以“歌”的形式宛轉(zhuǎn)呈現(xiàn)。
在這本小說里,我想說的是,老時光是不可能再回來的,正因為“不可再生”,這本小說就顯示出了它的意義或價值所在。就像我前不久讀的劉震云的《溫故一九四二》和王蒙的《這邊風(fēng)景》,都是我們這個民族某一個群體或地域在某一個時段的歷史再現(xiàn),在這再現(xiàn)中我們體會到什么叫驚心動魄,什么叫蕩氣回腸,什么又叫令人難忘。老時光基本都是這樣的。而之于個人,裹挾進歷史的煙云迷霧,隨著歷史的跌宕起伏,個人命運的展轉(zhuǎn)騰挪,其間的風(fēng)景可能會大不一樣,甚至前后形成強烈的反差。但就是這樣的“風(fēng)景”讓我們領(lǐng)略到由“老時光”帶來的記憶,記憶永恒,儼然雕塑。
《長恨歌》里,由王安憶的一支生花妙筆,勾勒出了舊日上海,從1945年秋到1986年春,四十年的光陰,舊影斑駁,人事滄海桑田,但老有老的魅力,無論是風(fēng)景還是人物。其實人物又何嘗不是風(fēng)景呢。
像她寫舊上海的弄堂,弄堂里的流言,還有閨閣以及在城市上空飛翔的鴿子,等等,都寫得可是極盡得好,好到不僅僅是外在的展現(xiàn),更把靈魂和骨子里的東西表露了出來。
“站在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樓房凸現(xiàn)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當(dāng)天黑下來,燈亮起來的時分,這些點和線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幾乎是波濤洶涌,幾乎要將那幾點幾線的光推著走似的。它是有體積的,而點和線卻是浮在面上的,是為劃分這個體積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標點一類的東西,斷行斷句的。那暗是像深淵一樣,扔一座山下去,也悄無聲息地沉了底。那暗里還像是藏著許多礁石,一不小心就會翻了船的。上海的幾點幾線的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幾十年。這東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鋪陳開,一鋪便是幾十年?!边@是小說開頭的筆墨,一下子就把人的心攫住了,讓你不能不帶著一份強烈渴念的心繼續(xù)讀下去。
“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它們有時候是那樣,有時候是這樣,莫衷一是的模樣。其實它們是萬變不離其宗,形變神不變的,它們是倒過來倒過去最終說的還是那一樁事,千人千面,又萬眾一心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似的。它有著觸手的涼和暖,是可感可知的,有一些私心的?!虾5呐谜媸且姴坏玫那榫?,它那背陰處的綠苔,其實全是傷口上結(jié)疤一類的,是靠時間撫平的痛處。因它不是名正言順,便都長在了陰處,長年見不到陽光。”上海的弄堂如此的奇妙有趣又詭異多變,甚至有些捉摸不透,卻給人留下經(jīng)久難忘的回眸。
再看看如何寫流言和其它的吧。
“流言是上海弄堂的又一景觀,它幾乎是可視可見的,也是從后窗和后門里流露出來的?!餮钥偸菐е幊林畾獾?。這陰沉氣有時是東西廂房的熏衣草氣味,有時是樟腦丸氣味,還有時是肉砧板上的氣味。它不是那種板煙和雪茄的氣味,也不是六六粉和敵敵畏的氣味。它不是那種陽剛凜冽的氣味,而是帶有些陰柔委婉的,是女人家的氣味。是閨閣和廚房的混淆的氣味,有點脂粉香,有點油煙味,還有點汗氣的。流言還都有些云遮霧罩,影影綽綽,是哈了氣的窗玻璃,也是蒙了灰塵的窗玻璃。這城市的弄堂有多少,流言就有多少,是數(shù)不完的?!倍傲餮钥偸潜陕摹K兄炙椎膬?nèi)心,它難免是自甘下賤的。它是陰溝里的水,被人使用過,污染過的。它是理不直氣不壯,只能背地里嘁嘁喳喳的那種。它是沒有責(zé)任感,不承擔(dān)后果的,所以它便有些隨心所欲,如水漫流。它均是經(jīng)不起推敲,也沒人有心去推敲的。它有些像言語的垃圾,不過,垃圾里有時也可淘出真貨色的。它們是那些正經(jīng)話的作了廢的邊角料,老黃葉片,米里邊的稗子。它們往往有著不怎么正經(jīng)的面目,壞事多,好事少,不干凈,是個腌臜貨?!?/p>
而“上海弄堂里的閨閣,其實是變了種的閨閣。它是看一點用一點,極是虛心好學(xué),卻無一定之規(guī)。它是白手起家和拿來主義的。貞女傳和好萊塢情話并存,陰丹士林藍旗袍下是高跟鞋,又古又摩登。‘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也念,‘當(dāng)我們年輕的時候’也唱。它也講男女大防,也講女性解放。出走的娜娜是她們的精神領(lǐng)袖,心里要的卻是《西廂記》里的鶯鶯,折騰一陣子還是郎心似鐵,終身有靠?!?/p>
而“鴿子是這城市的精靈。每天早晨,有多少鴿子從波濤連綿的屋頂飛上天空!它們是唯一的俯瞰這城市的活物,有誰看這城市有它們看得清晰和真切呢?許多無頭案,它們都是證人。它們眼里,收進了多少秘密呢?它們從千家萬戶窗口飛掠而過,窗戶里的情景一幅接一幅,連在一起。雖是日常的情景,可因為多,也能堆積一個驚心動魄。這城市的真諦,其實是為它們所領(lǐng)略的。”
接著是王琦瑤——這個小說里主要人物的出場,從年輕時的滿大街的王琦瑤寫到后來別具一格的王琦瑤再到她表面上的風(fēng)平浪靜其實內(nèi)心深處無時不在暗流洶涌,渴望再次波濤起伏,儼如還有當(dāng)年一樣的容光,但是最后卻“死于他殺”,留下“此恨綿綿無絕期”。作者敘述這樣一個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寫王琦瑤與幾個男人的情感糾葛,從鼎盛繁華到落寞寂寥,其實一旦打上時代的印痕,就不是一個人的“事”了。作者在言說歷史,言說時代,以上海為背景,以王琦瑤曲折坎坷又不同凡響的人生為主線,濃墨重彩又是嫻熟老道地從容寫來。她不加進自己的主觀色彩,她只是敘述敘述,有時敘述已經(jīng)足夠表達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者叫主題了。
比如開始寫的王琦瑤:“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每天早晨,后弄的門一響,提著花書包出來的,就是王琦瑤;下午,跟著隔壁留聲機哼唱《四季歌》的,就是王琦瑤;結(jié)伴到電影院看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瑤;到照相館去拍小照的,則是兩個特別要好的王琦瑤。每間偏廂房或者亭子間里,幾乎都坐著一個王琦瑤?!边@是有點泛泛,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王琦瑤。然而等寫到一個具象的王琦瑤時,卻不僅僅是有名有姓,而是極有個性或者叫倔強而又最終不得不臣服于命運:從“滬上淑媛”到競選“上海小姐”以至被軍政要人包養(yǎng),成為愛麗絲公寓里的“金絲鳥”;后隨著時局動蕩,軍政要人墜機身亡,王琦瑤從天上掉到地上,“避難”于鄉(xiāng)下,不久又回到上海;回上海后,她以普通平民出現(xiàn),不顯山不露水,過了近半個世紀,其間多少時代風(fēng)云,多少人物變遷,她都有耳聞目睹,算為體驗——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體驗。她的朋友圈,她的生活習(xí)性,她對舊人的思念以及“新人”的不斷出現(xiàn),讓她的感情世界一波三折,就在這一波三折中,把一個具象的王琦瑤推到我們面前,從而感念那逝去的時代——那些人,那些物,還有景,它們都是舊時光的影子,飄渺虛幻卻也異常真實,真切,可觸可感,尤其現(xiàn)在的人讀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說起舊時光,誰沒有過刻骨銘心的記憶呢?除非你年輕,除非你不懂事,而大凡有過人生閱歷的人,無不對舊時光懷有一種濃烈而純厚的情結(jié),是一輩子都難以逃出這種桎梏,這種糾纏,這種割不斷理還亂,時時在心頭翻攪、牽筋動骨的,伴隨著自己的靈魂和肉體直至另一個世界。那么上海,這個人人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它里面的有機成分,包括病菌,在現(xiàn)代歷史上有過怎樣的呈現(xiàn),大的不去說,總有那些零散的,瑣碎的,讓人不易關(guān)注的,或者說最容易遺忘的,就像書中的主要人物王琦瑤以及與她有過交往或者多多少少有些瓜葛的人一樣,是很容易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下。小說家王安憶就是鑒于這點,把記憶留存,把時光返回,讓所謂真實的歷史上演、呈現(xiàn),五彩斑斕,抑或單調(diào)乏味。
然而舊時光畢竟是舊時光,現(xiàn)在的人讀來,它確實已經(jīng)“老”了,已經(jīng)引不起現(xiàn)代小年輕們足夠的重視,甚至有的還表示不屑。但是由于它的不可再生或者叫不可復(fù)制性,那么,它的獨一無二,它的絕佳曼妙,它的不同凡響,以及所呈現(xiàn)出來的負面的一些東西,又顯得特別的難能可貴,起碼可以成為有價值的史料,供后人學(xué)習(xí)與借鑒。尤其像上海這樣的大都市,我們更應(yīng)該多一份緬懷,對其過去的滄海桑田、厚薄輕重,乃至骯臟丑惡、罪惡冤孽,等等等等,皆應(yīng)予以關(guān)注。然而,上哪里去找尋這些真實、真切的歷史,也就是所謂的舊時光呢?回答:書是最理想的途徑。
對于《長恨歌》來說,是留住了上海某一個時段的過往或影像,其間的人、事、物、景盡管看似還有點不足道也,但作家卻是用了心力的,在需要筆墨處傾盡才華與才情,正如前面寫到的上海的弄堂、流言、閨閣和鴿子等。對于王琦瑤這個人物,說她是典型,是縮影,無不恰當(dāng),畢竟她折射了上海的種種,上海因她而走進了人們的記憶,又變得異常生動與鮮活??傊?,讓人物再現(xiàn)時代,反映出時代的特點,這乃是作品的功勛,從而作家也就令人崇敬。在書中,諸如寫到的除了四十年代的情景,還有文革那一段時間的記憶,以及八十年代所涌現(xiàn)出的萬千氣象,無不給我們心靈帶來一些撞擊,或大或小,或輕或重,或歡欣或鼓舞,或憂傷或痛苦,還有回眸與思考,長噓短嘆與意味深長。
翻閱老時光,不,應(yīng)該說是觸摸老時光,因為是觸摸,更能感受到其中的真正味道:酸甜或苦辣,精彩或失意,情與仇,愛與恨,等等等等。這還只是就個人而言。時代呢,卻一路呼嘯,銳不可擋,四十年的光陰飛短流長,要想留住,讓記憶不老,恐怕只有《長恨歌》這樣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