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xiàn)在年輕人來說,“的確良”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符號,而且是個漸漸淡出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的符號。作為布料的“的確良”衣裳也漸漸被淘汰了,可是生活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對它卻再熟悉不過:挺括滑爽,耐穿易干,不用燙,顏色艷,不褪色,經(jīng)歷過的人誰能忘記這一切?誰又能忘記第一次擁有“的確良”時的那份激動呢?
或許是人到中年善于懷舊,記憶的回車鍵再次把我?guī)Щ亍暗拇_良”年代。當時買布料是要憑布票的,一張小小布票,悄然影響著人們實用主義的審美觀?!靶氯?,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句話在我家中充分得到體現(xiàn)。因為年幼喪母,食難裹腹的我們談裝扮簡直就是臆想!我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家中若有添置新衣服也輪不到我的份上。為圖省錢,總是先量著大姐的身材做,她穿了一年退下二姐穿,二姐再穿一年后才輪到我穿。為此,所有的衣服基本都“報廢”在我身上,我也就首當其沖地成了“糟蹋衣服”的罪魁禍首。當初大人們總是忘記了衣服的年限和使用率。家里姐妹多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直到有一天,學校為慶祝“六.一”籌備表演節(jié)目,能歌善舞的我被選上了。當時心里別提有多開心啊??墒墙酉聛淼氖聟s讓我一籌莫展。每人需交10塊錢添置一件“的確良”襯衫當演出服。我深知家境的窘迫,回家時滿臉沮喪。真是無錢難倒英雄漢??!細心的父親在問出我的心事時,思索片刻,咬咬牙拿出10塊錢滿足我的需求。這可是當初我們一家人半個月的伙食費?。‰m然年少無知,但拿著10塊錢在手心里也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份量。演出服發(fā)下來后,仿佛得到一件久違的奢侈品,讓我激動欣喜了好幾天。要知道,自我懂事以來,這可是第一件為我量身訂制的衣服,而且是一件“的確良”的演出服!我喜歡它勝于一切。盡管衣柜里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但我卻寧愿選擇珍藏,不到節(jié)假日輕易不碰它。
或許這樣的事情在今天看來有點不可思議,當初“的確良”價格比棉質布料還要昂貴。按當時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擁有一件“的確良”襯衫,足以在出門時體面做人,甚至可以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記得有個笑話,每當有人談及蘇聯(lián)的貨幣“盧布”時,總有那么幾個不識時務者小心翼翼的追問:“是不是比的確良還要好的布?”這樣的問答總會引來一陣笑聲。雖說只是一句笑話,由此可見“的確良”在平民百姓心中所占的位置。管他什么布,那時候他們心中“的確良”就是最好的布!“的確良”耐磨耐穿,輕柔便洗,這也是它深得百姓喜歡的原因之一?!暗拇_良”面料色澤明快,人們更多的選擇白色做襯衣,藍色做褲子或吊帶裙,這在當時是一種時髦。多少人穿上它,會心的一笑:“的確良”,“的確靚!”
后來,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我的衣柜里多了幾件屬于我的“的確良”服飾。然而“的確良”也并非傳說中的“的確涼”,那個時代沒有空調(diào),風扇也極少見,一到夏天,汗水夾著衣服粘在身上,任手中的“巴蕉扇”怎么使勁,就是無法感受穿在身上的那種涼快。一到冬天,這種面料制成的衣服,那才是名副其實的“的確涼”!難怪現(xiàn)在人們選擇衣料大都重全棉,輕化纖,認為全棉質料的衣物穿著透氣舒服,可在多年前卻恰恰相反。
改革開放的勁風一朝刮起,最先變革的,便是人們身上的色彩。眼下,你隨便走進哪一家商場布店,都會為那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布料而嘆服,真的是萬紫千紅、眼花繚亂?!暗拇_良”成為那一代人難以忘懷的一段回憶,這種特殊的感情也是今天的年輕人難以體會的。如今,“的確良”這個詞基本消失了。但無論如何,“的確良”都是那個年代無法被遺忘的時代印記,也是面料史上無法復制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