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新媒體的話題又開始充滿我的周圍,但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總是一個人好說歹說,需要聽聽別人的看法。這樣,我就選擇通過微信后臺,和其他新媒體編輯聊天。我想知道,他們是否遇到了困境,是否陜樂,或者是不是有了全新的、我們想都沒想過的工作方法。
在這當中,大部分人是微信編輯(但這也不妨礙他們把自己定位成新媒體編輯),我決定把其中一些聊天內(nèi)容節(jié)選出來,列在這里。
A:最擔心的是:這篇內(nèi)容深度不夠繼續(xù)改。
B:曾經(jīng)是影院的微信編輯,因為素材不斷更新感覺輕松自在信手拈來,下周要去網(wǎng)絡科技公司負責微信編輯,最近感到不安和迷茫,對于陌生行業(y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c:我喜歡這個工作。睡眠短,但質(zhì)量好,睡覺前最擔心的是工作,每天醒來第—件事是拿手機,我最近還好,因為我還沒有老。
D:我是新媒體責任編輯,我覺得我的工作很有趣,每天有不一樣的挑戰(zhàn),把靈光一閃的idea轉(zhuǎn)化成文字挺好的。
E:從不覺得自己出色。每天睡覺前都要記得把手機微信的聲音調(diào)到最大,以便臨時有事也能叫醒我。睡覺前最擔心的事兒就是領導們發(fā)微信沒有及時聽到和處理。最想把手機放在—邊,不看不聽不想也沒人找。
F:甲方并不把我們當作媒體小公主呢。
G: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出色,工作時挺快樂的,因為有點兒社交恐懼癥,網(wǎng)絡反而可以讓我鎮(zhèn)定。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我想做的不是自媒體人而是輿論領袖。
H:從事微信編輯報道工作,覺得陜樂來源于轉(zhuǎn)發(fā)量、粉絲增長量,有種我也有影響力的快感。努力其實就是做好本職工作多看看流行段子(科技從業(yè)者,也做新媒體運營)。
I:初試新媒體一年了,在搭檔的幫助下漸漸了解了這一模式,對于選題、內(nèi)容和運營也逐漸自信了。談不上出色,但是能看得見成長,所以每次看到自己碼的文字有人看自然很高興,很快樂。
J:我很討厭這個稱呼,因為現(xiàn)在新媒體編輯一般都是實習生。
K:認真對待微信,但會焦躁,有idea會陜樂,喜歡有互動,增加粉絲量,也會添加大量公眾號得到獨特的信息擴展知識面。
L:研究生讀的就是“新媒體傳播”,畢業(yè)后就是“新媒體編輯”了。說不上陜樂,主要是不喜歡無法把工作和生活分開,每當外部有大新聞,就覺得“新增的工作又來了”……
M:我會花很多時間在內(nèi)容排版上,但因為標題不好,閱讀量很低,讓我覺得花在這上面的時間都是白費的,好討厭標題黨。最近睡眠不太好。為什么做微信不是一個團隊?感覺每天都是—個人在奮戰(zhàn)。
N:作為一個微信主編,最近負能量有點兒重,每天都在思考寫什么主題才夠吸引人。周末別人都在外面玩,我還要坐在電腦前碼字。不懂為什么領同樣的薪水,卻做著比上一份工作還要多—倍的事隋,全年無休,大概是喜歡我的團隊,當初才會跳槽的吧。 這些內(nèi)容只是冰山一角。為了避嫌,我還是把每個人的lD隱藏起來了。倒沒有聽人一股腦兒傾訴的意思,只是你應該意識到,“微信編輯”是一個完全屬于2013年之后的“新職業(yè)”,它是你從來見所未見的那種編輯類別。
我們研究微信,研究傳播,但是沒有人研究這個職業(yè)的發(fā)展,這可能會讓你失去一些新媒體的知識——當然,你可能也覺得挺無所謂的。這一職業(yè)可能會隨著微信的衰落而迅速消失。那時,他們的想法才真正變得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