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案例教學法具有真實性、鮮活性、互動性、生動性等特點,能夠承載一定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按照案例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分為導入型、論證型、深化型等類型。案例教學法在實踐運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從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與改進:加強對案例教學的精心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重視案例的搜集、編寫與管理等。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4-0050-03
案例教學是西方學者最早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案例教學方法引入中國后,在許多課程的教學中迅速得到運用和發(fā)展,也成為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但也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推動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的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益和教學價值。
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學者們提出了許多觀點,分別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角度研究其內涵。如果深入研究案例教學法的產生發(fā)展過程以及在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的狀況,不難發(fā)現我們還是應該更多地從教學方法的層面去探討其內涵與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案例教學法是以激發(fā)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為原則,通過案例的展示、講解、討論、辨析等教學活動,使案例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認識與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 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案例的特點及類型
1.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案例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
法,但對于到底什么是案例以及案例與舉例是否相同等問題,理論界一直存在爭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實踐中有不少教師往往認為案例就是舉例,就是教師為了證明自己所講授理論觀點的正確性而提供給學生的例證。其實這種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應該說,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并不是簡單的舉例,能夠稱之為案例的教學材料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來源于現實生活,具有真實性和鮮活性。一般來說,作為案例使用的教學材料應該取材于現實生活,具有真實性。這一點和舉例就有明顯區(qū)別,教師舉例可以是假設的,或為了教學需要虛構出來的,但案例一般來說是真實的,而且要盡可能保持事件的原貌,盡可能不去做加工和處理,更不能虛構。此外,案例最好具有時代氣息,不能過于陳舊,要具有一定的鮮活性。
第二,能夠承載特定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有些教師在使用案例教學時,往往先講授理論知識,然后為了證明其理論觀點的正確性,或者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就會舉出案例進行分析,用來論證之前的觀點。這種做法看似合理,實則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和機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事實上,案例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應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成功的案例教學應是以案例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和分析案例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自主得出某種結論,不知不覺地獲得理論知識,認同某種理論觀點,而不是生硬地先講理論,再舉案例。因此,能夠承擔這種教學任務的案例就應該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內容,才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實現教學目標。
第三,能夠激發(fā)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具有一定的問題導向性和互動性。案例教學的本質是要激發(fā)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案例啟發(fā)學生思考并開展討論,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過程,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案例本身蘊含著一些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也便于教師根據案例進行教學設計。內容過于淺顯或直白,沒有留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空間與余地的案例不是好的案例,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案例。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選取案例時,首先要考慮案例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的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否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案例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案例教學的目標。
第四,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案例除具備以上幾個特點外,還應該盡可能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偏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讓學生感覺到新鮮有趣,這樣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教師選取的案例內容過于陳舊,學生基本都已知道或了解,沒有新鮮感;或者案例的語言表述比較生硬刻板,對于學生來說缺乏親切感和吸引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試想,如果學生對案例本身都毫無興趣,又怎么會對案例進行積極思考與討論呢?因此,教師應多選取那些內容鮮活有趣,語言表述生動親切的案例,這種案例對于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案例的類型
按照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所起的作用,案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導入型。這種案例一般在一堂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使用,教師首先通過引入案例,營造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由此順勢導入教學內容。教師可在案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后續(xù)教學內容的學習,在后續(xù)內容的教學中,也要考慮到與之前導入案例的呼應,對案例中提出的問題適時進行解答或進一步深化。
第二,論證型。這種案例一般在教師需要突破某些教學重點和難點時使用,目的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和觀點,幫助學生加深對一些理論問題的理解。在這種類型的案例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會采取直接講授教學內容,再舉出案例加以論證的模式,而是首先展示案例,提出需要學生討論和回答的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對學生的討論發(fā)言進行分析和點評,引導學生對案例的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結論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師生的共同學習討論中學生自主獲得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完成了預定的教學內容和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三,深化型。教師在完成了某個內容的教學后,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并鍛煉其運用該內容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使用這種案例達到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的目的。教師可以舉出案例,要求學生進一步思考和討論,也可以就案例設計一些有利于訓練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和項目,要求學生獨立或分組完成,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 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對案例的運用缺乏精心設計
在實踐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案例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準確,把案例教學簡單地理解為舉例,在教學中沒有認真分析和思考案例的作用,缺乏精心的教學設計,基本還是按照原有的教材體系講授,只是在中間穿插幾個案例,用以論證自己講授理論觀點的正確性,或者以此作為吸引學生的“興奮點”,增加一些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這樣的教學嚴格來說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案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可有可無的,并未發(fā)揮其本身應有的作用。
2.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必須是一個師生共同完成的學習過程,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案例教學是無法實施的。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這一點認識不足,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整堂課都由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很少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案例過于簡單,其中蘊含的問題一目了然,沒有給學生留下多少思考和討論的余地,教師也就無法以此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中;有的是因為教師沒有設計案例討論環(huán)節(jié),本來應由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來解決的問題被教師越俎代庖,教師通過講授直接告知學生答案,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的機會。所以,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案例教學是沒有靈魂和生命力的,也沒有體現出案例教學真正的內涵。
3.缺乏優(yōu)秀案例資源,教師搜集編寫案例存在諸多困難
教師在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一個較大困難和問題是優(yōu)秀案例資源的缺乏。因為難以搜集到高質量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開展案例教學的積極性和效果。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的搜集、編寫和管理等重視不夠,缺乏相關制度和機制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往往孤軍奮戰(zhàn),搜集編寫案例面臨很大困難,導致許多教師知難而退,影響了案例教學法的使用、研究和推廣工作的開展。
四 案例教學法在實踐中的改進策略
1.精心設計課堂,增強案例教學法的活力和作用
成功的案例教學離不開精心的教學設計。教師要運用案例進行教學,必須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系統設計,要打破原有的教材體系,重新整合教學內容,認真思考分析案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承擔的任務和作用,通過精心設計使案例能夠承載更多的教學內容,并最大限度地運用案例來突破重點和難點,激發(fā)案例教學的活力和作用。
2.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重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參與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采取討論、完成項目任務、歸納分析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案例教學的不同階段,讓學生在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中提高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3.重視案例的搜集、編寫與管理,不斷豐富案例資源,提高案例的使用效益
優(yōu)秀案例的缺乏已成為影響案例教學實施效果的一個瓶頸。重視和加強案例的搜集、編寫與管理已成為迫切而必要的任務。案例的搜集和編寫工作量大,任務艱巨,依靠每個思政課教師單打獨斗是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的。院校應重視此項工作的開展,從學院層面加強案例的搜集、編寫與管理工作。學校應建立相關的工作機制和獎勵機制,鼓勵和組織教師積極搜集和編寫案例,并將此項工作納入教師工作內容和績效考核中,并由專人負責,持續(xù)不斷地推動工作,對工作的成效進行檢查和考核,并給予適當的獎懲。同時,學校要推動案例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使搜集和編寫的案例能夠實現效用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曹燕麗.案例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2
[2]韓淑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運用問題及對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3]楊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操作模式探析——以“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教學內容為課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
[4]戴艷軍、楊正德.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經驗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
[5]張秀英、張逸云.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研究述評[J].文教資料,2014(2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