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節(jié)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
中秋月朗,明皇親游于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于龍山。
秦人歲終祭神日臘,故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御諱日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征。
【譯文】
六月初六是天貺節(jié):五月初五稱為天中節(jié)。
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以悼念溺水身亡的屈原:重陽節(jié)登高山插茱萸飲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災的故事。
春秋二社日,家家戶戶殺豬宰雞祭祀土地公神,大家爭飲可以醫(yī)治耳聾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渡河相會,婦女在庭院擺上香案,祭拜織女,乞求得到織布繡花的巧技術(shù)。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夢游月宮:重陽節(jié)登龍山,山風將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秦人每年歲終祭神稱為臘,因此至今日皆稱十二月為臘月。秦始皇的名字叫贏政,秦人避諱讀正為征,后世便沿用此例讀正月為征月。
張大嘴巴說
收集整理這段文字中提到的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與小朋友們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