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多年前的一個清晨了,我那時正上中學。在此之前,我每天都是不情不愿去學校,懶洋洋在那里熬一天,然后回家,敷衍了事地做作業(yè)。實際上,我這種習慣從上小學就開始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認為我的人生沒得選擇,只能如此。
可是那天早上,不知為什么,也許是窗前的麻雀叫得太歡,也許是院里的桂花香得太過濃郁,反正是我竟然比平時早起了四十多分鐘,根本沒有勞母親三請四催。
起床后,我看到門前的菊花開得真是縱情,不管不顧的樣子。我突然想起語文課上老師似乎說過一些菊花的詩,于是找來課本翻閱。菊花的詩沒找到,可我發(fā)現(xiàn)我一貫以為味同嚼蠟的課文在這個早上讀起來,竟然那么美。我至今記不清我讀的是哪幾篇文童了,可是那種欣喜的感覺卻記憶猶新。
原來,看似千篇一律的日子,換個選擇,可以有如此不錯的體驗。我?guī)缀醪幌嘈?,我只是換了一個選擇,灰蒙蒙的日子,怎么就這么順其自然地春暖花開了呢?
從那以后,我讓自己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積極地進行選擇,因為我不想讓看似溫順的生活麻痹自己。王小波說:“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生活都能產(chǎn)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jié),使它變得蠻有趣的;而人就在這種有趣中沉落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我不愿自己沉淪下去,因此我在選擇中讓自己改進。
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這樣寫道——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而美好的改變,應該就是從一個小小的卻陽光的選擇開始吧。
編輯/梁宇清