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文學少有抗爭之作,讀多了使人意志消沉。難說,要看你怎么去讀。中國古書與西方書的差別好比中藥與西藥的差別,中藥的藥性慢,重視人體內(nèi)部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卻入人至深,有整體效應,所以要長期服用,不斷調(diào)整才能見效。同樣,讀中國古代文學也不能就一篇一本地論效果,要歷史地看、成片成串地讀,讀出文本整個兒的“潛在意義”。以《水滸傳》、《紅樓夢》為例,單個看也許看不出有“煽動革命”的意思,甚至有人看出前者是“投降主義”,后者只是“誨淫”。一旦與歷史鏈接上,其中改變現(xiàn)狀的潛在意義可就水落石出了。中國古人向來有追求“樂土”的理想,《詩·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睒吠潦嵌惚芸嚯y的好地方。西周的遠祖也是為了躲避他族侵略而帶領部落從甘肅南部翻越隴坂進入關中,可謂是尋找樂土的一次成功的大遷徙。后來陶潛寫《桃花源記》,則虛構(gòu)了一個免賦稅的樂土?!端疂G傳》不妨說是《碩鼠》與宋江造反史實的結(jié)合,“小說化”為一群好漢從大宋國劃出一小片天地,硬造出一方樂土。李逵曰:“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革命的火藥味已夠嗆人了!至天地會,據(jù)羅爾綱的考證,是以《水滸傳》最后一回“八方共域,異姓一家……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作為綱領的,《水滸傳》為天地會提供了向那個以血緣宗法為基礎的不平等社會制度開戰(zhàn)的精神武器。你還能說是讀多了使人意志消沉?至若《紅樓夢》,從《孔雀東南飛》中經(jīng)《李娃傳》、《杜十娘》、《牡丹亭》等許多愛情故事,已積累了太多對封建婚姻制的怨恨,至《紅樓夢》可謂集大成,已觸及“三綱五?!钡母?。好比地火的運行,終于在“五四”運動后噴薄而出!后來的《雷雨》、《家》、《春》、《秋》為代表的一大批以婚姻為題材的反封建之作,成了燎原大火!中國文學這種前后相承,奇峰迭出,主題不斷強化的特點不容忽視。以這種方法讀中國古書,才能品出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