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各地區(qū)人們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體現(xiàn)在語言方面就是大量的地域方言中的詞語開始流行起來,甚至進入到一般詞匯。那么地域方言中的詞語是如何進入流行語的呢?我們可以從語音、詞匯和語法三個方面加以研究,并據(jù)此總結(jié)出流行語的流行要素。
【關(guān)鍵詞】地域方言""流行語""語音""詞匯""語法
【中圖分類號】H1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6-0016-03
我們知道,語言中最敏感、變化速度最快的就是詞匯部分,而流行語又是詞匯部分中比較特殊的一類。關(guān)于它的特點,已有不少前輩學者進行過探討。研究流行語可以從其來源、修辭效果、語法構(gòu)式和流行語的分化等方面入手。而本文則會就其來源,以方言中的一些詞語為例,來探討它們進入流行語的規(guī)律并據(jù)此推導出流行語的一些流行要素。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個大背景是,通信工具和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再加上社會朝著一個更加多元、開放、包容的方向發(fā)展,使得語言的發(fā)展也發(fā)生了某些變化,那就是對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吸收更加迅速。
雖然就成為流行語,甚至進入一般詞匯的地域方言中的詞語而言,乍看非常雜亂,而且“命運”各不相同:有的可以通過流行語這一中介而進入到一般詞匯;有的則曇花一現(xiàn)而成為過往的記錄;有的在流行的過程中其意義還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和轉(zhuǎn)移。①"但它依然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一"語音上的新奇性是其流行要素
我們知道,各地方言在語音方面的差異是很大的,而且,即使我們有一種規(guī)范的民族共同語,來自各方言區(qū)的人們在講普通話時依然可能會帶有口音。再加上網(wǎng)絡的普及和諸多信息共享平臺的興起,使得各地區(qū)、各行業(yè)的人們的交流變得極其方便而快捷。這樣,在求新求異的心理促使下,大量保留各方言語音特色或者方言區(qū)人們的口音特點的詞就進入流行語中。
這樣的詞語可以大致分為兩類:
1.“有木有”類流行語
在進入流行語時,由于要保留方言的原有語音特色,因此就會借用普通話中另外的一個發(fā)音與該方言中原有語音特色相近的字,但這個字不會(較少能夠)激起人們的聯(lián)想。一般受影視作品或網(wǎng)絡影響而成為流行語,文化意義大于修辭意義。
舉例來說,不說“我的神??!”,而說“額滴神??!”。這原本是西北方言的語音特色,而借助影視作品《武林外傳》開始流行。再如,“有木有”,其實在很多方言中都可以找它的痕跡,再加上《瘋狂的賽車》的上映,“有木有”便從方言中走入了流行語的行列。而“腫么了”則為山東棗莊方言,在網(wǎng)民的頻繁使用下,成了流行語。從方言用語到流行語,再到青年喜愛的口頭語,我們可以看到“腫么了”清晰的發(fā)展軌跡。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如把“美麗”說成“美膩”,“飛機”說成“灰機”,“小朋友”說成“小盆友”,近來似乎又出現(xiàn)了“造”(知道)、“宣”(喜歡)、“表”(不要)“獸”(時候)等的說法。把兩個字合并為一個字,雖然也有一定的地域方言做基礎,但是更多的是網(wǎng)民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化的體現(xiàn),也正是因為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不易被大眾破譯,一般情況下它的流行度也不會很高。
為了保留原有方言語音特色而借用的普通話中另外一個發(fā)音與之相近的字,沒有多少激起聯(lián)想的作用,但由于這些流行語或來自影視作品,或來自網(wǎng)絡用語,在使用中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影視作品中的情景。如我們說“額滴神??!”就會想起那個給我們帶無數(shù)歡樂的佟掌柜,從而達到詼諧幽默的效果。
但這樣的流行語往往會隨著造成其流行的影視作品
熱度的降低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也會因為語言的趨同機制而被淘汰。這是因為它本身并沒有多少內(nèi)涵可言,只是初看較為新奇而已,這也是語言要得到凈化的必然結(jié)果。
2.“蝦米類”流行語
這一類流行語也與上一類流行語相似,為了保留該方言的語音特色和該方言區(qū)人們的口音特點,它也要借用普通話中與之諧音的字或詞。但這些字或詞本身又是有意義的,因此它會激起人們很多的聯(lián)想。而它的流行要素和詼諧的秘訣也正在于二者之間的張力。②
舉例來說,把“什么”說成是“蝦米”,“什么”本是一個普通的疑問詞,而“蝦米”則是一種食物,這二者之間本無聯(lián)系,然而卻借助發(fā)音上的某些相似或異化(實際上更重要的是異化)聯(lián)系在一起,而這種聯(lián)系也有其合理之處。在閩南方言中就會把普通話中的“什么”發(fā)成類似于的“蝦米”音,而由于網(wǎng)絡的推動,“蝦米”遂成青年人喜愛的一種表達。
在這里我們似乎看到地域方言中本身存在這樣的說法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網(wǎng)民的積極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性就體現(xiàn)在諧音字詞的選擇上。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類流行語的流行要素與“造”類流行語類似,是上了密碼的,如果不能被絕大多數(shù)社會成員所破解,它的流行范圍就會受到限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鹵煮”(樓主)。所以這類流行語雖然有一定的地域方言做基礎,但很多都不被普通大眾廣泛接受。即使有個別例外,那也是可以得到解釋的。如“母雞啊”(不知道)之所以廣泛流行是因為受到2004年春晚小品《都市外鄉(xiāng)人》的有力推動。
這類流行語也不會進入一般詞匯中。并且雖然有一定的修辭意義,但由于破譯難度過大,因此其流行范圍會受到很大限制。
3.對于句型句式的影響
我們知道,語言是一個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在內(nèi)的嚴整的體系,這三個層面中的任何一個層面發(fā)生變化,都會影響到其他層面。具體到流行詞語對于整個語言體系的影響,我們依然可以明確地感受到這一規(guī)律。
比如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某一些以語音為其流行要素的流行語會影響到某些句型或句式出現(xiàn)的頻率。
這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語音直接影響句型句式的出現(xiàn)頻率,從而使其成為某一時段的流行句式。但是正如上文所說,以語音的新奇性作為其流行要素的一些流行詞語,它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生命周期短。因此,隨著語音的新奇性由于使用頻率的升高而受到磨損,這個句式的出現(xiàn)頻率也就逐漸回歸正常。
如“有木有”就是通過把“沒”異化為“木”,使得語音上的新奇性成為整個短語(句式)的亮點所在,從而使一個非常普通的正反問句迅速流行起來。甚至在網(wǎng)上還出現(xiàn)了把“有木有”附著在句尾的“咆哮體”,表達的是使用者的一種激動的心理狀態(tài),而正反問的色彩已經(jīng)消變。如“完全中槍啊有木有”“學古箏的人傷不起啊有木有”。
第二類則與此不同,雖然隨著使用頻率的升高和使用范圍的擴大,它的創(chuàng)意性也會減少,但是由于作為全句亮點的流行詞語出現(xiàn)的形式并不單一,因此呈現(xiàn)出一些與第一類不相同的特點。
最典型的例子當屬“神馬都是浮云”(什么都是浮云),就是因為“神馬”而得以“脫穎而出”。但是,由于“神馬”(什么)能夠出現(xiàn)的句式遠遠要比第一類中提到的那些被語音異化的字詞要豐富得多。所以當“神馬都是浮云”這一句式的流行熱度呈下降趨勢時,“神馬”(什么)還可以及時“抽身”,去“捧紅”其他的句式。如表示列舉,“今天中午有魚、蝦神馬的,都是他愛吃的?!北硎疽蓡枺斑@是神馬東西?”雖然,后幾類句式遠不如“神馬都是浮云”典型,但我們也不能否認這些確實也是“神馬都是浮云”的衍生流行語。也就是說,它的流行能量要大一些。
二"刷新和補充普通話中的詞語
還有一些來自方言的詞語,不同于上面的兩小類,它的流行要素與語音無關(guān),且大部分來自南方方言,尤其以粵語為代表。
為什么大批南方方言會流行起來,甚而進入一般詞匯呢?主要有三點。第一,我們的民族共同語本身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要想更新,就必須從與之異質(zhì)的語言中汲取營養(yǎng),北方方言不可能為其提供過多啟示。第二,港澳地區(qū)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商業(yè)化程度比北方高。近年來,北方的商業(yè)化進程也開始加快,緊隨商業(yè)化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變化和更新。新事物、新觀念的出現(xiàn),又必然刺激新詞語的產(chǎn)生。③這些詞語,有的是新造的,但更多的是吸收和改造外來詞語,如酒吧、KTV包房、VCD等,或者是吸收和改造地域方言(當然,這個地區(qū)應該是較發(fā)達的),如從粵語中而來的的士、山寨等,或是借用行業(yè)術(shù)語,如休閑、投資、包裝等。④第三,方言本身就是民間的、俚俗的,也正因如此,是形象的、生動的,富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這是它的流行要素,也為它能夠通過流行語進入一般詞匯打下基礎。
在這里,我們重點談一下來自地域方言中的流行語。
據(jù)統(tǒng)計,近十年來從地域方言中進入流行語的詞語主要有:頂你個肺啊、曬、山寨、雷、給力、吐槽、基友、屌絲、屌、作死。這些詞語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形象生動。在普通話中,并非沒有與它們相對應的詞或短語。如“給力”對應“給人強烈刺激,令人振奮”,但遠不如給力簡潔生動。因此可以說“給力”補充了普通話一般詞匯中的空白。⑤"再如“山寨”,我們其實可以直接說“冒牌貨”,但是為何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都喜歡說“山寨”。這一方面是因為隨著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人們之前二分的價值判斷也悄然發(fā)生著改變。冒牌的就一定不好嗎?我們其實可以從那里感受到一種草根智慧。而就這點而言,“山寨”的內(nèi)涵要比“冒牌”豐富得多⑥,因而時下也就更受歡迎。另一方面,詞語是有磨損性的。我們假設,即使“冒牌”真有和“山寨”一樣豐富的內(nèi)涵,“山寨”也許照樣會替代它。因為語言趨同的代價之一,就是創(chuàng)意性的減少。⑦面對這種情況,“山寨”在更為形象生動的同時,也具有更多的新穎之處。
方言詞語一旦進入流行語的行列中,它的意義都或多或少地會有所改變。如“屌絲”出自江蘇興化話,表示一個人窮、丑、矮、挫、呆。⑧但是地域方言中的“屌絲”和以流行語身份出現(xiàn)的“屌絲”,雖然其理性意義是相近的,但是其文化意義卻有所不同。因為后者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社會性的自嘲現(xiàn)象,以期緩解壓力。
總之,這類流行語的主要的流行要素在于其形象性、生動性和多重解讀性,對普通話中的一般詞匯有補充和刷新作用,當然,這種補充空白和刷新原有是要結(jié)合社會現(xiàn)象和文化心態(tài)來研究的。
三"語法方面
關(guān)于異質(zhì)語言對于漢語語法的影響,其實有不少前輩學者對此都有過精辟論述。但是在討論流行詞語時,卻很少涉及語法層面,但某些語法格式的“流行”與流行詞語的流行的確有著相似的原理和邏輯的一貫。因此,在這里我們對此稍加論述。
關(guān)于異質(zhì)語言對于漢語語法的影響其實并不陌生。五四之后,受印歐語系語言的影響,漢語有一個歐化的過程。如在書面語中,定語變長、從句后置等。
而如今,南方方言中的某些語法格式正在悄然被普通話吸收著。如“有+VP”是典型的粵方言中的句式,受香港地區(qū)的娛樂明星影響,這種句式已不知不覺被合法化,并被青年一代廣泛使用著;再如,一句話之后加上“的啦”或者“撒”也是南方某些方言的習慣,但現(xiàn)在,這種用法已經(jīng)非常流行,而其流行原因也無非是它能夠滿足人們的某些心理和表達訴求?!拔矣蠿X過”,這樣說既顯得不落俗套而又洋氣十足,而“XX的啦(撒)!”則顯得調(diào)皮又可愛。
不過,異質(zhì)語言對普通話語法方面的影響是較為緩慢的,而且是不知不覺的。這與語法的抽象性和穩(wěn)定性是分不開的。而它最終能否固化為民族共同語的一部分,還要經(jīng)過層層淘汰和選擇。
四"結(jié)語
以上我們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了地域方言是如何影響普通話的。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看到,這三個方面的影響是有強有弱的,其中詞匯方面的影響最大,最為深刻,好多都會進入一般詞匯,如果我們不細加追究的話都不太容易認出它們是方言詞,且其流行范圍也較大。語法次之,但某些語法格式的流行要想在普通話中“安營扎寨”還是要耗費些時間的。影響最小的是語音方面,這類流行語看似在某一時段內(nèi)很熱門,但是受語言凈化機制的影響,再加上破譯這些詞語有時會有一定難度。因此,它要么生命周期很短,要么其流行范圍會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它本身有一種語言游戲的性質(zhì),所以它得不到社會成員的最終認可而只能做調(diào)笑之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它卻可以使某一些句型句式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高頻使用。
注"釋
①任龍波.從20世紀的英語流行語看英美社會文化的變遷[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4)
②曹丙燕.從“神馬都是浮云”看網(wǎng)絡流行語的產(chǎn)生機制[J].語文學刊,2011(19)
③趙佳.社會流行語淺析[J].修辭學習,1994(3)
④孫曼均.城市流行詞語及其社會文化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1996(2)
⑤王世龍.從“給力”探討網(wǎng)絡流行語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之爭[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11(9)
⑥張蕾.近三十年中國流行語的文化闡釋[J].文藝研究,2011(12)
⑦夏麗虹.就流行語看語言的創(chuàng)意性和趨同性[J].語文建設,1999(2)
⑧張利桃、姜雙.淺析流行語“屌絲”[J].神州,2013(1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