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音樂教育置于井岡山精神中進行考察,聯系一定的教育觀念和教學內容,重點研究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及途徑。通過在學生中弘揚井岡山精神,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學校音樂教育工作進一步開展,并能促進學生良好習慣品德的養(yǎng)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進而升華為一種奮發(fā)向上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井岡山精神 音樂教育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4-0014-03
“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研究”課題是南昌師范高等??茖W校2014年度的校級課題項目。經過課題組教師一年多的努力,課題研究已達到了預期的成果目標。下面將從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等方面對課題研究進行總結。
一 研究背景
井岡山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具有豐富廣博的內涵,概括起來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近年來,國內外關于井岡山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弘揚井岡山精神的重要意義、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井岡山精神的主要特征等方面,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井岡山精神與其他革命精神的內在聯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和黨的建設、紅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相關問題提出了許多觀點并進行了論證。
二 研究目的
新的時代需要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也需要在時代前進中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目前關于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研究較少,在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等大型權威資料庫上幾乎搜索不到相關研究成果,因此,開展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研究可以彌補這一研究領域中存在的不足。
在市場經濟與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側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致使一些學生遇到挫折,便喪失信心,出現消極、壓抑、精神麻木等不良現象。音樂本身具有陶冶情操、調節(jié)性情的作用,它能將具有深刻思想內容的教育素材以一種令人輕松的方式傳達出來并對學生產生影響。將井岡山精神與音樂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具有現實意義。
三 研究意義
探索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可以使人們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及其意義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生動的素材,讓學生較全面系統(tǒng)地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
井岡山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精神,能夠堅定學生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培養(yǎng)他們剛毅堅定的意志、艱苦樸素的作風,進而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塑造健全人格。
通過學習井岡山精神,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使學生在理想信念、人生價值、民族精神、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受到教育。
綜上所述,本課題為促進音樂教育的建設及發(fā)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接受挑戰(zhàn)、考驗,抵制拜金、奢靡、享受、極端自我等不正之風的能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四 研究內容
音樂教育以音樂為載體,以德育、美育為核心,側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德、智、體”的關系中,“體”是基礎,“智”是能力,“德”是關鍵,培養(yǎng)一名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需要具備這三
————————————————————————
* 南昌師范高等??茖W校校級課題“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編號:NSYB-14-17)
個條件。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成功的助推劑,是中國革命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取勝之道。對于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本課題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研究:(1)井岡山精神的概念、內涵、意義與作用。(2)音樂教育的概述。(3)發(fā)掘井岡山精神中的音樂資源。(4)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及途徑:音樂課堂是弘揚井岡山精神的主要途徑;舉辦以弘揚井岡山精神為主題的音樂會或歌舞晚會;開展弘揚井岡山精神的音樂專題講座;音樂網站成為弘揚井岡山精神的重要載體。(5)井岡山精神與音樂教育相結合的意義:信念堅定與否決定音樂教育建設的成?。黄D苦奮斗是加強音樂建設的有力武器;實事求是是音樂教育實踐的決策哲學;敢闖新路是音樂教育建設中膽量與謀略的體現;依靠群眾是音樂教育建設的保障。
五 研究方法
本課題始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查閱、整理與主題相關的文獻資料,整理井岡山斗爭時期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及當代創(chuàng)作的反映井岡山精神的音樂作品。(2)理論研究法:以井岡山精神的研究與音樂教育的理論為指導,為本課題提供理論支撐。運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邊研究、邊實踐、邊出成果”的工作思路。(3)行動研究法:通過各種教學形式開展研究。例如:發(fā)揮音樂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功能,針對辦學思路、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模式與課程體系等方面,對現行教材進行改革,要有繼承、有摒棄、有創(chuàng)新,同時加入以井岡山精神為主的音樂內容強化學生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組織學生參加以弘揚井岡山精神為主題的音樂會、歌舞晚會、音樂專題講座,將井岡山精神中的音樂資源運用于音樂教學中,并對實踐效果進行總結。(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在從事相關的理論研究時,本課題將始終與音樂教育實踐緊密結合,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總的來說,課題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為重點,從不同角度研究井岡山精神與音樂教育相結合的應用與推廣,最終實現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六 研究結果
本課題得以立項,得益于相關部門和評審專家們對課題的認可,也源自于課題組對課題涉及內容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從選題、設計到課題完成,課題組老師們始終將本課題的研究與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大背景、大趨勢緊密結合,緊貼新形勢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力求讓課題研究能經得起推敲,同時,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和可操作性。本課題研究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獲得的教育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通過課題的研究,增強了學校弘揚井岡山精神的意識,促進學校音樂教育工作進一步開展,提高了音樂教學的質量。(2)幫助學生形成做人的基本態(tài)度和責任,培養(yǎng)有競爭力的人才,促進了學生意志堅定、艱苦奮斗等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并升華為一種奮發(fā)向上的人文精神,對培養(yǎng)健全人格具有科學的指導作用。(3)提高了課題教師的文化素質,幫助教師清醒地審視自己的工作,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4)本課題是一個有理論價值的應用型課題,為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及社會進步奠定了理論基石。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本課題達到了預期目標,形成如下研究成果:發(fā)表了論文《論音樂教育中井岡山精神的弘揚》《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研究》2篇。
七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1.課題選題新穎
目前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研究較少。本課題符合社會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及獨創(chuàng)性。
2.研究視角新
在市場經濟與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教育側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致使一些學生遇到挫折便失去自信,出現消極、壓抑、精神麻木等現象。本課題根據音樂教育學科本身發(fā)展的需要,以新的視角進行研究,有學術價值。
八 思考與建議
第一,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研究是一項系統(tǒng)研究,弘揚井岡山精神僅是研究的一個部分,井岡山精神的影響隨著社會的變化也在發(fā)生變化。因此,研究工作僅僅是一個起步,仍需不斷延拓伸展。
第二,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研究,加強第二課堂的建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井岡山精神,特別是針對不同基礎、不同層次和不同地區(qū)學生的差異性,需要不同層次的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方式等研究。
第三,加強井岡山精神在音樂教育中的影響研究的推廣性、發(fā)展性研究,尤其是傳承、吸納和發(fā)揚井岡山精神方面還需做進一步具體化研究。
參考文獻
[1]葉福林.近年來我國理論界關于井岡山精神研究綜述[J].高校社科動態(tài),2007(6)
[2]余伯流.井岡山精神再解讀[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0(1)
[3]李忠、涂微微.井岡山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5)
[4]孟欣.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思考與研究——以山東省日照市四所普通高校為例[D].曲阜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