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今年九十三歲了,依然每天早上六點左右起床,燒水,煮飯。然后,坐在老舊的竹椅上,喝茶,白芽奇蘭茶。
廈門特別流行喝鐵觀音的時候,我曾經(jīng)帶回一斤上千元的鐵觀音回老家給奶奶,可惜喝完她只說:“無味”。然后金駿眉帶動紅茶流行,我開始認識巖茶,開始特別喜歡武夷巖茶,也沒有忘記給奶奶帶回口感很好的大紅袍??上?,奶奶喝完也只是評價:“無蝦米味”。再次回家,帶回一斤八十幾元的白芽奇蘭,傳統(tǒng)炭焙的。第二天,奶奶說:“這泡茶很香,很甘”。
我明白既不是我?guī)Щ丶业蔫F觀音、大紅袍不好,也不是奶奶“不識貨”。只是奶奶習慣于自己幾十年的口味。有人說,人在八歲前就確定了一輩子的口味,就如我,竹筍、酸菜加上三層肉燉煮出來的美味,無論走到哪里都愛吃,幾乎聞到這菜味就胃口大開!所以,相信奶奶的只愛奇蘭茶,也必定是一輩子的習慣使然。
三十年前,也就是我還小的時候,奶奶就一邊抽煙,一邊喝很厚的茶,釅釅的茶。那茶,我喝一口就吐掉,感覺太苦。那時候不知道喝厚茶嘴巴會先苦,后甘。
稍為長大,暑假幫助家里干農活,毒辣的烈日下,割稻子或者插秧。休息時間,抓起放在田頭的鋁制大茶壺,仰起脖子,咕嘟咕嘟,猛灌茶水,那真叫舒服,真是通體舒暢!現(xiàn)在我明白,當我們大汗淋漓干活的時候,只要能夠解渴,什么茶都是好茶!也就是說,喝茶只是要喝“對的”,不一定要喝“貴的”。
當時那個茶,哪里要數(shù)千元數(shù)百元?那只不過是我自家茶園自家采制的“土茶”!我還記得當時幫助家里揉茶的情景。一個裝白米的布袋里裝著炒第一遍的茶葉,用雙腳踩在上面揉搓,布袋把茶葉卷成球。踩完茶葉,又要下到撒有復合肥的水田里干活,等回來的時候,雙腳就黑乎乎的一層“鍍膜”,可能是茶堿與肥料作用的結果,用水洗不掉,肥皂也沒用,于是就坐在小河邊,隨便拿起一塊鵝卵石搓腳。啊,腳板又癢又舒服,慢慢的把雙腳的黑色“鍍膜”搓掉。
那個時候,也許是從小學到高中,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家里由我一直負責到村口的“吉坑庵”拜觀音。那時家里真沒錢,但茶葉是自己家里采制的,所以我總是帶一把香,再泡好三杯茶去拜拜。庵里的神明,記得是土地伯公、觀音菩薩、三王公、谷母王,即使是騎虎并揮舞著斧頭的武將三王公,看起來也非常慈眉善目,相信他們能夠保佑我們村,保佑我們家。我那時經(jīng)常默念的詞永遠是保佑我家“合家平安,五谷豐登”。想來要求也合理,很實在。奇怪的是,當時神明有四位,我怎么總是永遠只用三個茶杯子?難道神仙界也流行“工夫茶”?很有可能哦,據(jù)說福建、廣東有些地方喝“工夫茶”,不管人數(shù)多少,一律就只有三只茶杯。奶奶八十幾歲的時候,戒煙了,但至今每天依然喝茶,喝白芽奇蘭茶。雖然這個茶,或許不是她小時候的茶樹品種,但茶葉的采制工藝,想來是一脈相承的。
我知道現(xiàn)在的“白芽奇蘭”只不過是老家平和縣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茶樹品種,最早由平和縣崎嶺鄉(xiāng)茶人何錦能先生選育,推出品牌。這幾年,我喝得比較多的白芽奇蘭,除了來自何錦能陽山茶廠的“彭溪”,還有張國雄的“天醇”,曾天用的“天用”。最常光顧的茶店,是張國雄的“天醇”。除了堅持傳統(tǒng)的烏龍茶經(jīng)典做法,張國雄經(jīng)常對白芽奇蘭的制作、包裝、營銷進行創(chuàng)新,紅茶、綠茶、柚花茶,都試做過,他試圖滿足不同口味,擴大市場。我就在張國雄的天醇茶莊成為以秋天采下的白芽奇蘭茶青為原料,經(jīng)純手工精制而成的頂級紅茶——“天醇紅”的首批試飲人,“天醇紅”茶湯色丹靚,是果、蜜、花等混合香型,口感甘醇,回味悠長。恰好農大詹梓金教授也在場,記得當時詹教授說,茶湯表面有一金黃發(fā)光的“金圈”,是好茶?;氐郊遥已s朋友泡“天醇紅”,大家都說是紅茶,都說口感不錯,但是不知道是什么紅茶。有的說是正山小種,有的說是不是金駿眉或銀駿眉。因為它的茶湯依投茶量和時間可泡出紅茶顏色,也可泡出金黃鮮亮的駿眉茶顏色。其實最令人稱奇的還是這款茶泡到第五、六泡的時候,白芽奇蘭茶的味道越來越明顯。白芽奇蘭的獨特之處,按照張?zhí)旄5恼f法是“品種香突出”。喝過白芽奇蘭的朋友都知道,白芽奇蘭的品種香,就是它有一股濃郁的蘭花香味,當一個房間里同時沖泡白芽奇蘭和其他烏龍茶的時候,一定首先聞到濃郁的奇蘭茶香。所以這款白芽奇蘭紅茶非常特別,既有紅茶的香味和口感,也有白芽奇蘭的香味和口感。前面喝紅茶,后面喝白芽奇蘭,可以說是“一茶兩喝”。對于張國雄的“創(chuàng)新”,我表示理解,因為有時候我會對白芽奇蘭不像鐵觀音、武夷茶那樣廣為人知而感到不服氣。但是,話說回來,也幸好沒有那么出名,白芽奇蘭很少聽說假冒貨。倒是經(jīng)常聽說有人在平和大量收購白芽奇蘭茶青,然后生產出所謂的“大紅袍”、“鐵觀音”!這也還好,畢竟來自平和的白芽奇蘭茶青,由于平和縣獨特的山水氣候,獨特的植被環(huán)境,還不需要對茶園進行大量的農藥噴灑以及有毒肥料的施用。換句話說,至少,茶葉是安全的!
奶奶現(xiàn)在喝茶的口味,我基本上是知道的:必定是白芽奇蘭;要傳統(tǒng)炭焙;不能像以前喝那么濃那么釅。所以,每次回家,我?guī)湍棠膛莶?,會留意茶葉放多少,也會留意開水的溫度,以及留意茶水浸泡的時間,以便泡出奶奶喜歡的“茶道”,讓她老人家說聲這茶“很香,很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