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方式”,是構成文章的形式要素。表達方式有五種,即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然而,五種表達方式并不是單獨使用的。記敘和描寫,多用于記敘文中;議論和記敘,多體現(xiàn)在議論文中;記敘和抒情,又多在散文中呈現(xiàn)出來。往往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經常是“夾敘夾議”的,筆法靈活多變,表達形象生動,又不失理趣。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文章并不是單單運用某一種表達方式。那么怎樣才能恰當?shù)剡x用表達方式呢?
一、考生要熟悉各種文體來恰當?shù)剡x擇合適的表達方式
1.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議論和抒情為輔。記敘主要以敘事為主,應交代清楚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在記敘過程中,邏輯要清晰,用時間或者空間等邏輯順序,串聯(lián)起整篇文章。記敘文中的描寫主要分為兩類,即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寫人,筆觸要細膩,用細節(jié)來凸顯人物性格特征。寫景狀物,文筆要清新,多使用靈動的動詞和色彩鮮明的形容詞,讓景物起到渲染作用。議論的表達方式穿插在記敘文中往往有錦上添花之效。在文首插入議論性語句,有助于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與想象,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結尾的議論性語段,則起深化文章的主題、凸顯文章主旨的作用。記敘文中的抒情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是指在記敘過程中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則往往將情感寄托在景、物和具體事件中??忌⒁庠谑闱闀r情感要真摯。無病呻吟是記敘文寫作的大忌。
2.常規(guī)意義上的散文是指抒情性散文。以抒情為主,輔以記敘和描寫,情感由景和事引起。在表述過程中,寫景不必過細,甚至可以粗線條;敘事不必詳盡,甚至可以跳躍。在抒情性散文里,景和事只是為了抒發(fā)情感提供空間。散文就如同是音樂劇,一般來說,音樂劇的情節(jié)多是松散的,以便插入音樂,因為音樂才是音樂劇的靈魂。同樣的道理,抒情才是散文的靈魂。所以,在散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記敘和描寫部分,點到即可;要學會適時地抒發(fā)情感,最終收到情溢于景、情溢于事的藝術效果。
3.有些考生鐘情于寫議論文,是因為這種文體有極強的說理性,表達觀點直接而有力。議論文以議論的表達方式為主,但是巧妙地記敘和插入抒情語句,會為刻板的說理生輝增彩??忌梢栽谖氖滓允闱樾哉Z段引出中心論點,流暢自然,使讀者易于接受;在論據(jù)部分,可以運用直敘和倒敘敘述事例,讓事例生動鮮活,重新煥發(fā)生命力。
二、學會依據(jù)考場作文材料所體現(xiàn)出的文體傾向,來恰當?shù)剡x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
2014年全國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占據(jù)著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針對材料作文本身的審題立意,考生要準確合理地把握材料所體現(xiàn)的主要含意,并依據(jù)材料的主要含意去確定寫作角度,確定寫作文體。而材料所體現(xiàn)的含意,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xiàn)出文體傾向,也就是說,適合于寫什么文體的文章,適合用哪種表達方式。
1.適合選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的方式來表達的材料類型。此類材料的主要含意能觸碰到讀者的內心深處,引發(fā)聯(lián)想,偏重于對人和景物的描寫,對事情的記敘以及情感的抒發(fā),具有濃郁的感性體悟特征。此類材料,更適合寫由記敘、描寫和抒情等表達方式建構的記敘文和散文。具體有以下幾類:(1)真摯動人的故事——側重于通過對事件的描述來表現(xiàn)人世間的真情真愛。(2)動情的詩歌或者歌詞——關注人生,關注生命,關注生活,關注幸福。(3)名人名言——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感動。如:2014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的材料:“有人說,沒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說,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會老去,這種感覺是錯誤的,我們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種像自然一樣長存不朽的信念?!?014年高考全國大綱卷作文題的材料講的是老王生病,醫(yī)院全心全力治療,老板幫忙支付醫(yī)藥費;老王痊愈后回工地趕工,又提出在醫(yī)院兼職以支付剩余醫(yī)藥費。而因為感同身受,他能更好地照顧病人。江蘇卷作文題的材料引發(fā)的是讀者對“不朽”的聯(lián)想:歷史的人、當下的事件,考生容易有感性認知和體會。全國大綱卷作文題則以“懂得感恩”為主題,引起考生心里的強烈共鳴:生活中需要感恩,社會上也需要感恩。
2.適合選用議論的方式來表達的材料類型。材料字里行間流露出強烈的思辨特點,讓考生從不同角度,選擇立場,提出觀點,進行論證,具有嚴謹?shù)睦硇运急嫣卣鳌_@類材料,更適合理性地議論。具體有以下幾類:(1)漫畫——“諷刺”“夸張”是漫畫的特點。它往往飽含對社會人生的思考。(2)寓言故事——寓言體現(xiàn)深刻道理,其中的深刻的道理往往成為考生的立論依據(jù)。(3)時事熱點——需要考生對此問題發(fā)出“新聲音”,發(fā)表新穎的觀點看法。(4)多則材料——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體現(xiàn)辯證思維、理性思維。如:2014年高考新課標卷Ⅰ作文題的材料講某學校運動會的“山羊過獨木橋”項目比賽時,兩個同學合作同時走過了獨木橋,雙贏,但是卻違反了運動會的規(guī)定,引發(fā)了觀眾、運動員和裁判的爭議。2014年山東卷作文題的材料:“窗子就是一個畫框,從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見一幅圖畫。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鬧,有人看到的是靜……”新課標卷Ⅰ作文題的材料的含意是:這樣的“合作”是否合理。認為合理,便可立意為創(chuàng)新、合作、成功;認為不合理,可立意為“不能壞了規(guī)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山東卷作文題的材料則體現(xiàn)了心態(tài)不同,視野不同,角度不同,世界就不同。這兩則材料就比較適合采用議論這種表達方式。
綜上所述,堅實的寫作基礎是恰當選用表達方式的前提。同時,考生在選擇文體時,要審清題目,理清材料,確定含意。根據(jù)材料的文體傾向,選擇更合適的表達方式來行文,即可氣定神閑,泰然自若,寫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