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唐代,唐朝文獻(xiàn)《封氏聞見記》中曾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庇纱丝梢?,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chuàng)的煎茶茶道。幾千年來,茶道是道家的化身,一直以來,我國把茶道視為一種生活禮儀,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jìn)友誼、學(xué)習(xí)禮法。茶具以紫砂壺為上品,很多人“癡迷”于其中略帶砂質(zhì)的觸感,享受其獨特的茶香茶色茶味。
在第二屆山西文博會禪茶香道文化展區(qū),粗瓷茶具以其無與倫比的透氣性成為“新寵”。幾千年前,人們在生活中常使用粗瓷大碗、大缸,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變化,如今的粗瓷工藝不僅簡潔,還融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
"一間小小的展位里,粗瓷茶罐、茶壺、茶杯應(yīng)有盡有,花插、小水缸格外奪目,這些粗瓷呈現(xiàn)出原始樸拙、自然粗獷的質(zhì)感。制作粗瓷的閆玉偉表示,這些都是“會呼吸的壺”。
"“粗瓷馬上就要斷代了,它的出路只能是做成茶壺、茶碗。而粗瓷茶壺的特點就是透氣性好,用粗瓷沖泡茶葉,茶的香味會滲入壺中,再放上開水時,茶壺中的香味又會再滲回水中,不用放茶也能感受到較好的味道?!遍Z玉偉說,粗瓷茶具的燒成溫度為1320攝氏度,適合泡不同種類的茶,尤其是黑茶、普洱茶、紅茶等。
展位前的顧客絡(luò)繹不絕,閆玉偉忙著給大家介紹粗瓷藝術(shù),他說:“燒制粗瓷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如今使用粗瓷器物的人越來越少,以后山西的每一屆文博會我都要來參加,這是一種對粗瓷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